對臺灣民眾而言,車輛在漁港墜海的新聞時有耳聞,在 2014 年時,在臺中大甲更發生婦人開車行經淹水地下道而受困溺斃的案件。而隨著颱風季節的來臨,短暫強降雨造成淹水的機率增加,用路人不得不知其中的風險。
有關於車輛遇上突然的淹水以及墜海的狀況,日本自動車聯盟(JAF)曾經做過一系列的實驗,包括不同車型駛過不同水深的情況、遇到淹水車門打不打得開等實用性高的實驗,而本次 U-CAR 將藉由 JAF 的實驗影音,來看車輛淹水時,用什麼工具可以最容易打破車窗脫困。
JAF 以日本暢銷車款 Toyota Corolla 為例,測試車輛在兩個不同角度(浮起與淹至 120 公分深的池子)下,用不同工具的破窗難易度。JAF 實驗所使用的工具包含: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726970.jpg)
- 1. 頭枕
- 2. 充滿零錢的袋子
- 3. 智慧型手機
- 4, 塑膠雨傘
- 5. 車鑰匙
- 6. 沖壓型車窗擊破器
- 7. 錘式車窗擊破器
- 8. 沖壓型車窗擊破器(小型)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726969.jpg)
車內空間狹小,車窗擊破器為唯一且最容易擊破的工具
首先,JAF 先以浮起的狀況做測試,發現無論是頭枕、零錢袋、智慧型手機、塑膠雨傘和車鑰匙,在一般人遇到車輛進水,心情相當慌張的情況下,皆無法打破窗戶。而唯一達成任務的為大、小沖壓型車窗擊破器,受惠於與玻璃的接觸面積小,即使未擊中邊角,且在車室內狹小空間,手臂難以揮展時,仍可順利在水淹沒車身前擊破車窗。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726971.jpg)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726972.jpg)
而第 2 個測試情境,為車輛已完全淹至 120 公分深的池子中,JAF 同樣以前述的頭枕、零錢袋、智慧型手機、塑膠雨傘和車鑰匙做擊破實驗。從影片中可發現,由於水淹至車室內,手臂能揮展空間更狹小,並有車內外水壓與車室內水的阻力影響,揮擊的力道比車輛浮起時更小。而結果發現,頭枕、零錢袋、智慧型手機、塑膠雨傘和車鑰匙同樣無法擊破車窗。而唯一可擊破車窗的,仍僅有錘式車窗擊破器(影片中未實驗沖壓型車窗擊破器)。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726974.jpg)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726976.jpg)
此外,JAF 提醒車主,最好購買同時含有安全帶切割器的車窗擊破器。在緊急情況時,車輛的安全帶未必能順利解開,這時切割器便可派上用場。此外,由於車輛前擋風玻璃經強化,因此即使使用車窗擊破器也無法擊破,JAF 也提醒在意外發生時,先擊破側面車窗以爭取時間。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726977.jpg)
車窗擊破器備而不用,關鍵時刻將成救命工具
隨著用路人的安全意識提升,現在市面上的車窗擊破器選擇相當豐富,除了有包含安全帶切割器的款式外,也有包含手電筒、萬用刀組等選擇。消費者可視自身需求,選購適合的產品。雖然車窗擊破器是所有車主希望永遠用不到的一個工具;但若真有機會派上用場,往往會成為關鍵的救命工具,其重要性不可輕忽。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726984.jpg)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