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車記錄器產品問世以來,市場上已歷經多次的重要變化,包括 720P、1080P 高解析度的演進、G-Sensor 的普及、機身設計非公版化、以及各家最新的軟硬體影像加強技術,像是 WDR、FDR 這類的功能,都慢慢應用在不同的機種上面。

也因為現在的行車記錄器功能愈趨複雜,所以 U-CAR 試用組特別將自身的經驗整理出來,並希望藉由本次的專題分享給讀者。不管你是正打算購買行車記錄器,或已經購買行車記錄器的網友,都可以參考看看。

本篇專題的重點是:「行車記錄器的事前準備」,因此我們將從頭開始,從購買行車記錄器、產品配件、記憶卡、以及一些通用設定方面,按照使用的步驟,依序介紹 U-CAR 試用組累積的操作經驗,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細節,讓網友能更快地上手。

U-CAR 試用組特別將累積的經驗整理出來,提供有意購買或正在使用行車記錄器的讀者參考。

購買前應注意:價格、影片品質、解析度、附加功能、機身外型

市場上行車記錄器百百種,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機種,U-CAR 試用組認為不外乎有幾個考量因素:價格、影片品質、解析度、附加功能、機身外型。

首先針對售價的部分,相信絕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時,都會優先考慮價格因素。而以 U-CAR 接觸這麼多行車記錄器產品的經驗來說,雖然高售價不一定和高品質畫上等號,但通常過於低價的產品,品質都不會太好。這裡說的低價,是指規格和售價無法搭配的情況,例如市面上同級的產品都要幾千塊的水準,有一個卻只要賣 5、6 百元,這類的產品通常品質都無法保證太好,建議消費者購買時,可以多方比較市場其他同級競品的行情,再做判斷。

購買行車記錄器之前,可以先查詢市場上大致的售價行情。依照級距的不同,各式產品的售價也會不盡相同,試用組建議可以先鎖定一個價格帶之後,再細細比較。

第 2 個考量點是影片的品質。試用組要強調的是,影片品質不一定和解析度有直接關聯,而是和鏡頭品質、感光元件、行車記錄器使用的影像方案、以及業者設定的影像參數有關。在硬體規格與軟體調教的配合下,720P 的影片品質是有可能比 1080P 來得更好,消費者在挑選產品時,應該打破畫素優先的印象,以「畫質」做為判斷的標準。

由於網路影音服務的便利性,現在已經可以很容易在各式平台上觀看行車記錄器所拍攝的影片,因此 U-CAR 建議網友,在挑選行車記錄器時,可以先搜尋相關的影片,或是參考 U-CAR 測試報告內嵌的影片。

要比較各式行車記錄器的「畫質」,最便利的方式就是上網直接搜尋相關影片,眼見為憑。當然,也建議可以到 U-3C 或 U-CAR 網站,掌握最詳實的測試影片。

第 3 個考量點則是影片的解析度。一般來說,目前主流規格是以 720P 或 1080P 為主,如果你想錄下更多細節,那麼挑選 720P 以上的規格會比較理想。

雖然就像前面說的,畫質與解析度不一定有直接的關聯,但解析度愈高,影像細節會更多,如果是在同樣的條件下,無論 720P 的品質再怎麼好,其實影像細節都不會比 1080P 來得更多。以駕駛人的觀點來說,細節多代表車牌辨識得更清楚,號誌、符號、文字等內容也會更清晰。

上圖是 1080P 與 720P 影片大小的比例。1080P 的總畫素約是 720P 的 2.25 倍,如果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1080P 在理論上會比 720P 清楚 2.25 倍,車牌、文字等內容也會更清晰。(圖片為後製處理,代表 1080P 與 720P 大小的比例,720P 影片的長與寬約是 1080P 的 66.667%。)

第 4 個考量點,是行車記錄器的附加功能。對於某些消費者來說,他需要的某些功能,可能只有特定的產品才有提供,這時候的產品選擇就有限。

不過消費者在購買前,仍應該注意其功能是否符合自己所需,例如停車後的動態監控、或是接上電瓶的延長監控;以及緊急錄影究竟是手動、自動、還是兩者兼備,其實都應該先理解之後,再購買適合自己的產品。

如果你需要的是某一種特定功能,那麼可以先尋找市場上有沒有符合你需求的產品。同時針對該功能如何操作,也應該事先瞭解,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最後一個考量點是機身造型,或許多數人的購買因素,會以產品性能作為指標,但機器造型其實也是重點之一,特別是在空間不足或行車視野有阻礙時,行車記錄器的外型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你車上的擋風玻璃,已經掛滿一堆電子產品,這時候再買一個大螢幕的行車記錄器,除了安裝空間有限,視線遮蔽也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

以上幾個購買的考量因素,沒有所謂優先順序的問題,每個消費者其實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例如當預算有限時,720P 可能就是比較理想的選擇、而當預算充裕時,畫質與解析度就可能同時兼顧;另外特殊功能以及安裝空間,就端視個別的需求購買。

配件與記憶卡:寫入容量與速度的差異

購買行車記錄器時,除了檢查產品外觀是否有瑕疵外,還可以注意標準配備內容,這些資訊通常會印製在外盒包裝上,一般來說都會包含:車架、車用充電器、USB 傳輸線、保證卡、說明書等;而依照廠商與產品的不同,有些標配內容還有第二個車架(可能是黏貼或快拆式)、線材固定貼、備用貼紙等,消費者購買時可以先清點,確保自身的權益。

在購買行車記錄器時,如果事先確定該款產品可支援行動電源開機,那麼手邊有行動電源的網友不妨可以帶著,作為能否正常開機的測試;另外讀者若有支援 USB OTG 的裝置,也可以帶著,試拍一段影片並播放來看,確保機器沒有明顯的問題之後再購買。

如果不怕麻煩,可以攜帶筆電這類的裝置,當場測試行車記錄器拍攝的影片有無問題;如果手邊有支援 USB OTG 的裝置,也可以連接記憶卡播放,看看影片有無異常。

買完行車記錄器後,首要工作便是確認搭配的記憶卡規格。以目前臺灣市場販售的行車記錄器來說,記憶卡通常沒有含在標準配備內,而是要另外添購;多數消費者可能會直接向購買主機的店家,再額外購買一張記憶卡,或是有些店家會另外隨附一張記憶卡,這時就要注意原廠所標示的規格,如果建議使用高速卡,但購買的是一般低速卡時,就有可能會發生儲存上的問題。

以目前高階 Full HD 的行車記錄器來說,由於影音的資料量大,因此對於記憶卡的速度要求較高,一般都會建議購買 Class6 以上的規格,以達到最佳的儲存效果。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記憶卡的規格,試用組也製作一張表格簡介目前記憶卡的性能。考量到目前絕大多數的行車記錄器都使用標準 SD 卡或 microSD 規格的記憶卡,因此試用組主要以 SD 規範下的記憶卡種類介紹。

目前行車記錄器所支援的儲存規格,就以 SD 卡為大宗,而其中依照大小又可分為標準型 SD 和 micro SD。兩者規格相同,差別在於插槽大小的不同。

SD 卡種類表

SD卡種類

SD

SDHC

SDXC

容量範圍

8MB-2GB

2GB-32GB

32GB-2TB

速度規格

以倍速記算,150 KB/s1倍速

Class 24610,分別代表最小速度2MB/s4MB/s6MB/s10MB/s

目前主要是UHS-I標準,代表最高至104MB/s

用途

由於容量太小,不建議使用在行車記錄器上

是目前市場上主流搭配行車記錄器的產品

屬於高規格,目前絕多數行車記錄器尚未支援

看完上表的分析後,可以發現 SDHC 規格的記憶卡是目前市場的主流,同時速度也符合多數行車記錄器製造商建議的標準。因此我們建議在選購時,就以 SDHC 為標的,不要貪圖方便拿家中舊款的 SD 卡使用,可能會導致寫入速度不足,或儲存緩衝空間有限的問題;而高階的 SDXC UHS-I 規格,目前絕大多數的行車記錄器均無支援如此高的速度,而且價格也偏貴,我們還是建議讀者購買 SDHC 記憶卡即可。

另外針對 SDHC 的部分,由於目前市面上有 Class 2、4、6、10 等不同的速度規格,消費者在挑選時,可以特別注意是否和原廠所建議的規格相符,一般來說 720P 以上的機種,最好搭配 Class 6 或以上的速度,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容量則最好在 8GB 以上。以現在 SDHC 卡零售價,32GB 容量也已降到合理的範圍,如果不是預算非常有限,試用組會建議直接購買大容量的記憶卡。

使用記憶卡前,務必先看清楚卡片的規格。圖左是比較舊的 SD 規格,不建議用在行車記錄器上;圖右則是比較新的 SDHC 規格,建議容量可以購買 8GB 以上。

行車記錄器的設定:時間、標記、解析度、G-Sensor

確認配件完整、記憶卡也符合需求後,接著就是行車記錄器的設定。

要先說明的是,由於現在行車記錄器業者,都會依照客群的不同而開發新的功能;而本專題則是偏向一般性、普遍性的功能設定,例如時間、標記、解析度、G-Sensor 的設定等,如果讀者對某一項產品的獨家功能有興趣,也可參考 U-CAR 售後頻道先前的測試報告。

首先是最重要的設定,也就是錄影的解析度格式。一般來說,最高支援到 1080P Full HD 的機種,也都會支援 720P 或以下的畫質,而一般駕駛人在使用時,我們會建議開啟最高解析度使用,畢竟解析度愈高、畫面細節更好,像是車牌或號誌等符號也會更清晰。

一般來說,將解析度調到最高是比較理想的使用方式。

其次值得注意的就是 fps 每秒顯示幀數的設定,目前 1080P 機種主流 fps 為 30 張,也就是說一秒鐘的影片,是由 30 張靜態圖像所組成;而 fps 的主要意義在於,當 fps 值愈大時,畫面就會愈流暢。

例如 fps 從 30 增加至 60,原本一秒鐘的畫面就會從 30 張靜態圖增加到 60 張,原先在影片中瞬間發生的車禍影像,在 fps30 的速度下可能一閃而過,但在 fps60 的條件下,因為靜態圖像增加一倍,有可能將過程看得更清楚。所以,當 fps 可以自訂選擇時,試用組建議將數值設的高一點,會比低 fps 的效果來的好。

當 fps 愈高時,代表組成每秒鐘影片的靜態圖像愈多,畫面會更流暢。舉例來說,當設定為 fps60 時,資料量會比 fps30 多一倍,如果有事故發生時,有機會將過程看得更清楚。

以臺灣現在的消費市場來看,高階仍是 1080P @30fps 的規格;而根據試用組所掌握的市場消息指出,從 2013 年開始,有部分的廠商開始會計畫推出 1080P @60 fps 的方案,對於追求高畫質、高流暢度、高細節的消費者來說,後續可以持續關注這類的新產品。

在其他設定的部分,目前的高階機種都可自行設定時間是否要嵌入影片中,一般來說,試用組會建議駕駛人開啟此功能,因為行車記錄器影片作為一種佐證工具,如果內嵌有時間資訊,對於各方的權益較有保障。

另外部分機種方面,也開始內建 tag 標記的功能,能允許駕駛人自訂一串英文或數字混合的內容,嵌入到影片之中。這項功能的細節每家廠商不盡相同,但主要的作用不外乎兩個:給自己管理方便、和他人影片區隔開來;因此,試用組認為這項功能值得開啟,若你手邊的機器支援 tag 的功能,不妨可以設定為開啟,並且編輯個人的資訊進去,達到更好的影片管理效果。

現在有愈來愈多行車記錄器擁有 tag 標記的功能,試用組建議可以開啟,作為識別之用。

最後在 G-Sensor 功能的部分,目前幾乎已經成為高階機種的必備規格,多數廠商也都會在選單內開放讓使用者自己設定。而根據 U-CAR 試用組累積的經驗,G-Sensor 的靈敏度,在不同的廠商之間,差距範圍相當大;可能 A 廠商的最靈敏設定只要緊急煞車就會觸發,而 B 廠商的最靈敏卻要非常非常激烈的震動時才會觸發。

也因此,我們會建議讀者在實際安裝前,先在室內裸機狀態下,將不同的靈敏度試過一次,之後再到車上試過至少 3、4 次,確保 G-Sensor 的靈敏度在需要的範圍內,以避免緊急錄影過多,或真正發生事故卻無法鎖定檔案的困擾。

廣  告

上車前,先確認電源規格

選購好記憶卡,並瞭解行車記錄器的基本設定後,接著我們就要來看行車記錄器的電源規格。

一般而言,購買行車記錄器時,標準配備都會內含一個車用充電器材,有些車充是將線材和插頭結合,有些則是線材和插頭分開。比較要注意的是線材和插頭整合在一起的車充器,因為這類的車充有些會和機器綁定,如果不使用原廠的線材是無法讓行車記錄器開機的。

試用組建議行車記錄器最好搭配原廠的車充器,避免混用。另外有些行車記錄器只能限定原廠線材才能開機,消費者可以多留意。

有鑒於現在 USB 電源的逐漸普及,很多人都會另外添購車充轉 USB 的插槽,讓更多裝置能夠充電,而這時候要注意的是行車記錄器的輸入電壓規格。大致上來看,目前多數行車記錄器的輸入電壓規格是 5V,安培數則不一定,有的是 2A,有些則為 500mA。

在使用非原廠的車充器供電時,就需要特別注意電壓與安培的規格,盡量以和原廠規格相同為主,當電壓或安培不符時,輕者可能無法開機,嚴重者可能會導致燒毀或損壞。所以試用組建議消費者,非不得已時,請勿自己隨便連接原廠規格以外的電源器材;連接前也務必注意規格是否相同,更不要使用來路不明、未標示規格的電源供給設備。

使用行動電源前,可以先注意和行車記錄器的規格是否相符。如果不一樣,最好不要輕易連接使用,以免發生危險。

另外比較少人注意的,就是車充器的輸入電壓。由於大型車和小型車所提供的電壓不同,大型車多為 DC 24V,小型車則是 DC 12V,因此在過去,兩者的車充器是無法通用的。然而現在新的車用充電器,多數都有支援 DC 12V-24V 的電壓規格,可以交互混用;不過讀者如果拿到比較舊款的機型,還是先確認電壓規格是否支援自己車輛上的車充比較保險。

現在新的車充器多半都有支援 DC 12V-24V 的電壓規格,而舊款可能沒有。如果拿到的是比較先前的車充器,使用前可以先留意一下規格,避免發生危險。

相信讀者在看完這篇專題後,應該對於手上的行車記錄器有些初步的認識。而在下一篇的專題報導中,我們將會進一步介紹 U-CAR 所累積測試經驗,例如怎麼在車輛上安裝行車記錄器、上路前的基本準備工作、以及試拍路段的挑選等,有興趣的網友可持續關注後續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