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最新年度的臺灣汽車市場累積銷售排行,前 6 名有 5 位是 SUV 休旅/Crossover 跨界休旅車款,為了滿足休旅車輛的消耗需求,各大輪胎品牌逐漸加重休旅車輪胎的比例。Continental 德國馬牌輪胎針對既有的 UC6 SUV 系列,推出接替新品「UltraContact UX7」,選在德國的漢諾威總部主場發表,並邀請媒體親自體驗。

Continental 德國馬牌輪胎推出新品「UltraContact UX7」,並選在德國主場發表邀請媒體親自體驗。

UltraContact UX7 屬於夏季街胎,鎖定主流 SUV、Crossover 跨界休旅、豪華休旅、電動車等車款,強調安全性、舒適性、操控、均衡等特質,並導入多項新科技,從而在煞車性能、操控性能、磨耗性能、靜音性能均有所提升。

UltraContact UX7 的產品優勢:「安全性」、「舒適性」、「靜謐性」

UltraContact UX7 設計之初,即鎖定「安全性」、「舒適性」、「靜謐性」的 3 大主要訴求,來滿足絕大部分 SUV 駕駛人的用車需求。

為了達到上述的性能提升,UltraContact UX7 導入多項新科技,例如 X-Force Macroblocks 胎面花紋科技、Robust360 Construction 胎體技術、Adaptive Diamond Compound 鑽石膠料配方,同時全尺寸採用 Tailor-Made Fit 差異客製化製程技術,來滿足新世代輪胎的超越表現。

UltraContact UX7 以「安全性」、「舒適性」、「靜謐性」的 3 大主要訴求,來滿足絕大部分 SUV 駕駛人的用車需求。

首先,「安全性」部分,可以理解成輪胎的煞車性能、特別是在溼地的抓地力,以及操控性能的表現,轉換成更白話文的解釋,就是輪胎給予車輛的控制能力,不論是加速、減速、轉彎,都需要輪胎的抓地力才能達成,而輪胎的抓地力愈大、愈有餘裕,安全性就提升了。

舉個例子,一般在溼滑路面上,時速 80 公里煞車至靜止大約需要 30 公尺至 40 公尺不等的距離,而安全性愈高的輪胎,可以在更短的距離內煞停,有時候差距個 2、3 公尺,可能就能阻止一場事故的發生。

「安全性」部分,可以理解成輪胎的煞車性能、特別是在溼地的抓地力,以及操控性能的表現,轉換成更白話文的解釋,就是輪胎給予車輛的控制能力,不論是加速、減速、轉彎,都需要輪胎的抓地力才能達成,而輪胎的抓地力愈大、愈有餘裕,安全性就提升了。

UltraContact UX7 的安全性,透過胎面花紋的高速導流槽、親水的含矽鑽石橡膠配方、以及規格客製化差異設計等技術來達成,這些科技能夠輔助輪胎在溼地上的排水效果,在奈米尺度上,胎面橡膠分子更容易刺破水膜、讓胎面與路面接觸更穩定。上述幾項科技的相輔加持下,讓 UltraContact UX7 的安全性更上層樓。

UltraContact UX7 透過胎面花紋的高速導流槽、親水的含矽鑽石橡膠配方等些科技,能夠輔助輪胎在溼地上的排水效果,在奈米尺度上,胎面橡膠分子更容易刺破水膜、讓胎面與路面接觸更穩定。

接著是「舒適性」特質,UltraContact UX7 在設計之時,考量到休旅車主的需求,因此在結構上設計得更加強韌、來配合休旅車更重與更高的車體,即使在不同的路面行駛,輪胎也能吸受多餘的振動,並提供更好的磨耗壽命,達到多重的效果。

「舒適性」特質,UltraContact UX7 在設計之時,考量到休旅車主的需求,因此在結構上設計得更加強韌、來配合休旅車更重與更高的車體,即使在不同的路面行駛,輪胎也能吸受多餘的振動,並提供更好的磨耗壽命,達到多重的效果。

透過 Robust360 Construction 胎體科技,UltraContact UX7 整體結構更為優化,在接觸路面的坑洞、碎石、高低落差時,擁有更強的吸收性與緩衝效果,與此同時也增進了舒適性表現;此外,UX7 的橡膠材料採用了聚合物結構的設計,具備更佳的抗衝擊力,亦能提升整體的磨耗壽命。

UX7 的橡膠材料採用了聚合物結構的設計,具備更佳的抗衝擊力,亦能提升整體的磨耗壽命。

「靜謐性」的概念就更好理解了,就是輪胎發出的噪音聲波經由折射/反射傳遞至人耳所聆聽的感受。而噪音主要有 2 大類,分別是胎面花紋發出的噪音,以及輪胎與路面接觸的噪音。降噪工程不只要減低分貝值(噪音能量),還要減少擾人頻段的比例,通常人耳會對比較高頻的噪音感到不適,所以要盡量抑制高頻噪音、同時還要降低整體的噪音能量。

UltraContact UX7 針對靜謐性,搭載有非對稱降噪花紋設計,經過精密的計算與排列設計,可降低輪胎滾動時的氣流噪音,而內外側的花紋分布差異化,能大幅抵銷胎面噪音並抑制共振發生;UX7 進一步導入 Noise Breaker 3.0 科技,透過溝槽內的降噪器,可打散聲波能量同時降低音頻,以多重的先進技術,達到輪胎降噪的效果。

胎面溝槽中間的物體就是 Noise Breaker 3.0 降噪器,可打散聲波能量同時降低音頻。

德國測試場實際體驗 UltraContact UX7 溼地性能

為了讓媒體深入瞭解 UltraContact UX7 的實力與設計思維,Continental 特別安排媒體前往德國,並在 Continental 自有的 ContiDorm 測試場,以及 ADAC 全德汽車俱樂部的測試場,安排包含 UltraContact UX7、MaxContact MC7、SportContact 7 等一系列品牌產品供實測。我們先將重點放在新品 UltraContact UX7 上。

與 UltraContact UX7 搭配體驗的是稍早在臺灣發表的第 3 代 Volkswagen Tiguan,現場提供有 Elegance 與 R-Line 等車型,測試場地則是溼地操控道,總長大約 500 公尺,包含一個 U 型彎道,並且持續灑水保持溼地狀態,現場人員要求第 1 趟以時速約 35 公里的速度通過、第 2 趟可提升至時速 55 公里。

測試 UX7 的溼地操控道,總長大約 500 公尺,包含一個 U 型彎道,並且持續灑水保持溼地狀態,現場人員要求第 1 趟以時速約 35 公里的速度通過、第 2 趟可提升至時速 55 公里。
與 UltraContact UX7 搭配體驗的是稍早在臺灣發表的第 3 代 Volkswagen Tiguan,現場提供有 Elegance 與 R-Line 等車型。
使用的 UltraContact UX7 規格主要是 235/55 R18。

以筆者的經驗,這類溼地測試道,通常搭配低摩擦係數的路面,灑水狀態下、一般輪胎大約時速 40 公里至 50 公里左右會開始小幅度打滑,若方向盤角度大一點,有可能會大幅度側滑。而這個測試道是筆者第一次來,因此便以保守的方式進行首次體驗。

UltraContact UX7 搭配 Volkswagen Tiguan,在溼滑路面的測試條件下,擁有優異且超乎預期的溼地抓地力。

踩下油門加速到時速約 40 公里,轉動方向盤進入彎道後的第一個感覺是:非常線性且穩定,絲毫沒有滑動感或不安感,甚至彎中還能再補一些油門,輪胎也都能如預期地在行車路線上。

熟悉場地與輪胎特性後,第 2 趟設定以時速 60 公里體驗,結果 UltraContact UX7 的表現如同首趟般,依然十分穩定且精準,你可以感受到那種類似劃開水膜、胎面緊抓住路面的安全感,即便車子的速度感增加了,還是能給你充裕的溼地抓地力回饋。

筆者設定將車速再提高,來到約時速 70 公里,而即使速度比第 1 次加快了約 2 倍,UltraContact UX7 的抓地力還是能夠維持在車道內,而且以 Volkswagen Tiguan 的休旅車特性,操控起來卻幾乎能接近跨界車款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

分組體驗完畢後,還剩有一點時間,因此便向原廠人員詢問是否能夠多體驗一趟,獲得同意後,這次筆者設定將車速再提高,來到約時速 70 公里,而即使速度比第 1 次加快了約 2 倍,UltraContact UX7 的抓地力還是能夠維持在車道內,而且以 Volkswagen Tiguan 的休旅車特性,操控起來卻幾乎能接近跨界車款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

Continental 還設計了溼地煞車性能的測試關卡,使用 Audi Q3 進行時速 85 公里煞停至靜止的測試,並提供 UltraContact UX7 以及前代的 UltraContact UC6 作為對照組。使用的規格為 235/55 R18。

Continental 還設計了溼地煞車性能的測試關卡,使用 Audi Q3 進行時速 85 公里煞停至靜止的測試,並提供 UltraContact UX7 以及前代的 UltraContact UC6 作為對照組,現場人員會記錄每個小組的煞停成績,來比較 UX7 進步的幅度。

其實以 UC6 的標準來說,其溼地煞車的實力已有相當程度。而經過實測,UltraContact UX7 在溼地上的煞車穩定度更高、那種「可控感」的回饋更扎實,差距相當有感。從客觀的數據也可佐證,筆者使用 UC6 測試煞停的平均成績為 32.74 公尺,換上 UX7 之後,煞停平均距離一下縮短至 26.76 公尺,換算大約是 18%的進步幅度,相當顯著。另外,工作人員也記錄每個小組的煞停成績,與筆者的成績呈現相同的趨勢,提供給網友參考。

筆者實測的 UC6 與 UX7 的溼地煞停成績,由車上的機器自動記錄。換算大約是 18%的進步幅度,相當顯著。
本次煞停測試的小組統計的紀錄,可以看到呈現的趨勢,顯示 UX7 進步幅度相當大。

同場加映:MaxContact MC7、SportContact 7

如同一開始提到的,Continental 選擇在德國舉辦發表會的用意之一,就是要讓大家可以更深入與品牌的測試人員、產品人員、開發人員交流,以品牌的高度來呈現出德國的工藝實力、以及德國人如何追求極致的產品品質。

原廠另外安排了 MaxContact MC7 的溼地操控測試,搭配的是 Volkswagen Golf GTI,使用的規格則是 235/35 R19。

因此,原廠也安排了 MaxContact MC7 與 SportContact 7,以及其他型號的輪胎供媒體體驗,這裡就挑選與臺灣市場較相關的 MaxContact MC7 及 SportContact 7 進行分享。

首先,MaxContact MC7 安排的測試場地,是去年 U-CAR 也曾經到訪過的 ContiDrom 溼地操控測試道,不過今年體驗的車款則是 Volkswagen Golf GTI,軸距更短、更適合熱血駕馭。果然,操控見長的 MaxContact MC7 在搭配 Golf GTI 後,動態表現更加靈活,尤其 ContiDrom 溼地測試道的有些彎道比較窄,而 MC7 的抓地力可以讓前後軸都維持相當穩定,急加速與急減速反應也十分暢快,相當過癮,不過原廠並沒有安排對照組輪胎,稍微可惜了些。

Golf GTI 軸距更短、更適合熱血駕馭。果然,操控見長的 MaxContact MC7 在搭配 Golf GTI 後,動態表現更加靈活。
ContiDrom 溼地測試道的有些彎道比較窄,而 MC7 的抓地力可以讓前後軸都維持相當穩定,急加速與急減速反應也十分暢快,相當過癮!

另一個 SportContact 7 的體驗關卡,本來是安排乾地性能測試道,但由於下大雨的關係,測試的當下「升級」為半乾半溼地的狀態,對輪胎性能來說是額外的考驗。SportContact 7 不愧是目前 Continental 最高等級的量產街胎,操控實力沒話說,即使路面是半溼半乾這種複雜的狀態,SportContact 7 還是能夠牢牢抓住路面;由於 SportContact 7 已發表一段時間了,這裡就不多花篇幅贅述。

廣  告

結語:UltraContact UX7 溼地安全性顯著進步,更多細節未來再分享

在德國的測試場體驗,以及與總部人員的交流後,能夠更瞭解 UltraContact UX7 是透過精準的德國工藝、嚴苛安全性要求下,進行開發與測試,最終呈現在你我的面前。如果要說 UX7 最有感的進步,筆者認為是溼地的安全性,以及舒適性的表現,而這也是 UltraContact UX7 所訴求的休旅車消費者、最重視的選購考量。

本次的 UltraContact UX7 體驗到此告一段落,更多有關於 UltraContact UX7 在實際道路的表現,以及磨耗、靜謐性、日常駕駛的回饋等,未來若有機會,U-CAR 也會進行深入的測試與報導,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