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d Focus Active 自 2021 年 1 月 8 日在臺灣正式上市,以小型跨界休旅之姿,搭配豐富的安全與科技配備、同級少有的小排氣量渦輪動力、以及極具競爭力的建議售價,為福特六和在此一級距寫下亮眼的銷售表現。

雖然 Focus Active 看似只是一輛加高版的 Focus 並賦予車頂架、外觀防刮塑料件,不過其前後懸吊系統都經過特別調校,以提供不同於一般版的舒適性與輕度越野能力。SPR Racing 寧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期也預告,已經完成 Focus Active 專用的後拖曳臂補強桿打樣與初步測試,距離正式量產販售已不遠矣。

SPR Racing 寧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期也預告,已經完成 Focus Active 專用的後拖曳臂補強桿打樣與初步測試,距離正式量產販售已不遠矣。

Focus Active 在外觀雖然看似只是比 Focus ST-Line Lommel 高出約 5 公分,紙面上的懸吊都是前麥佛遜、後多連桿,然而 Focus Active 為提供更舒適與輕度越野的能力,所以前/後控制臂轉向座再重新設計,減震筒、圈簧行程加高並調整為針對臺灣路況的參數設定。

其中特別在後多連桿包含牛腿、後羊角等結構,採牛腿為鈑件、後羊角為鑄鐵件的兩件式分開組合而成的設定,不同於 ST-Line Lommel 為牛腿與羊角整合的一件式鈑件設定。

Focus Active 在後多連桿包含牛腿、後羊角等結構,採牛腿為鈑件、後羊角為鑄鐵件的兩件式分開組合而成的設定,不同於 ST-Line Lommel 為牛腿與羊角整合的一件式鈑件設定。

因此 SPR 也發現 Focus Active 與 Focus ST-Line Lommel 的後拖曳臂造型並不相同,無法將過去為 ST-Line Lommel 車型研發的後下拖曳臂補強桿直接沿用,而必須再重新量車設計,方能直接鎖上 Focus Active 後下拖曳臂的孔位。

SPR 也發現 Focus Active 與 Focus ST-Line Lommel 的後拖曳臂造型並不相同,無法將過去為 ST-Line Lommel 車型研發的後下拖曳臂補強桿直接沿用,而必須再重新量車設計,方能直接鎖上 Focus Active 後下拖曳臂的孔位。
此三張圖為 SPR 為 Focus ST-Line Lommel 設計的後下拖曳臂補強桿,可以看到其後下拖曳臂造型很明顯與 Focus Active 並不相同。
廣  告

近期 SPR 也完成 Focus Active 後下拖曳臂補強桿的打樣品,並已經實際安裝在 Focus Active 上進行測試。以原廠 Focus Active 的後下拖曳臂結構,在靠近後輪端的結構,比起另一端的厚度顯得較薄,又尤其車輛的重心較高,激烈操駕或高速過彎時,會承受相當程度的應力。

因此,理論上在安裝拖曳臂強化桿之後,能增加後懸吊結構的縱向強度,使得抗扭強度提高,進而讓車尾的穩定性獲得強化,在不改避震器、防傾桿等零件的情況下,以較低的花費帶給駕駛者一定程度的駕馭信心提升。

圖為 Focus Active 後下拖曳臂補強桿打樣品。

SPR Racing 寧豪企業表示,距離產品的正式量產與販售之日將近,雖然目前暫時還未有正式的建議售價,但是初步了解 SPR 官方提供的一組 2 支的連工帶料價格,應當會與 Focus ST-Line Lommel 的後下拖曳臂補強桿相近,而屆時預估像是推出獨立品牌 T.G.Cobra 的嘉灃技研等等也都能同步提供叫貨與安裝等服務。

理論上在安裝拖曳臂強化桿之後,能增加後懸吊系統的縱向強度,使得抗扭強度提高,進而讓車尾的穩定性獲得提升,在不改避震器、防傾桿等零件的情況下,以較低的花費帶給駕駛者一定程度的駕馭信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