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進化,車壇也在每一年當中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新概念或者相關新品,其中除了看哪款車最熱賣、哪家車廠最受消費者青睞,從召回議題也能檢視各品牌的車輛品質或者在售後的問題應對等等。
而U-CAR在2017年整理了2016年臺灣的汽車召回狀況,如今再整理2017年的召回報告,看看時隔一年之後,臺灣汽車市場各品牌總計召回了多少輛次的車輛、牽涉了多少車型、發生多少問題,是否有所進步或退步的狀況。

寫在文前
進入報導之前也要先強調說明,本篇資料來源取自於車輛安全資訊網,而車安網所列出的召回事件都是與「安全性」相關的召回,也就是說如果今天車廠召回車輛進行電腦軟體更新等等‧‧‧‧‧‧不影響車輛安全的項目,則不會出現在其中。
雖然本篇尚無法對臺灣召回案件進行如此細部的統整,U-CAR仍希望藉由整理年度安全性召回,提供給讀者看待車壇的不同角度,以下排名是依據召回車輛次。
排名 | 品牌 | 召回過的車款 | 全部車款發生過的問題數 | 召回車輛次 |
1 | Toyota | Alphard、Corolla Altis、Vios、Yaris、Prius PHV | 3 | 174,227 |
2 | Mazda | Mazda2、Mazda3、Mazda5、Mazda6、CX-3、CX-5、CX-9、RX-8 | 9 | 97,533 |
3 | Lexus | NX、IS、ES | 2 | 17,568 |
4 | CMC | Veryca、Leadca | 3 | 16,086 |
5 | Honda | Accord、Civic、Fit、CR-V、Insight | 2 | 14,107 |
6 | Mitsubishi | ASX、Pajero、Zinger、i-MiEV | 3 | 13,536 |
7 | Ford | EcoSport、Focus、Kuga、Mondeo、Mustang | 5 | 8,252 |
8 | Mitsubishi Fuso | New Canter 3.49噸 (另有大型貨車,在此不列入) |
1 | 7,588 |
9 | Mercedes-Benz | A-Class、B-Class、C-Class、E-Class、G-Class、M-Class、S-Class、GL、CLA、GLA、GLC、GLE、GLE Coupe、GLS、SLC、SLK、AMG GT | 15 | 7,283 |
10 | BMW | 3 Series、5 Series、7 Series、X5 | 2 | 5,990 |
11 | Audi | A3、A4、A5、A6、A7、A8、S3、Q3、Q5、RS Q3 | 5 | 5,859 |
12 | Infiniti | FX35、FX45、M35、M45、Q30、Q50 | 3 | 4,525 |
13 | Subaru | Forester、Impreza、Legacy、Levorg、XV | 4 | 4,507 |
14 | Volkswagen | Golf、Jetta、Multivan、Passat、Scirocco、Sportsvan、Tiguan、Touran | 3 | 1,910 |
15 | Maserati | Ghibli、QuattroPorte、Levante、Levante S | 3 | 1,275 |
16 | Smart | Fortwo、Forfour | 2 | 598 |
17 | Nissan | Murano、Murano Hybrid、X-Trail | 3 | 519 |
18 | Jeep | Cherokee、Grand Cherokee | 1 | 266 |
19 | Volvo | S90、XC90 | 3 | 125 |
20 | Porsche | 911、718 Boxter | 1 | 111 |
21 | Lamborghini | Aventador | 1 | 82 |
22 | Peugeot | 308、508 | 1 | 82 |
23 | Skoda | Rapid、Yeti | 1 | 72 |
24 | Aston Martin | V8 Vantage S、DB11 | 3 | 31 |
25 | DS | DS 5 | 1 | 30 |
26 | Tesla | Model S、Model X | 2 | 14 |
總計在2017年有發出安全性召回活動的汽車品牌共計有26家,比起2016年少了3家。其中Mitsubishi Fuso其實還有召回大型貨車車款,但在此則不列入。U-CAR在這裡整理召回過的車款,僅列出車型,未再特別對召回的年式、生產年份或者車型中的細分(舉例:BMW 1 Series可能牽涉包含118i、120i;Lexus RX可能牽涉包含RX330、RX350等等)進行分類。
另外「召回車輛次」的意思是,有些車輛可能會被重複召回,只要每被召回一次就算一輛次,舉例:Honda CR-V一開始因駕駛座氣囊問題被召回一次,而後又再次因副駕駛座氣囊問題召回第二次,則同一部CR-V算2輛次的召回。
Toyota因高田氣囊擴大召回,召回車輛次最多
還記得在2016年,召回車輛次最多的為Honda,超過30萬輛次的關鍵就在於台灣本田因為高田氣囊事件,而擴大召回許多車輛。如今2017年,換成是Toyota有許多受高田氣囊事件影響而需擴大召回的車輛,因此成為2017年召回車輛次最多的品牌。不過總召回輛次仍比2016年減少。
至於Honda在2017年召回車輛次為14,107輛次,就目前看來Honda車款的高田氣囊風波已大致告一段落,未在2017年擴大召回。

接著在2017年國內召回第2多的車廠,是近年來受到許多消費者青睞的Mazda。而Mazda召回如此多車輛次的主因共有2個,一個是尾門挺桿防鏽處理出現瑕疵,因此影響包含CX-3、CX-5、Mazda3、Mazda5、Mazda6,共56,828輛次。另一個則是旗下該具2.2升柴油渦輪引擎的燃油噴射控制電路、回油管瑕疵,也召回Mazda6、CX-5共16,190輛次。

另外看到3~6名的召回輛次都不到2萬輛次,第7名之後更不到1萬輛次。不過其中在中華CMC的部分,召回輛次從2016年的6千多輛,增加至2017年的16,086輛次。其中的關鍵在於2016~2017年式的菱利、Veryca共有10,970輛,因為井字樑下臂托架焊接製程不穩定而需召回,是召回車輛數最多的案件。

Mercedes-Benz車輛發生之問題數、召回車款數皆為最多
在2017年車輛發生問題數、以及召回車款數最多的依舊是Mercedes-Benz。Mercedes-Benz在2016年共有14個車輛問題,總計影響14款車;而在2017年為15個車輛問題,影響17款車。
在這15個問題中,分別是1個燈光系統、2個座椅類型、2個電氣系統、1個動力傳動系統、3個轉向系統、2個引擎系統、1個煞車系統、1個氣囊類型、1個安全帶、1個門鎖零件問題。召回車輛次共有7,283,比起2016年4,079輛次也增加了不少。不過對於Mercedes-Benz於國內的熱銷似乎未造成太大的影響,畢竟換個角度,只要影響安全,皆全部進行召回修正,相對而言也代表原廠願意負責、而不是得過且過的態度。

再回顧國內的日系品牌,除了Toyota有較多高田氣囊的擴大召回事件之外,其餘幾間日系品牌已較無安全氣囊的瑕疵問題,所以像Nissan僅519輛次的召回,比起2016年超過5萬輛,減少的比例也很高。
結論:2017年召回車輛次減少許多,提供讀者不一樣的參考
總結2017年臺灣車輛召回的整理報告,U-CAR同樣要先強調的是,絕非要進行品牌之間的互相比較,因為若僅單單就這些資訊來相比,首先在召回車輛次的數字部分,市面上較為主流、市佔率較高的品牌,因為售出的車款多,數字勢必較高。
談到召回過的車款,依照各品牌的產品線規劃、國外原廠佈局臺灣市場之策略等不同,有的品牌之產品線相當完整,自然而然就可能會召回較多不同的車款,因此也不適宜單就此項目就隨意與任何車廠互比,除非是同級的競爭對手,舉例如「1A2B」的對決,尚且能簡單互比。

不過若將這份報告與2016年稍微比對,可以看到有增加召回輛次的品牌為Mazda、CMC、Mitsubishi Fuso、Mercedes-Benz、Audi、Infiniti、Volkswagen、Smart、Jeep(2016年無召回)、Lamborghini(2016年無召回)、Peugeot(2016年無召回)、Aston Martin(2016年無召回)、DS(2016年無召回)、Tesla(2016年無召回)。
而像Hyundai、Kia、Luxgen、Suzuki、Jaguar、Land Rover等品牌在2017年未有召回。不過2018年的Luxgen S3、U5引擎瑕疵問題也引擎不少網友與車主們的熱議,U-CAR先前也進行過[U指數]網友接受度、推薦比率結果大不同,Luxgen S3、U5召回網友調查結果出爐的調查與報導。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到,召回案件在車主與非車主眼中帶來的影響仍有部分差異,因此如何顧及品牌形象,車輛發生什麼樣的問題、與召回問題的處理都有著密切的影響。
U-CAR熱門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