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位處亞熱帶地區,一年當中除了梅雨季節外,夏秋也容易伴隨著午後雷陣雨,而近年來氣候變遷,各種強降雨及豪大雨頻率愈來愈高,對於開車族來說,雨天除了會讓輪胎的抓地力下降,亦會減低視線清晰度,影響行車的視野,若因視線差而導致晚煞車一秒,以高速公路時速 100 公里與市區時速 60 公里計算,煞車距離會多出 27.7 公尺與 16.6 公尺,影響可謂相當巨大。
環環相扣的行車安全議題
相信多數開車族都有類似的經驗,在大雨滂沱的高速公路或省道,雨勢瞬間大到看不見前方的道路,再加上前方車輛激起的水花,右腳不自覺的放鬆油門,但又擔心減速太劇烈會導致後方車輛追撞,此時又更仰賴前方的行車視覺,偏偏雨刷狀態很差,不僅無法有效刮拭雨水,刷過後還留下大面積的水痕,讓人提心吊膽......
近年來臺灣消費者的行車安全意識抬頭,從新車發表各項主被動安全加碼配備、以及相關法規陸續上路,駕駛人與乘客的安全保護有大幅度的進步;不過購買新車之後,後續的保養與維護,也是攸關能否維持行車安全的關鍵,例如 U-CAR 最常提及的輪胎、底盤、煞車系統,以及影響到行車視線安全的前擋玻璃、雨刷系統等因素,可說是環環相扣。
我們都知道,車輛煞車減速時,與路面接觸的第一角色是輪胎,負責抓住路面,而煞車碟盤、來令片,則是吸收車輛前進的部分動能,並轉化為熱能與其他能量形式,兩者相互合作,讓車輛停下來;但,踩下煞車踏板的時機,也會影響煞車的距離,例如分心玩手機、或者視線受阻,而導致晚一秒踩下煞車踏板,那多出來的煞車距離,就是隱藏的行車風險因子。
看似不起眼卻蘊含大量科技的汽車雨刷
前面提到,大雨下個不停,而開車的視線仰賴雨刷的效能,平日沒注意雨刷的健康狀況、到了要用才發現排水效率很差,大量水痕阻礙了視線,猶如半盲狀態,讓自己與家人暴露在隱藏的危機之中。
雨刷,看似不起眼,但其中的科技蘊含量卻超乎你的想像。
雨刷被發明已超過百年歷史,而如同其他產品般,雨刷的科技與進化、隨著時間的演進推陳出新。你能夠想像嗎,現今一款高階的軟骨雨刷,使用的專利科技竟可多達 200 多種,而其中的「眉角」又有哪些,就讓 U-CAR 為你解答。
雨刷也要考慮空氣動力學?
雨刷與空氣動力學,2 個聽起來毫無相干的名詞,卻是雨刷產業要克服的難題。探究其原因,在於汽車發明之後,隨著性能提升、車速愈來愈快,而在高速下,雨刷會受到自身的造型所產生的空氣動力效應,簡單的說,雨刷在高速下會產生浮力,會減損雨刷貼合擋風玻璃所需的下壓力,若是浮力過強,輕則降低刮拭水分的效能、重則鬆脫飛走,而各大品牌紛紛研發因應之道。
目前業界最高階的科技之一,就是「非對稱式空氣動力學導流板」,用白話文描述,這種技術將雨刷造型以空氣力學優先的邏輯設計,外觀上,利用類似汽車導流板的原理,讓雨刷自身產生下壓力,巧妙地解決了空氣動力難題。此科技看似單純,難題在於如何把雨刷系統、結構、材質、膠條等部位,整合於一體,並非只是做出外殼或外型就好,而這也正是技術門檻的高度。
雨刷臂壓力均化的關鍵:革命性的軟骨雨刷發明
雨刷要能夠順暢地刮拭雨水,依靠的是雨刷與前擋風玻璃之間的下壓力,讓雨刷能夠服貼著玻璃表面,而這股下壓力,以往主要來自於雨刷桿的彈簧以及雨刷的鐵骨關節,不過隨著時間一久,壓力會因為橡膠形變而造成大片水痕,降低雨刷效率及刷拭效果;而軟骨雨刷的發明,大幅改善了此問題。
所謂的「軟骨」雨刷,泛指以整條鋼片的設計,取代傳統硬骨雨刷的關節臂與結構;在實際應用層面的優點,簡單解釋,軟骨雨刷內的鋼片,可提供更均勻、強大的貼合壓力,讓雨刷服貼在前擋風玻璃上,並提供均化且足夠的下壓力,保證雨刷膠條的刮拭效率。
軟硬兼施,合成橡膠技術的雨刷膠條
雨刷是依靠雨刷膠條撫平車窗上的雨水,而雨刷膠條受到兩股力量的拉扯,分別是來自雨刷結構的下壓力(讓雨刷服貼),以及前擋風玻璃的物理性阻力,當雨刷馬達驅動雨刷運作時,下壓力和阻力會讓膠條左右擺動拉扯,而如何讓膠條能擺動的很順暢、又能兼顧下壓力與刮拭力,就是技術的門檻。
目前最新的科技,是利用合成橡膠技術,透過單一膠條的不同位置、使用不同配方,達到差異化的橡膠特性,能夠在膠條的頂端呈現較硬特性、中底部結構呈現較軟的性質,如此一來可達到兼顧雨刷膠條壽命、雨刷效果、雨刷順暢運作等優點。
具備安全機制的雨刷接頭
一般來說,歐系車多半採用專用規格的雨刷接頭,而日系車則多搭配通用型的勾型接頭;專用接頭在設計之時,絕大部分會納入卡榫、扣環、插銷等固定機制,確保雨刷安裝牢固無虞,大幅消除雨刷鬆脫飛走的危險性,而通用勾型接頭則較少看到這類設計。
隨著科技進展,即使是通用型雨刷的消費者,對於雨刷接頭的安全性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具備安全扣具的通用型接頭也開始出現在市場上,而具備此技術的製造商多屬於高階、領導品牌,同時也多屬專利技術。
百年德國 Bosch 品牌,雨刷專利領先業界
從 1907 年 Bosch 開始生產雨刷以來、到了 1926 年 Bosch 發明電動雨刷系統、1958 年設計出適用於曲面玻璃的雨刷,以及後來的軟骨系統、快勾與安全扣技術、Evodium 雙鋼片軟骨結構、專利的三層合成橡膠雨刷膠條技術等等,都是由 Bosch 率先發明或導入業界使用,是產業界的領導品牌。
以 Bosch 製造的通用軟骨雨刷旗艦型為例,一支雨刷就包含了 200 多種的專利技術,囊括最重要的 Evodium 記憶鋼條專利、非對稱型的導流片專利、膠條 EPDM 鍍層專利、以及專利接頭等設計,看似不起眼的雨刷,科技含量一點也不低,有了這些先進技術,更能促進人類的行車安全、保障雨天的開車視野。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