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被德系品牌稱霸的豪華性能車領域裡佔有一席之地,Lexus 近年推出了數款高性能作品,其中 RC F 以 Lexus 獨特的設計語彙加上當前罕有的大排氣量自然進氣 V8 動力,在豪華性能車市場中獲得不少注目。然而,在流線的車體線條和張狂的 V8 怒吼聲之外,RC F 在底盤設計又有何獨到之處,能夠讓 Lexus 帶著自信迎戰德系對手?這次我們以 RC F Track Edition 為範本,從空力設計、四輪配重、懸吊結構和避震器阻尼特性等方面來探究這款日系性能雙門轎跑。

在 RC F Track Edition 張牙舞爪的外型之下,其實有著許多具有實質功能的空力設計。全平整化的底盤只是基本,碳纖維引擎蓋中央的大型導風口可以將引擎室內的高溫熱氣導出,對於動力系統的溫度控管有所助益。車頭保桿兩側的導風孔貫穿至前輪拱外沿,氣流形成 Air curtain 來為車輪產生的亂流進行整流。前葉子板上的通氣孔則是可以把輪拱內的高壓亂流導出降低抬升力,優化了此車的下壓力表現。而車尾的碳纖維尾翼當然不容忽視,為車尾提供更多的下壓力來提升高速穩定性,視覺上也讓 RC F 更加競技。

Lexus RC F 擁有全平整化底盤設計。
前輪的 Air curtain 可以減少車輪亂流造成的空氣阻力。
前葉子板上的導風設計有著實質作用。
Lexus RC F Track Edition 專屬的碳纖維尾翼能夠為車尾提供更多下壓力。

RC F 前懸吊採用了雙 A 臂結構,為了減輕重量,包括上 A 臂、下 A 臂、羊角以及避震器上座都採用了鋁合金製成,鍛造的鋁合金懸吊結構除了帶來輕量化的優勢之外,也擁有極佳的剛性,提供 RC F 更優異的動態反應。

相同的設計概念延續至後懸吊系統,其後懸吊形式為五連桿設計,其中三支連桿和羊角都採用鍛造鋁合金製成,並且搭配後輪轉向系統讓這款雙門轎跑能夠擁有靈活的轉向特性。RC F 更配置了由國際大廠 Sachs 代工製作的 AVS 可變阻尼避震器,透過電磁閥控制 30 段阻尼強度,能夠對應不同駕駛情況和模式來進行調整。

RC F 前懸吊的上 A 臂、下 A 臂及羊角都是鍛造鋁合金製成。
後懸吊同樣使用了許多鍛造鋁合金組件和後輪轉向機構。
廣  告

另外,Track Edition 版本還配備了 Brembo 出品的陶瓷碳纖煞車系統,採用前六活塞、後四活塞的卡鉗搭配前 380mm、後 345mm 的陶瓷碳纖碟盤,在減輕 22 公斤的重量之餘,也大幅強化了煞車效能,即使在賽道上激烈操駕也無須擔憂煞車效能衰退。

同時輪圈也升級為 BBS 製造的輕量化鍛造輪圈,排氣管更直接改為手工打造的鈦合金排氣管,除了比一般版本的排氣管減少了 7 公斤之外,也賦予 RC F Track Edition 更加高亢嘹亮的 V8 引擎聲浪。

Track Edition 專屬的 Brembo 陶瓷碳纖煞車系統。
BBS 製作的輕量化鍛造輪圈。
Track Edition 原廠就配備了鈦合金尾管,因此才會出現鈦合金特殊的色澤。

以四輪配重儀檢測 RC F 的配重比例,在包含一位約 70 公斤的駕駛之下得到了 1,733 公斤的總重。前後配重比例約為前 56%、後 44%,推測主要是因為前置設計的 5.0 升 V8 引擎讓前軸重量偏重,不過左右配重和交叉配重都接近 50:50 的比例,相信 RC F 在動態上仍然有相當均衡的表現。

透過四輪配重儀來測量 RC F 車重與重量分配。
測量結果顯示出均衡的左右交叉配重和約為 56:44 的前後配重比例。

最後,透過底盤測試儀來測量 RC F 避震器的特性,得出了相當均衡的曲線。較窄的波形曲線意味著偏向運動化、較為硬朗的阻尼設定,而波形曲線越寬則代表著偏向舒適的設定。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RC F 在不同頻率的震動之下都有著偏窄的波形,由此可見原廠在阻尼設定上希望強化 RC F 的運動性,藉由較為硬朗的阻尼設定給予車身更多支撐力以及穩定性,並且增進操控動態的反應。

在 Sachs AVS 可變阻尼避震器的加持下,RC F 有著相當均衡且運動化的阻尼特性。

從空力設計、底盤架構和各項針對性能強化的設計,可以看出 Lexus 要和德系對手一較高下的決心。不過,或許也為了保留 Lexus 在豪華轎車領域固有的優點,即便是 Track Edition 版本的 RC F,在駕駛感受上有著日系特色,例如相當輕手的方向盤、Lexus 一貫日式典雅的內裝設計等等,都讓 RC F 帶了點柔和的元素。然而這樣的搭配能否和充滿戰鬥熱血氛圍的競爭對手一較高下,或許只能交由消費者自行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