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所支持的 TARC 台灣車輛研發聯盟,在 2018 Taipei AMPA 展進行展出。TARC 集合包含 ARTC、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中科院等等的單位,各司其職以對國內車輛產業做出貢獻。

而 TARC 攤位位於南港展覽館 4 樓,帶來各單位的研發成果展示共計 26 項。至於在 1 樓戶外,則提供包含 e-golf 固定場域、Luxgen U6 自駕車一般道路是示範體驗。

TARC 攤位位於南港展覽館 4 樓,帶來各單位的研發成果展示共計 26 項。至於在 1 樓戶外,則提供包含 e-golf 固定場域、Luxgen U6 自駕車一般道路是示範體驗。

Luxgen U6 繞行南港展覽館一圈,示範辨識行人、號誌技術

還記得在 2017 年 12 月 7 日,ARTC 舉辦了新的自駕車成果展示,並將 Luxgen U6 改裝自駕車的測試擴展到實際道路,也順利在戶外實際道路完成加減速、轉彎、變換車道等等的測試。

而本次展出的一大重點,依舊是 Luxgen U6 改裝自駕車的示範,但是否有所差異呢?ARTC 的人員表示,比起當時的示範測試,其實是在道路淨空、且沒有紅綠燈號誌等等的考驗,不過本次在臺北市區道路進行示範,雖然僅是繞行南港展覽館一周,里程約 1.7 公里,不過還需面對辨識號誌、行人、其他各式各樣車輛的挑戰。

本次展出的一大重點,依舊是 Luxgen U6 改裝自駕車的示範,雖然僅是繞行南港展覽館一周,里程約 1.7 公里,不過還需面對辨識號誌、行人、其他各式各樣車輛的挑戰。

在 U6 自駕車上所使用的儀器設備,含有車頂上的 3D 光達障礙物偵測系統+GPS 定位、車頭保險桿內(車牌位置上方)的雷達感測障礙物,以及前擋風玻璃架設攝影機進行障礙物辨識。定位系統則是採用 RTK Sensor(RTK 即為 Real-time kinematic,即時動態定位)安裝於在車頂上,幫助測試蒐集更多數據。

本次 Luxgen U6 自駕車使用的儀器設備,含有車頂上的 3D 光達障礙物偵測系統+GPS 定位、車頭保險桿內(車牌位置上方)的雷達感測障礙物,以及前擋風玻璃架設攝影機進行障礙物辨識。

內部還有人機介面的安裝,且在副駕駛座還可看到車輛系統進行景象辨識的判讀。而根據 ARTC 工程師表示,車輛是透過「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簡稱 CNN)」,一種 AI 的學習能力,讓車輛內部系統得以將行人、號誌等等的資訊進行學習進而辨識。

內部還有人機介面的安裝,且在副駕駛座還可看到車輛系統進行景象辨識的判讀。

透過人機介面的展示,筆者實際進行體驗時,車輛面對到行人或者號誌時,皆成功判讀並進行煞停。當然,這輛 U6 自駕車雖可煞停再起步,不過仍只屬於 Level 1~2 之間的自動駕駛能力,一旦有更為複雜的路況而未能被車輛判讀,即會立刻將自動駕駛取消,由駕駛者進行操控。

透過人機介面的展示,筆者實際進行體驗時,車輛面對到行人或者號誌時,皆成功判讀並進行煞停。

本次繞行南港展覽館一周的自駕車體驗順利完成,而根據 ARTC 人員表示,在某趟的體驗過程中,正巧遇上其他車輛車禍的特殊狀況,並不在自駕車的解讀範圍,因此便取消了自動駕駛系統。

而在體驗的過程中,雖然 U6 自動駕駛皆能順利煞停,不過電腦對於減速的判讀目前仍只會選擇煞車,還無法像人類行駛時可能會先鬆油門滑行、再慢慢踩煞車,因此順暢度勢必也是未來需繼續精進的內容之一。

在體驗的過程中,雖然 U6 自動駕駛皆能順利煞停,不過電腦對於減速的判讀目前仍只會選擇煞車,還無法像人類行駛時可能會先鬆油門滑行、再慢慢踩煞車,因此順暢度勢必也是未來需繼續精進的內容之一。
廣  告

自動化(Automated)展區共 6 項技術

駕駛模擬平台

聯網化(Connected)展區共 4 項技術

幸福 CarJ - 智慧行車服務

電動化(Electrified)展區共 16 項技術

鋁合金電池殼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