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購一台好的行車記錄器,相信是所有注重安全的駕駛人共同的心聲,面對包裝上或網路上眼花撩亂的規格表,瞭解的有多少,看得懂的又有幾項?是不是解析度越高,就代表越好?為了讓 U-CAR 讀者能夠對市面上的行車記錄器有進一步的認識,因此我們特別訪問耀星數位的資深經理陳柏安先生,就一般駕駛人所關心的問題,提供詳細的 Q&A。

陳柏安從事行車記錄器的研發與代理工作多年,從行車記錄器產業發展之初,到目前台灣市場呈現百家爭鳴的競爭環境,他都經歷過產業與市場的發展歷程。由於早先台灣市場曾大量充斥中國大陸製的低價產品,造成一股低價競爭的風氣,陳柏安有感於這些低價產品不僅品質較無保障,在功能上也較不足,為了讓消費者能擁有品質與功能兼具的行車記錄器,他堅持旗下所代理或研發的產品均須符合安規檢驗,最新款的產品甚至全程台灣製造,確保研發與生產的過程都能確實控管。

面對市面上眾多的行車記錄器,消費者該如何選購適合自身的產品?U-CAR 特別就一般使用者所關心的問題,就教於耀星數位科技,提供詳細的 Q&A。

Q1 如何挑選適合的解析度

選購行車記錄器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解析度,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為 640*480,也就是俗稱的 VGA 畫質或 480P 畫質,大約是 30 萬畫素的解析度,這類的產品由於售價相對較低,所以種類眾多,衍生的機型也較多。

解析度越高,代表紀錄的畫面細節越多,車牌等細部畫面也就越清楚。一般來說解析度越高的機種,售價也相對較高,以市面上 720P 的機型為例,包含記憶卡的售價約在 3,500 元到 4,000 元間,而 1080P 的機型則是 4,000 元以上。

至於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機型,陳柏安建議消費者的預算範圍至少規劃在 3,000 元以上,因為行車記錄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作為保存證據的工具,而 3,000 元約佔台灣多數車主的車價 0.5%到 0.3%之間,這樣的價格設定不僅相對合理,同時以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也可確保買到的行車記錄器具有一定的品質。

圖上為 480P 解析度的畫面截圖,圖下為 1080P 解析度的畫面截圖,可以清楚比較出解析度愈高,紀錄的細節愈多,畫面也愈清晰。
3 種不同解析度的畫面大小,畫面愈大代表越能容納愈多細節。藍色部分為 480P,紅色部分為 720P,白色部分為 1080P。

而消費者在挑選行車記錄器時,要注意解析度的部分,首先為是否使用插補點技術,因為有些廠商雖然標榜使用高解析度規格,但卻是以插補點的方式補足,這樣不但畫質會有落差,畫面也不如原生高解析度那般清楚。那消費者如何辨識是否為插補點解析度呢?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規格表上的數據,若為 1280*960 這類不常見的規格,多半就是使用插補點技術,將原始的 640*480 擴充為 1280*960。正常的解析度,若為 1080P Full HD 機種應該是 1920*1080,720P 的 HD 機種應該為 1280*720。

Q2 市面上標榜廣角鏡頭的機型,該如何挑選,愈廣愈好嗎?如何注意鏡頭的品質?

廣角鏡頭已成為目前市場上多數機種內建的規格,以駕駛人的拍攝需求而言,選擇廣角 120 度到 140 度之間的機型較為適當,同時景深最好能保持在 1.5 倍的車身長度,約 10 至 15 公尺是最好的範圍,如此一來不僅能清楚記錄下前車車牌的影像,也能保持足夠的視野廣度,避免側面影像因鏡頭角度不夠廣,而發生漏失的情況。

ㄧ般來說,愈廣角的鏡頭,畫面變形的程度會愈明顯,如上圖的左右兩側建築物,皆已呈現變形。

不過愈廣角的機型,愈容易產生影像變形的問題,如同相機鏡頭的原理,行車記錄器的鏡頭也是利用一系列凹凸透鏡的方式,將影像光線引導至感光元件,進而記錄成影片。然而使用過於廣角的鏡頭就會產生魚眼的變形效果,周遭的影像會因此扭曲變形,在事後的檢閱與判讀上會造成若干問題。消費者在選購前最好能先觀看試拍影片,檢查變形的程度,避免買到不符合需求的產品。

另外針對鏡頭的品質,以現今行車記錄器多數採用的「4G1P」為例,4G 代表 4 片玻璃鏡片,1P 則代表 1 片塑膠鏡片,表示這顆鏡頭是由 4 片玻璃及 1 片塑膠,總共 5 個鏡片所組成。鏡片的材質中又以玻璃的品質較高,而中高價位的機型多使用「5G」或「6G」的鏡頭組,成本高自然售價也高,消費者選購前可注意標示的規格。

中高階機型的行車記錄器,一般來說都會標示鏡頭的組成,例如「4G1P」或「5G」等。其中 G 代表玻璃鏡片,P 代表的是塑膠鏡片。

Q3 現在有許多內建紅外線 LED 功能的機種,這類的機型的特色是?

目前市場上所出現的紅外線 LED 功能的行車記錄器,都是強調夜間拍攝效果的提升,就像一般的數位攝影機,藉由開啟紅外線功能後,在昏暗環境下,可增加前方物體的辨識度,不過照射的範圍有一定的程度,無法涵蓋前方所有的景物。

這類產品的確可增加夜間拍攝的效果,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駕駛人也必須注意曝光的情況,因為開啟紅外線 LED 功能後,機器的曝光度會調高,這時後若進入明亮的環境時,畫面可能產生全白的過曝情況;而在全黑的環境下,則有可能因為駕駛艙內的儀表板燈光或其它光源照射在前檔玻璃上,產生錄影畫面的反射現象。

總結來說,行車記錄器的紅外線 LED 技術應用,有優點但也有其缺點,另外產品所使用的技術與零件品質也會影響拍攝的效果。然而對於夜間拍攝的需求,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是針對光學技術作改良,例如使用大光圈、高品質的鏡頭組。而駕駛人在選購這類紅外線 LED 產品前最好能先試用,衡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較保險的做法。

紅外線 LED 機型所拍攝的影片截圖,可以看到畫面中有些部分已經呈現過曝的現象,同時車室內的光源有部分也會反射至前檔玻璃上,而在影片產生反射現象。

Q4 近來中高階的行車記錄器都強調無內建鋰電池,為什麼?

過去市面上的行車記錄器多數都內建有鋰電池,雖然錄影的彈性較高,但鋰電池本身有過熱會膨脹的特性,甚至有起火爆炸的危險,過去也曾發生數起火燒車的事故。因此在許多先進國家有禁止行車記錄器配置鋰電池的規定,就是為了避免這類的意外情況。

取消了內建鋰電池後,不便之處在於一但失去電源,行車記錄器就無法錄製影像,特別是在車輛發生事故的情況下,電源可能無法正常供應,此時就無法持續的記錄。而目前無電池的機種多半都採用電容替代,電容的電量雖無法供應機器錄影,但足夠將最後的影片片段儲存至記憶卡中,避免突然斷電產生寫入錯誤,導致檔案毀損或記憶卡故障等問題。

廣  告

另外針對電源的部分,目前車輛依照規格區分,可分成 12V 與 24V 兩種電源供應,消費者在選購時應注意是否購買到正確規格的電源器,或是直接購買使用雙規車充器的機種,確保接電安全。一般來說,自小客車與中小型的汽車多半使用 12V 規格,大型重車與遊覽車則使用 24V 規格,若有需要在不同的車型上使用,建議可挑選雙規機種。

Q5 如何挑選一台適合自己的行車記錄器?

首先,安全性是最重要的選購標準,購買行車記錄器前最好確認有無安規認證,例如美國的 FCC 認證、歐盟的 CE 認證、日本的 VCCI 認證,若有疑慮,消費者也可上經濟部網站查詢商品的認證情況。

其次,車輛的狀況也是考量因素之一,前擋風玻璃是否貼有隔熱紙,透光率是否良好,車充孔位置與線材長度,駕駛艙的安裝空間等,都是消費者購買前應注意的細節。例如在有隔熱紙的情況下,最好選購大光圈高畫質的機種,或是將隔熱紙換成高透光率的產品;若是前方車充孔數量不足,則要選擇線材夠長的機種,以方便佈線使用其它位置的車充孔,或是請專業人士從電瓶拉線代為安裝。

隔熱紙的材質與透光率會影響行車記錄器拍攝的品質,消費者購買前可先注意愛車的狀況,或可洽詢專業人士,避免購買到不適合的產品。
若是前方車充孔不足,就必須採取走暗線安裝的方式,將電源安裝至其他位置,同時駕駛艙看起來也較為整齊。

最後,行車記錄器本身的功能性也是選購的重點,從目前世界各國的法規潮流與生產技術分析,未來行車記錄器的趨勢是內建 G-Sensor 重力感測器,以及取消鋰電池的設計;此外鏡頭光學的規格也是需要注意的部分,從光圈的大小、鏡片的組成、廣角範圍、感光元件的類型等,都會影響影片的畫質。近年來隨著感光元件技術的提升,CMOS 被廣泛的應用,由於具有低雜訊、低發熱、低耗能的特性,CMOS 逐漸取代 CCD,成為中高階機型使用的元件。消費者購買前,可注意上述的幾項趨勢,作為選購的標準。

整場的媒體訪問由耀星數位科技的業務主任葉政昇先生進行接待,並協助相關的技術支援。

結語

目前在台灣的行車記錄器市場,隨著產品水準的提升,正逐步邁向成熟發展與競爭的階段。而市面上多樣的產品,雖然能讓消費者擁有多元自由的選擇,但面對複雜的規格說明,以及許多用不到的功能,消費者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能在不同產品中過濾,進而挑選適合自己的行車記錄器,則是廣大駕駛人共同的心聲。

而這也是 U-CAR 製作此專題的初衷,藉由對行車記錄器產品切身相關的問題,以及業界技術的揭露,讓消費者有初步的認識與概念,進而釐清自身的需求,同時能夠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其次,面對市場的中高價位機種,U-CAR 希望透過本專題的介紹,能讓消費者擁有辨識產品品質的能力,進而從中挑選真正具有高品質,而又不至於漫天開價的產品。

以 Star Eye M858 的規格表為例,重點的部分包含安規認證、錄影解析度、感光元件、拍攝的廣角範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