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添加劑產品存在市場上已久,其效用不外乎清潔油路與引擎積碳、改善引擎運轉效率、進而達到燃油效率提升以及環保等目的,而當中又以高齡老車內部累積多年的噴油嘴油膠、進排氣門油垢、積碳等問題,最需要汽油添加劑來協助清潔,讓性能回春。

而本次國道 5 號油耗紀實單元,要測試的項目就是「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試用組以一台 2006 年式的 Mazda5 作為測試平台,在其他條件控制不變的情況下,分別以添加前、添加後 2000 公里、添加後 3800 公里、添加後 4000 公里來測試比較,看看燃油提升劑在實際油耗、排放檢測與實駕感受的效果為何。

3M 推出的汽油添加劑在台灣市場有一定的歷史與使用客層,而 U-CAR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單元,首次嘗試汽油添加劑的長里程測試計畫,此次受測的對象正是 3M 新推出的「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

寫在文前─關於 [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 單元

測試油耗有各種方式與基準,為了提供更客觀的油耗數據,因此特別選擇國道 5 號來進行測試;選擇高速路段的定速測試,除了較能減少路況不同、起步次數、怠速時間等因素對油耗的影響,同時國道 5 號路段在平日時段,相較其他高速路段也是交通順暢的選擇。然而,任何道路測試多少還是會出現包含氣溫、風向等非預期的影響,進而影響實驗結果;但 U-CAR 測試小組仍希望將可控制範圍的條件盡可能一致化,力求客觀的測試結果,提供有興趣的網友們做參考。

「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測試條件說明

本次國道 5 號油耗紀實測試的項目是「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而根據 3M 原廠所提供的使用說明,建議車輛每 4000 公里使用一次,因此我們以加入燃油提升劑之前的結果作為基期,分別在測試車輛添加前、添加後 2000 公里、添加後 3800 公里、添加後 4000 公里進行國道 5 號油耗測試,以「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一個 4000 公里的循環為比較範圍,並且對照各階段的油耗表現,得出結論。

國道 5 號油耗測試以蘭陽平原上的國道 5 號為測試跑到,進行礁溪到蘇澳來回四趟,每次行駛里程超過 200 公里。

因此,整個測試的過程包含了 4 次的國道 5 號油耗測試:0 公里為基準點、2000 公里為燃油提升劑一半循環的里程、3800 公里為循環結束前、4000 公里則是全新的循環開始;測試組在添加之前(0 公里),進行首次油耗測試作為比較的基期,藉由後面 3 次同樣的油耗測試、在盡量保持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分析「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的效果。

  1. 「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油耗測試手法與條件:
  2. 測試車款:2006 年式 Mazda Mazda5
  3. 測試地點:國道 5 號蔣渭水高速公路,往返頭城與蘇澳路段 。
  4. 測試天候:高溫晴天。
  5. 測試日期:2015 年 6 月 17 日、7 月 20 日、7 月 21 日、8 月 4 日、8 月 5 日
  6. 出發時的氣溫與時間:31˚C─32.5˚C (當天詳細氣溫請見表格)。
  7. 總測試里程:計畫總涵蓋里程 4,568 公里,國 5 油耗測試執行總里程 1,116.1 公里。
  8. 道路狀況:可在安全車距下維持 90 公里/小時的最高限速。
  9. 測試速度:依據國道 5 號該路段法定最高速度 90 公里/小時,全程開外側車道,若依路況需超車,超完再回外側車道。
  10. 轉速紀錄:高速定速 90 公里/小時,引擎轉速約 2,500 轉。
  11. 冷氣空調:冷暖調至最低溫,風量開到 2 段。
  12. 車上載重:2 位工作人員+攝影器材+其他行李與添重物品,總計 200 公斤。
  13. 輪胎胎壓:依據原廠建議胎壓 前後輪胎壓充氣至 32 PSI。
  14. 輪胎規格:205 / 55 ZR16 Michelin Pilot Sport 3
  15. 加油方式:熄火靜置 10 分後,採自助加油至油槍跳停,靜待 10 秒再補加油一次至跳停止。
  16. 油料:95 無鉛汽油
  17. 汽油添加劑: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
  18. 機油更換:車麗屋 Speed Master Special Stage 5W-40
  19. 排氣檢測;台北市南港區新明路 南陽代檢廠
此次執行「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測試計畫,首次新增導入排氣檢測項目,並以 U-CAR 最近的台北市南港區新明路 南陽代檢廠,作為廢氣排放檢測的地點。
延續先前的國 5 油耗測試,起點與終點均以中油礁溪站的自助加油島,左側同一具加油槍為準,此次測試車使用 95 無鉛汽油。

進行測試的車輛,則是由公司同事的 2006 年式 Mazda5 執行,就帳面規格來看,其搭載的 2.0 升 MZR 直列 4 缸引擎,可以在 6000 轉時爆發 148 匹馬力,最大扭力則為 19.2 公斤米,平均油耗數值 12.4km/L,配備 4 速自排變速箱,以這款 Mazda5 發表之初的產品設定與表現,油耗本來就不是它的強項,同時在歷經約 8 萬多公里的行駛里程後,可以預期性能會有衰退;也因此 U-CAR 考量到「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是以老車為訴求,便決定以這款車輛做為測試之用。

此次擔任測試車款的,是公司同事自家擁有的 2006 年式 Mazda5,作為 U-CAR 首次添加劑的執行測試車。

而在測試之前,考慮到機油狀況的差異性,並且配合保養的時程,在執行首次的油耗測試之前,Mazda5 的機油與機油蕊委由車麗屋協助更換,油品為 Speed Master Special Stage 5W-40 SN;一直到執行 4000 公里里程的油耗測試之前,才會再次更換同款潤滑油與機油蕊,剛好在 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的 1 罐裝循環里程內,又能確保機油在衰退之前將影響減至最小。

測試車輛 Mazda5 在測試計畫內,兩次換機油均至車麗屋內湖店更換,油品為 Speed Master Special Stage 5W-40 SN,並由車麗屋專業保修技師進行車輛保養,以確保執行計畫時,車輛整體設定的穩定度。

定型化載重 200 公斤,總計 5 車次的國道 5 號長測

U-CAR 國道 5 號油耗測試的概念,是透過定型化載重 200 公斤的方式,並搭配固定的空調設定、胎壓 (依據每台車的原廠建議值) 、電器裝置值等設定,盡可能地讓各種條件趨於一致,以得到客觀公正的數值。

以首趟的測試為例,兩位試車手加上隨身物品的重量分別為 79.1 公斤與 72.9 公斤,再加上壓艙物 46.3 公斤以及相機閃燈組合約 2 公斤,合計為 200 公斤。

本次進行的測試均採用 U-CAR 國道 5 號的定型化測試流程,包括 200 公斤總載重與一致車輛設定。以首趟的測試為例,兩位試車手加上隨身物品的重量分別為 79.1 公斤與 72.9 公斤,再加上壓艙物 46.3 公斤以及相機閃燈組合約 2 公斤,合計為 200 公斤。而 Mazda5 原廠建議冷胎壓值有兩種狀態,分別是 3 個乘客以內、以及全負載狀態,我們選擇以 3 個乘客以內的設定值,也就是前後輪胎壓均為 32 PSI,並於出發前以胎壓機補充確認完畢。

延續 U-CAR 國道 5 號的定型化測試流程,包括 200 公斤總載以及測試車輛一致車輛,均是出發前必須確實完成的準備工作。

在測試之中,由於適逢暑假期間,因此車潮比往常的平日更多,尤其是在第 2 次測試、也就是表定加入添加劑後 2000 公里里程的測試,試車組在下午約 4 點時遭遇塞車車潮,壅塞路段為北上宜蘭交流道至頭城交流道之間,最長時回堵約 5 公里左右,沿路走走停停,最後試車組判定當次 NG,於隔日重新再測,因此本回實際執行了 5 次油耗測試。

7 月 20 日的測試,因下午約 4 點時遇到宜蘭交流道至頭城交流道之間,嚴重的塞車車潮,最終此日的測試判定為 NG,隔日 21 日進行補測。

有了第 2 次的 NG 經驗,後面剩餘的 3 次測試我們盡量把出發時間提前,以中午 12 點前抵達宜蘭並完成前置作業為目標,把塞車影響測試結果的變因減至最小;而在最後的 3 次測試中,試車組便沒有受到塞車的影響,一路上均可維持法定 90km/hr 速度上限。

而在 4 次正式的測試中,出發時的溫度均在攝氏 31 度至 32 度之間,全程無下雨,每次加油作業前均先將車輛靜置 10 分鐘,並且都以礁溪中油加油站的同一個自助加油島油槍,加滿至跳停,靜待 10 秒鐘等油面漸趨穩定後、再補一次跳停,以此作為標準進行加油。

長里程的油耗測試,其實是相當單調且費時的測試流程,但 U-CAR 仍期許此類的定型化實路測試,能提供讀者有價值的參考資訊。
Seiko Premier 擁有了品牌新一代的人電動能機芯,藉由人手擺動來儲存動能,而未被配戴狀態,腕錶自動進入休眠模式,並且記得正確的時間與日期長達 4 年。而這樣環保的表現呼應國五油耗測試的主題,也因此成為此次測試的配戴時計。

「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實測紀錄,油耗與燃燒效率明顯進步

經過實測後,試車組將結果整理成表格,可以發現不論是從實際加油的油耗計算、或是以 OBD-II 紀錄,很清楚地呈現出 3%至 4%的油耗節能表現,可由數據驗證「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的確有助於提升油耗表現。

以加入添加劑之前的 0 公里基期作比較,在添加劑一半循環的 2000 公里下,其結果最為顯著,而到了循環末期的 3800 公里,可以看到油耗提升效果降低,推測應該是該添加劑每 4000 公里的循環即將結束,因此提升的效果不如 2000 公里時的中途測試。

參與測試的編輯部成員,主觀上都感受到 Mazda5 的油門反應,再添加「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之後,在行駛測試時有變得更輕快、直接,但可惜此次未將加速測試列入項目,日後執行相關計畫時,應可考慮做補強。

而再加入新一罐 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之後的 4000 公里新循環測試,儘管當天氣溫較前一天為高,但油耗表現依然有所提升,顯示其有一定的效果;此外,試車組的兩位成員,主觀上都感受到 Mazda5 的油門反應變得更輕快、直接,可惜此次測試項目在規劃之初,並未列入加速表現的測試項目,因此,未能有相關數據來進一步佐證,U-CAR 也期待日後的相關測試計畫能補上此項目,以提供更全面的參考資訊。

儘管稍有缺憾,但 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Mazda5 測試車的油門反應,讓起步更靈敏,中低轉速下的再加速更明顯。

廣  告

著眼車輛引擎系統長期綜效,為添加劑最大價值

以本次實際測試,在 4000 公里的單瓶循環下,可省下最多約 3%至 4%的油耗,以添加的 95 無鉛汽油每公升 25.6 元來計算,算是符合其單瓶售價與節能效益的經濟值,當然若油價持續上漲的話,節省的燃料費用更為可觀。而雖然在低油價環境下的燃料節省性,與燃油提升劑售價相差無幾,但是若考量添加 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之後所達到的引擎清潔效果、油門反應的改善、以及燃油管線的清潔與保養,這些成效都包含在添加劑的售價內,等於消費者幾乎不用花費經濟成本,就能達到上述項目的效果。

U-CAR 此次執行測試的小組認為,若就整體綜效來評估,「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替車輛動力系統所帶來的各方面助益,換算下來是超越其產品售價所代表的金錢價值。

廢氣排放檢測 CO2 增加,反應引擎燃燒更完全

此外,關於油耗整理表格中的廢氣排放資料,U-CAR 是前往位於台北市新明路上,台北市監理所委託的南陽汽車代檢廠,透過廢氣排放檢測設備進行檢測,收集最公正客觀的數據,並提供可參考的相關資訊,U-CAR 也將各次的排放數據詳實整理於表格內。

其中,最值得觀察的數據,是反應燃油完全燃燒多寡的 CO2 排放數據變化,可以清楚看到 Mazda5 在添加「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後,再進行的排放檢測中,CO2 排放數據會明顯提升,不論是 0 公里相較於 2000 公里,或者 3800 公里相較於 4000 公里,都可以驗證這樣的效果。

相較於添加前 15.4%的 CO2 測試值,在使用第一瓶「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之後的 2000 公里測試,廢氣排放測得 18.5%的 CO2 數據,而在最後一次的 4000 公里測試項目,添加第二瓶「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之後,並完成最後一次循環的國 5 油耗測試流程後,再測得的 CO2 測試值更高達 20.0%,正可提供讀者對引擎完全燃燒效率更趨優化的參考數據。

對此數據的反應,經測試小組與 3M 原廠詢問後,並對照「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的原廠產品資料,這說明燃油添加劑在引擎內部發揮清潔作用。由於 Mazda 2.0 MZR 引擎採一般自然進氣的噴射引擎,非缸內直噴設定,因此,當汽油與添加劑充分混合後,經過噴油嘴噴射與進氣混合形成的混合氣體後,再通過進氣閥進入汽缸內燃燒,而混合添加劑的混合氣體,便能藉由清潔位於噴油嘴、進氣閥背面或汽缸內,導致不完全燃燒的髒污成分,簡單講,藉由清潔引擎內部機件的髒污來促進完全燃燒。

運轉多年與高里程的引擎,很難像新出廠引擎那般清潔無暇與高效運轉,包括噴油嘴、進氣閥與汽缸燃燒室,所經年累月產生的油膠、膠垢與積碳等,會導致噴油霧化不足、引擎耗油、壓縮比不足與怠速抖動,以及燃燒更不完全的問題。「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此類汽油添加劑的研發,即是著眼於解決上述的問題。

學理方程式的汽油完全燃燒,排放出來的就是 CO2 與 H2O,但現實很難出現完全燃燒的理想狀況,原因也包括引擎內部髒污的產生,因此多少會有引擎不完全燃燒的產物與有毒廢氣產出,包括 CO、HC 與 NOx 等。而內部髒汙的舊引擎若經過改善其燃燒狀況,則可推估其 CO2 排量的增加,也代表引擎的燃燒朝向完全燃燒改善,並減少有毒廢氣的排放量。而表格中 CO2 排放量增加,也印證「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能達到引擎的根本清潔效果,才能促進引擎的燃燒更趨於完全燃燒。

國 5 油耗紀實初跨添加劑測試,期許提供更可信數據

總結來說,就 4 次正式油耗測試的數據,以及排放檢測的資料,都顯示 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確實有其功效,不僅節省下來的燃料成本,足以負擔「3M 超效能燃油提升劑」的購買成本,還能額外獲得噴油嘴與進氣閥的清潔、預防油膠與油垢的形成、提升燃油效率、油門更輕快、燃燒更完全等效果。

此次是 U-CAR 首次以國道 5 號油耗測試單元,執行燃油添加劑的測試計畫,雖然仍有不盡完善之處,但經由 U-CAR 實測流程也獲得寶貴的經驗,以及具參考價值的產品實測成效,對於家中有老車的消費者,在考慮相關燃油添加劑以提升引擎效能時,期許能提供可做為參考的實測資訊與可信數據。

關於本篇文章更詳細的數據照片,可參考[ 圖片數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