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選購輪胎產品時,可能會發現有些產品會標註「歐盟輪胎標籤」(EU Tyre Label)的資訊,有些則無,而所謂的歐盟輪胎標籤是甚麼意思呢? 本次 U-CAR 藉著機會,整理出全球主流輪胎標籤系統,到底這些標籤是如何進行測試,把複雜的資料轉化成有用的選購資訊,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怎麼要才能挑選到適合自己的輪胎產品,減低訊息不對稱的購買情況。
EU Tyre Label 歐盟輪胎標籤的法源與規範項目
現今我們所談論的歐盟輪胎標籤,其來源是 2009 年歐盟頒佈的兩項與輪胎有關的法規:EC 661/2009《歐盟汽車安全的型式認證要求》,與 EC1222/2009《關於燃油效率及其他基本參數的輪胎標籤》。其中,輪胎標籤所規範的核心指標,分別是:滾動阻力(燃油經濟性)、濕地抓地力(濕地制動性)、滾動噪音。
以上 3 個指標有兩種意義:歐盟法規的最低性能標準,以及歐洲市場消費者選購參考之用。
根據歐盟所訂立的目標,在 2012 年 11 月以後,如果輪胎廠商生產之輪胎產品無法達到最低要求,則無法於歐盟市場銷售。在 2016 年 11 月則進入第二階段,此階段針對的是滾動阻力規範,若廠商之輪胎產品無法符合最低標準,歐盟可容許該輪胎於 30 個月內進行庫存銷售行為,但之後禁止銷售。U-CAR 探討的輪胎產品種類著重在 C1 類別,也就是一般小型乘用車,C2(輕卡車胎)與 C3(大型卡客車胎)不在本次討論範圍內。
歐盟輪胎標籤管制標準
執行時間 | 項目 | C1 乘用車輪胎 |
第一階段 2012 年 11 月 | 滾動阻力 | 12.0 kg/t |
濕地抓地力(煞車) | ≧1.1 G | |
通過噪音 | 70-74 dB(A) | |
第二階段 2016 年 11 月 | 滾動阻力 | 10.5 kg/t |
歐盟輪胎標籤測試的項目
歐盟輪胎標籤規範的性能指標,為滾動阻力、濕地制動力、通過噪音,其中滾動阻力的測試方式為 ISO 28580,濕地抓地力的測試法規為 ECE-R117,也就是 ISO 23671 測試方式,最後的滾動噪音測試方式,則是 ISO 18400。
U-CAR 在這裡並不想要嘗試以作學術論文的方式,來詳述各項測試的細節,而是以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白話易懂的方式來說明各項測試指標對你我生活上實際的意義。
首先,歐盟輪胎標籤對於滾動阻力與濕地抓地力,共有 A-G 共 7 個等級,A 為最佳,G 為最差,而滾動噪音則是以分貝值來標示。以下是滾動阻力與濕地抓地力在 A 到 G 不同等級的數據值,可參考下圖。
在滾動阻力的測試,說白話文就是將輪胎放置在測試機台上,在控制所有的環境變數後,由機器測出來的數據結果。而滾動阻力的核心意義,在於能源效率,就好像環保法規會規範禁止油耗不佳的車輛販售一樣;雖然目前在臺灣尚未實施輪胎能源分級制度,不過消費者仍可以參考該產品的歐盟滾動阻力標示。
與行車安全相關的濕地抓地力,根據 ISO 23671 的測試方式,有拖車或專用車輛評價、以及標準 M1 類車(一般小客車)兩種的測試方法,拖車指的是將輪胎安裝於拖車後方專屬的測試裝置內,測試的時速為 67-63km/hr,M1 類車測試的車速為 87-83km/hr,並且以受測胎和標準胎的制動力峰值係數(G 值)的對比值來表示。
簡單來說,若測試之後得到的對比值,為 1.55>G 的結果,根據分類就會落在「A」級的濕地抓地力,若是 G<1.09,那麼就得到「F」等級。這裡所使用的 G 值,就是你我熟悉的加減速度值,用來評價輪胎在濕地上的制動性能。
最後一項的通過噪音,是以 ISO 18400 方法測試,在規範的環境、條件、測量工具下,受測的 M1 車輛以時速 80 公里的速度,通過測量區域,在測量區域的指定位置上,試車手必須將變速箱排入空檔、關閉引擎通過測試區域,減低其他因素的噪音干擾,同時受測車輛的每側至少重複量測 4 次。
對於輪胎噪音的規範限制,是因為噪音會對環境破壞、對居民的影響、以及產生經濟上的損失,噪音也被視為是一種汙染,如同環保法規一樣,歐盟對於噪音的規範只會愈趨嚴格。
實際範例
為了讓讀者更清楚,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在 Michelin 的法國官網上,選擇 Primacy 3 花紋的網頁後,就會出現滾阻 C、濕抓 A、噪音 69dB 的資訊,這 3 個數值就是歐盟輪胎標籤的指標。
首先看到滾阻 C 的評比,代表 Primacy 3 這個花紋的滾動阻力測量的結果,介於 7.8kg/t 到 9.0kg/t 之間,與最佳等級的 A、以及最差的 G 級,剛好位於接近中間的等級。所謂的滾動阻力其實就是油耗表現,就像是 U-CAR 長期以來製作的 [ 國道 5 號油耗紀實 ] 單元,使用了滾動阻力愈低、也就是愈接近 A 等級的輪胎,油耗表現就會愈好。
歐盟輪胎標籤的第二項指標:濕地抓地力,測試的結果代表該輪胎花紋在濕地上的制動性能,也就是煞車距離,等級 A 代表煞車距離最短,等級 B 可能會多出幾公尺不等,以此類推。可想而知,當兩個輪胎的價格一樣、特性一樣、取向一樣,在考量行車安全的前提下,當然是購買濕抓成績愈好的產品。
歐盟輪胎標籤的第三項指標:滾動噪音,則是代表當車輛行駛、輪胎滾動時,路人會聽到的噪音。由於 ISO 18400 的測試方式中,沒有採納車室內測量,因為可能會受到底盤結構、車身結構、駕駛艙設計等因素影響,所以測量的是車外的噪音;但某種程度來說,滾動噪音愈低的產品,車內所聽到的聲音,理論上也會愈小。
小結
以上介紹的是有關於歐盟輪胎標籤的內容,雖然說臺灣市場尚未實行輪胎標籤制度,目前僅須通過商檢認證(包含耐久度等相關測試)即可販售,並無「分級」的概念,也就是說,目前僅規範最低的商檢要求,沒有進一步等級的區別。
不過,消費者在選購輪胎產品時,仍然可以透過媒體報導、產品說明、或是輪胎上黏貼的歐盟標籤,來認識你要買的輪胎、性能級距落在哪個等級。若要類比,歐盟輪胎標籤類似於 NCAP 的概念,一樣都是給予消費者更清楚、分級、安全的商品指標系統,但歐盟輪胎標籤與 NCAP 不同的是,歐盟輪胎標籤擁有最低性能要求(未達標不能在歐盟販售)、並且要強制標示(於歐盟市場)。臺灣目前並無一套類似的輪胎標籤規範,下次購買輪胎的時候,不妨可以看看或詢問、查詢所購買輪胎之相關標籤資訊。
下一個系列要報導的,則是 1978 年開始使用的美國 Uniform Tire Quality Grading 分級,也就是輪胎業常稱為 DOT 認證、3T 指標,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國外輪胎分級標籤實施現況與節能輪胎油耗測試》,廖慶復,2012。
《市售輪胎滾動阻力與濕地抓地力測試研究》,廖慶復,2013。
European Parliament Regulation No 661/2009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f 13 July 2009
Regulation (EC) No 1222/2009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5 November 2009
報導內容使用圖片部分取自於上述文獻,特此致謝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