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不會"失速", 但是會"失控"
國文造詣之精深!由此可看出!
王建明~~大敗~~松阪大甫
😆😆😆
食神~您真是讓我猜不透阿!
😆😆😆
食神~您真是讓我猜不透阿!
~~~~講笑話是我的職志~~~~
管理新條文出爐~準備檢舉開戰了!!
追根究底起來, 這個錯誤的用法應該是一些不學無術的媒體記者所起的頭(包括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都有), 然後透過媒體的大量傳播效應, 造成許多人都把這個航空用語跟著錯用在地面的行車上了.
在航空學上, 機翼面與迎向飛機的風向所行成的角度, 我們稱之為攻角(angle of attack), 當這個角度大於某個特定度數(critical angle of attack)時, 機翼就無法產生足夠的上升浮力, 而因此所造成機翼後的亂流反而會產生一股拖住飛機的力量(drag), 造成飛機的速度快速下降, 以致飛機無法保持在固定高度,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失速(stall). 在一般非超音速飛機上, 這個臨界的攻角大約是在12-15度左右.
各位還記得華航兩架空中巴士分別在桃園與名古屋機場所發生的空難嗎? 就是駕駛員在降落時發覺必須重飛, 因為電腦的問題, 使得駕駛員的操控與電腦的操控發生人機大戰, 最後使得飛機以大於臨界的攻角拉起機頭, 最後當然是無法避免都以失速墜落跑道附近收場.
再反過來看, 汽車是在地面行駛的, 哪有什麼失速不失速的問題. 就算有, 當汽車逐漸失去前進的速度時, 通常反而是變得比較好操控, 理應不會發生事故, 當然更不會有墜落的問題.
用在汽車事故的正確用語應該是"失控"而非"失速"才對, 而失控的原因則有很多種, 把這些原因加在"失控"兩個字之前才是更嚴謹的用字遣詞, 例如說是因"超速失控"而撞上護欄...等. 如果說是因超速而失速那不就有邏輯上的矛盾了嗎?
希望媒體界許多不求甚解的記者還有總編們, 加油吧! 不要再誤導讀者與觀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