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xxxaoism(k56537)
於
2017/08/01 03:10:16
發文
Why McLaren ditching Honda isn't as easy as it seems
每逢FIA 媒體見面這等大事,與會人員大名單自然是雷打不動的穩固,就連議題也僅僅圍繞著實質性問題、以及探究不可抗成因而單方面展開。因此就在FIA 更改了一部分本應在周五下午例行出席F1 奧地利大獎賽車隊老闆集會的人員名單–也就是一個新的名字突然躍入與會的技術專家、賽事運營商、引擎及輪胎供應商中的時候,媒體中心頓時一片嘩然了。
法拉利車隊的阿里瓦貝內並不在列–-除非被特指出席FIA 媒體會,通常情況下意大利人總是遠遠逃離這一切;倍耐力的馬里奧·艾索拉也不明去向-- 取而代之由本田的長谷川雄介、以及邁凱倫的布利爾,同梅賽德斯運動主管托托·沃爾夫一同出席本次例行會議。
有傳言說FIA 主席托德“下令”更改了這份與會者名單,這也自然給與了陰謀論者大做文章的可乘之機。他們認為:邁凱倫同本田長達三年之久的災難式合作將正式告吹,本田的空缺將由作為前車隊引擎供應商的梅賽德斯奔馳來填補,以拯救這支早已支離破碎的王者之師於困境之中。
兩者之間的分手傳言不禁令人回想起塞納--普羅斯特同在的那段光輝歲月。自留言開始初露端倪的的墨爾本以來,車隊的糟糕表現便時常淪為雙方上上下下各執一詞的證言。儘管一再公開闢謠否認這一切(至少都選擇了這麼做)也躲不過明察秋毫的陰謀論者批判的目光:既然托德本人出面乾預,分手即將成為定局。
如此一來,奧地利媒體日便一躍成為2017 賽季迄今、乃至整個賽季最值得期待的集會了。在主持人湯姆·克拉克森宣讀完開場白後,第一個問題果然直奔主題:“您能否願意透露一些未來公司參與這項運動的長遠計劃呢?”
回答的核心在於:“賽道表現不佳不會成為我們選擇離開這項運動的原因,本田依然熱衷投身於此。”
緊接著下一個問題:“給到埃里克,我曾讀到您在巴庫就邁凱倫會考慮在本田尋求解決方案期間物色一家臨時引擎供應商,您認為這種做法是可行的嗎?再給長谷川先生:本田對此的態度是趨於開放的嗎?給托托:梅賽德斯對此作何感想?”難不成早已有第三方介入了兩者之間的博弈中?
布利爾對此直言不諱,並將自己在巴庫的言論歸結為是有欠考量的。接著他說道:“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有著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我們不會離開。”
長谷川也表明立場:“這肯定也不會是我們的選擇,我們不會希望在這裡發生。”
兩人不謀而合的論調讓沃爾夫鬆了口氣,他說:“既然他們都選擇留下,那我也沒什麼可說的。”
對此人們依然毫無頭緒。在經過幾輪問答後又有問題拋向了長谷川:“或許邁凱倫已經考慮過更換引擎供應商了。您有何打算?”
長谷川回答說:“老實說我們沒有任何打算和準備,並且依然著眼於雙方現階段的合作事宜。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的。當然這是邁凱倫的事情,無論如何我們都沒有設想過這些。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具體你還是問埃里克吧。”
布利爾並未對此作出任何回應。至此關於分手的提問暫告一段落,緊接著是付費電視、以及法拉利首席引擎工程師洛倫佐·薩斯離隊相關的問答環節-- 儘管阿里瓦貝內並不在場。
會議結束後的媒體中心瀰漫著一片奇妙的氛圍。這不僅讓人心中犯困:為何托德–-那名決定背後的知情者執意用長谷川和布利爾代來替代阿里瓦貝內和伊索拉參加媒體見面會呢?
腦洞大開:難不成這位在過去的15 個賽季作為法拉利領頭人、並在退位後不遺餘力從事汽車運動事業的資深業內人士正尋求一種公開的方式,以徹底為邁凱倫和本田解圍?如果真是這樣,法國人得逞了。
進一步來看,為何他需要這麼做?
答案恰恰就在現階段F1 競賽規定裡–隨著F1 引擎日益複雜的機械原理及電子組件而不斷為人所知,這尤其體現在引擎供應細則的參照說明章節。
簡而言之,邁凱倫本田的分手必將令FIA 處在兩難的境地。為了避免類似早些時候紅牛同雷諾不和而面臨無引擎可用、最後不得不找到了當時在位的丹尼斯求助,希望提供本田引擎而最終遭到拒絕的尷尬境地,FIA 為此專門細分了引擎規則。
有關2018 賽季競賽規則附錄9 (典型的FIA 式規定,不僅對照附錄4 進行補充還有其特定列出的子附錄)。具體如下:
引擎製造商在冠軍制賽季中對於其所提供的哪款動力單元的使用必須獲得認可、並符合如下條件:
任何一款獲得提供許可的引擎製造商必須:1 )在當賽季5 月15 之前(或FIA 同其他所有引擎製造商共同協定的書面日期)向FIA 提交其所提供的引擎型號、以及當賽季就哪一款引擎同簽訂提供協議的車隊(明確區分客戶車隊/ 衛星廠隊)的引擎型號明細。
ii) 一旦FIA 在當賽季6 月1 日之前(或FIA 所有其他引擎製造商共同書面協定的其他日期)要求供應商所提供的引擎型號所面向至少多支車隊數量(T )需滿足如下等式來用於進一步明確。
T = A / BC,其中:
A = 在當賽季簽訂引擎供應合約的所有車隊(包含客戶車隊/ 衛星廠隊),可以包含一家新晉引擎供應商(如有必要的話)B = 當賽季獲得許可的引擎製造商總數C = 在當賽季新晉引擎製造商的總數,目前是0 T = 客戶車隊數量;如果出現小數點取整算作一支車隊至少可以認為2018 賽季每2.5 、差不多3 支車隊分享1 家引擎供應商。儘管車隊數量並未硬性規定,看上去車最多不會超過3 支,這已在8.3 條款里特別指出。
在未經FIA 允許的情況下,大型廠隊不得擅自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3 家以上車隊同時提供引擎。作為條款8.3 的宗旨,大型廠隊被歸結為那些在得到認可的證券交易所交易股份的公司或子公司(比如梅賽德斯和高性能引擎公司)。
那些邁凱倫支持者認為該條款應該理解為“客戶車隊不得超過3 家”更合適。但性質上來說高性能公司同梅賽德斯AMG 畢竟不能算作為同一家合法公司,因此在由母公司全額支付引擎費用並於旗下運作的這種方式令自身成為了另一家客戶車隊。
無論如何,現階段梅賽德斯面向3 支車隊共6 輛賽車提供動力單元:本隊,印度威力及威廉姆斯。根據合約規定梅賽德斯必須履行向後兩支車隊提供引擎直到2020 賽季末。那2018 年梅賽德斯向邁凱倫提供動力單元的做法必將觸犯至少一項,或兩條規定。
誠然,一旦馬諾車隊可以留下情況又將有所不同。考慮到增加車隊數量的訴求FIA 世界汽車運動理事會很可能出手干預增加配額(也可能出於同情),但該狀況顯然不適用於現階段的邁凱倫。
畢竟為何他們需要這麼做?這應該同丹尼斯曾在1991 年將FI 比作“食人魚俱樂部”的說法不無關係吧。但車隊的整體表現依然取決於是否能在正確時間做出正確的決定-- 無論是車手,引擎,輪胎其乃至其他都需要在現有配置下充分發揮出自身潛能。
歷史上因走錯路而隕落的車隊可謂不計其數。那麼考慮到本田在這項運動裡頗為顯赫的參賽履歷,邁凱倫一定有理由為其自身表現而深感愧疚。搭載著本田動力單元的威廉姆斯在1987 賽季以巨大優勢衛冕總冠軍。而英國車隊Toleman 在一系列災難性的政治鬥爭及合作問題的積壓最終被兜售。
考慮到邁凱倫的現狀,FIA 希望做出一定讓步以對其進行扶持:但車隊深厚的底蘊必將令邁凱倫梅賽德斯的組合佔據積分榜前四的位置,超越威廉姆斯級印度威力(兩家梅賽德斯長期合作夥伴)以及小紅牛,哈斯,雷諾甚至紅牛。
事實上在賽季初布利爾就向記者說出了“(如果梅賽德斯為我們提供引擎)我們就能獲勝”的一番話。阿隆索已經多次表明賽車在直道上失速過多是目前的主要頑疾所在。
再來看看邁凱倫手上掌握的資源,甚至可以用“沒有上線”來形容也不為過。其背後不僅由財力雄厚的港灣城市巴林撐腰,在獲得梅賽德斯引擎後同阿隆索開展續約的可能性也很大、再看看車隊在策略小組的成員地位和年終分紅,因此就更沒有理由同情他們了吧。
那些目前領先邁凱倫的車隊會甘願讓出爭冠道路上的優勢和勝率、對於一支深陷內部問題的車隊伸出援助之手嗎?再回想一下邁凱倫- 本田合作之初的豪言壯語?誠然,丹尼斯自食其果而淡出,但F1 畢竟是一片懷舊的世界,尤其是新來的還是財大氣粗更令人不禁暢想未來。
儘管還沒有哪家車隊老闆們作出任何請原FIA 不要因為扶持邁凱倫而破壞早已約定俗成的規定的動作,但依然有一種聲音“儘管細節尚不明確,我們對於可能出現的狀況有一個確切的評估和對應”被傳達出來。在被問到該問題時,印度威廉車隊的鮑勃·費爾利曾在巴塞羅那的周五記者會上對此直言不諱。
“一支車隊不僅需要支付動力單元費用,還要承擔引擎的後續研發開銷。我本人對於將自身技術同其他車隊分享是持有反對意見的”。這還是在嚴正交涉未傳出之前便流出的一種聲音。
另一方面,托德擔心事件可能會鬧到法院而變得更為棘手,令其在FIA 主席選舉年變得頗為不利。早在2008 年威廉姆斯一度因客戶車隊規定要挾將FIA 告上法院;考慮到事件波及的車隊早已在積分榜上互不相讓,更不用說每支車隊每年還有500 萬的獎金收入可以爭取,類似狀況上演的可能性並不能完全排除。
另一種情況是邁凱倫同本田(無論在哪個時間點因何)最終分道揚鑣,並自承擔分手後果。理論上麥隊將不會再有新的引擎供應商來提供引擎。
事實上,任何新的引擎供應協議的催生都要基於此先決條件,因為在本田邁凱倫分手仍未達成之前,要想成為後者的供應商遭受篡位的非議是可以預見的。
根據規則,FIA 對於將梅賽德斯引擎的份額提供給第四大車隊的邁凱倫決非持有完全開放的姿態-- 尤其是6 月新規開始生效之際,邁凱倫不得不將其訴求主動提交給FIA 。
附錄9 規定了“在該種情況下,FIA 有權將引擎供應份額留給那些客戶車隊數量最少的供應商來使用”。同索伯的談判陷入僵局後,在下賽季無人問津的本田又不得不同邁凱倫式同甘共苦了。
那該如何是好?擺在車隊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再度同本田達成和解,或轉投雷諾法拉利。考慮到身為廠隊的雷諾同梅賽德斯的狀況一致,除去自身以外還有三家客戶車隊,法拉利將是唯一的選擇。根據來自意大利的可靠消息,談判在奧地利大獎賽上就已經拉開了序幕。
在行將失去索伯的同時,除自身之外法拉利還有哈斯一家客戶車隊、因此一旦索伯轉投本田,法拉利向麥隊敞開大門的做法將不會觸犯8.3 條款規定。當然老闆馬喬內對於是否面向民用車主要競爭對手提供F1 引擎的態度依然未知,而邁凱倫民用車主對此將作何感想呢?
儘管作為圍場裡響噹噹的大佬級別車隊,邁凱倫同法拉利的聯手依然不切實際。一旦成真,法拉利的政治地位必然大漲。歸根結底,同本田和解依然是邁凱倫現階段最折中的做法,這同布利爾和長谷川在奧地利週五的言論不謀而合。\
原文鏈接:https://bbs.hupu.com/19684763.html
https://bbs.hupu.com/19684763.html
共
則留言
您已給過好/壞評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和使用者條款。
Why McLaren ditching Honda isn't as easy as it seems
每逢FIA 媒體見面這等大事,與會人員大名單自然是雷打不動的穩固,就連議題也僅僅圍繞著實質性問題、以及探究不可抗成因而單方面展開。因此就在FIA 更改了一部分本應在周五下午例行出席F1 奧地利大獎賽車隊老闆集會的人員名單–也就是一個新的名字突然躍入與會的技術專家、賽事運營商、引擎及輪胎供應商中的時候,媒體中心頓時一片嘩然了。
法拉利車隊的阿里瓦貝內並不在列–-除非被特指出席FIA 媒體會,通常情況下意大利人總是遠遠逃離這一切;倍耐力的馬里奧·艾索拉也不明去向-- 取而代之由本田的長谷川雄介、以及邁凱倫的布利爾,同梅賽德斯運動主管托托·沃爾夫一同出席本次例行會議。
有傳言說FIA 主席托德“下令”更改了這份與會者名單,這也自然給與了陰謀論者大做文章的可乘之機。他們認為:邁凱倫同本田長達三年之久的災難式合作將正式告吹,本田的空缺將由作為前車隊引擎供應商的梅賽德斯奔馳來填補,以拯救這支早已支離破碎的王者之師於困境之中。
兩者之間的分手傳言不禁令人回想起塞納--普羅斯特同在的那段光輝歲月。自留言開始初露端倪的的墨爾本以來,車隊的糟糕表現便時常淪為雙方上上下下各執一詞的證言。儘管一再公開闢謠否認這一切(至少都選擇了這麼做)也躲不過明察秋毫的陰謀論者批判的目光:既然托德本人出面乾預,分手即將成為定局。
如此一來,奧地利媒體日便一躍成為2017 賽季迄今、乃至整個賽季最值得期待的集會了。在主持人湯姆·克拉克森宣讀完開場白後,第一個問題果然直奔主題:“您能否願意透露一些未來公司參與這項運動的長遠計劃呢?”
回答的核心在於:“賽道表現不佳不會成為我們選擇離開這項運動的原因,本田依然熱衷投身於此。”
緊接著下一個問題:“給到埃里克,我曾讀到您在巴庫就邁凱倫會考慮在本田尋求解決方案期間物色一家臨時引擎供應商,您認為這種做法是可行的嗎?再給長谷川先生:本田對此的態度是趨於開放的嗎?給托托:梅賽德斯對此作何感想?”難不成早已有第三方介入了兩者之間的博弈中?
布利爾對此直言不諱,並將自己在巴庫的言論歸結為是有欠考量的。接著他說道:“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有著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我們不會離開。”
長谷川也表明立場:“這肯定也不會是我們的選擇,我們不會希望在這裡發生。”
兩人不謀而合的論調讓沃爾夫鬆了口氣,他說:“既然他們都選擇留下,那我也沒什麼可說的。”
對此人們依然毫無頭緒。在經過幾輪問答後又有問題拋向了長谷川:“或許邁凱倫已經考慮過更換引擎供應商了。您有何打算?”
長谷川回答說:“老實說我們沒有任何打算和準備,並且依然著眼於雙方現階段的合作事宜。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的。當然這是邁凱倫的事情,無論如何我們都沒有設想過這些。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具體你還是問埃里克吧。”
布利爾並未對此作出任何回應。至此關於分手的提問暫告一段落,緊接著是付費電視、以及法拉利首席引擎工程師洛倫佐·薩斯離隊相關的問答環節-- 儘管阿里瓦貝內並不在場。
會議結束後的媒體中心瀰漫著一片奇妙的氛圍。這不僅讓人心中犯困:為何托德–-那名決定背後的知情者執意用長谷川和布利爾代來替代阿里瓦貝內和伊索拉參加媒體見面會呢?
腦洞大開:難不成這位在過去的15 個賽季作為法拉利領頭人、並在退位後不遺餘力從事汽車運動事業的資深業內人士正尋求一種公開的方式,以徹底為邁凱倫和本田解圍?如果真是這樣,法國人得逞了。
進一步來看,為何他需要這麼做?
答案恰恰就在現階段F1 競賽規定裡–隨著F1 引擎日益複雜的機械原理及電子組件而不斷為人所知,這尤其體現在引擎供應細則的參照說明章節。
簡而言之,邁凱倫本田的分手必將令FIA 處在兩難的境地。為了避免類似早些時候紅牛同雷諾不和而面臨無引擎可用、最後不得不找到了當時在位的丹尼斯求助,希望提供本田引擎而最終遭到拒絕的尷尬境地,FIA 為此專門細分了引擎規則。
有關2018 賽季競賽規則附錄9 (典型的FIA 式規定,不僅對照附錄4 進行補充還有其特定列出的子附錄)。具體如下:
引擎製造商在冠軍制賽季中對於其所提供的哪款動力單元的使用必須獲得認可、並符合如下條件:
任何一款獲得提供許可的引擎製造商必須:
1 )在當賽季5 月15 之前(或FIA 同其他所有引擎製造商共同協定的書面日期)向FIA 提交其所提供的引擎型號、以及當賽季就哪一款引擎同簽訂提供協議的車隊(明確區分客戶車隊/ 衛星廠隊)的引擎型號明細。
ii) 一旦FIA 在當賽季6 月1 日之前(或FIA 所有其他引擎製造商共同書面協定的其他日期)要求供應商所提供的引擎型號所面向至少多支車隊數量(T )需滿足如下等式來用於進一步明確。
T = A / BC,其中:
A = 在當賽季簽訂引擎供應合約的所有車隊(包含客戶車隊/ 衛星廠隊),可以包含一家新晉引擎供應商(如有必要的話)
B = 當賽季獲得許可的引擎製造商總數
C = 在當賽季新晉引擎製造商的總數,目前是0
T = 客戶車隊數量;如果出現小數點取整算作一支車隊至少可以認為2018 賽季每2.5 、差不多3 支車隊分享1 家引擎供應商。儘管車隊數量並未硬性規定,看上去車最多不會超過3 支,這已在8.3 條款里特別指出。
在未經FIA 允許的情況下,大型廠隊不得擅自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3 家以上車隊同時提供引擎。作為條款8.3 的宗旨,大型廠隊被歸結為那些在得到認可的證券交易所交易股份的公司或子公司(比如梅賽德斯和高性能引擎公司)。
那些邁凱倫支持者認為該條款應該理解為“客戶車隊不得超過3 家”更合適。但性質上來說高性能公司同梅賽德斯AMG 畢竟不能算作為同一家合法公司,因此在由母公司全額支付引擎費用並於旗下運作的這種方式令自身成為了另一家客戶車隊。
無論如何,現階段梅賽德斯面向3 支車隊共6 輛賽車提供動力單元:本隊,印度威力及威廉姆斯。根據合約規定梅賽德斯必須履行向後兩支車隊提供引擎直到2020 賽季末。那2018 年梅賽德斯向邁凱倫提供動力單元的做法必將觸犯至少一項,或兩條規定。
誠然,一旦馬諾車隊可以留下情況又將有所不同。考慮到增加車隊數量的訴求FIA 世界汽車運動理事會很可能出手干預增加配額(也可能出於同情),但該狀況顯然不適用於現階段的邁凱倫。
畢竟為何他們需要這麼做?這應該同丹尼斯曾在1991 年將FI 比作“食人魚俱樂部”的說法不無關係吧。但車隊的整體表現依然取決於是否能在正確時間做出正確的決定-- 無論是車手,引擎,輪胎其乃至其他都需要在現有配置下充分發揮出自身潛能。
歷史上因走錯路而隕落的車隊可謂不計其數。那麼考慮到本田在這項運動裡頗為顯赫的參賽履歷,邁凱倫一定有理由為其自身表現而深感愧疚。搭載著本田動力單元的威廉姆斯在1987 賽季以巨大優勢衛冕總冠軍。而英國車隊Toleman 在一系列災難性的政治鬥爭及合作問題的積壓最終被兜售。
考慮到邁凱倫的現狀,FIA 希望做出一定讓步以對其進行扶持:但車隊深厚的底蘊必將令邁凱倫梅賽德斯的組合佔據積分榜前四的位置,超越威廉姆斯級印度威力(兩家梅賽德斯長期合作夥伴)以及小紅牛,哈斯,雷諾甚至紅牛。
事實上在賽季初布利爾就向記者說出了“(如果梅賽德斯為我們提供引擎)我們就能獲勝”的一番話。阿隆索已經多次表明賽車在直道上失速過多是目前的主要頑疾所在。
再來看看邁凱倫手上掌握的資源,甚至可以用“沒有上線”來形容也不為過。其背後不僅由財力雄厚的港灣城市巴林撐腰,在獲得梅賽德斯引擎後同阿隆索開展續約的可能性也很大、再看看車隊在策略小組的成員地位和年終分紅,因此就更沒有理由同情他們了吧。
那些目前領先邁凱倫的車隊會甘願讓出爭冠道路上的優勢和勝率、對於一支深陷內部問題的車隊伸出援助之手嗎?再回想一下邁凱倫- 本田合作之初的豪言壯語?誠然,丹尼斯自食其果而淡出,但F1 畢竟是一片懷舊的世界,尤其是新來的還是財大氣粗更令人不禁暢想未來。
儘管還沒有哪家車隊老闆們作出任何請原FIA 不要因為扶持邁凱倫而破壞早已約定俗成的規定的動作,但依然有一種聲音“儘管細節尚不明確,我們對於可能出現的狀況有一個確切的評估和對應”被傳達出來。在被問到該問題時,印度威廉車隊的鮑勃·費爾利曾在巴塞羅那的周五記者會上對此直言不諱。
“一支車隊不僅需要支付動力單元費用,還要承擔引擎的後續研發開銷。我本人對於將自身技術同其他車隊分享是持有反對意見的”。這還是在嚴正交涉未傳出之前便流出的一種聲音。
另一方面,托德擔心事件可能會鬧到法院而變得更為棘手,令其在FIA 主席選舉年變得頗為不利。早在2008 年威廉姆斯一度因客戶車隊規定要挾將FIA 告上法院;考慮到事件波及的車隊早已在積分榜上互不相讓,更不用說每支車隊每年還有500 萬的獎金收入可以爭取,類似狀況上演的可能性並不能完全排除。
另一種情況是邁凱倫同本田(無論在哪個時間點因何)最終分道揚鑣,並自承擔分手後果。理論上麥隊將不會再有新的引擎供應商來提供引擎。
事實上,任何新的引擎供應協議的催生都要基於此先決條件,因為在本田邁凱倫分手仍未達成之前,要想成為後者的供應商遭受篡位的非議是可以預見的。
根據規則,FIA 對於將梅賽德斯引擎的份額提供給第四大車隊的邁凱倫決非持有完全開放的姿態-- 尤其是6 月新規開始生效之際,邁凱倫不得不將其訴求主動提交給FIA 。
附錄9 規定了“在該種情況下,FIA 有權將引擎供應份額留給那些客戶車隊數量最少的供應商來使用”。同索伯的談判陷入僵局後,在下賽季無人問津的本田又不得不同邁凱倫式同甘共苦了。
那該如何是好?擺在車隊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再度同本田達成和解,或轉投雷諾法拉利。考慮到身為廠隊的雷諾同梅賽德斯的狀況一致,除去自身以外還有三家客戶車隊,法拉利將是唯一的選擇。根據來自意大利的可靠消息,談判在奧地利大獎賽上就已經拉開了序幕。
在行將失去索伯的同時,除自身之外法拉利還有哈斯一家客戶車隊、因此一旦索伯轉投本田,法拉利向麥隊敞開大門的做法將不會觸犯8.3 條款規定。當然老闆馬喬內對於是否面向民用車主要競爭對手提供F1 引擎的態度依然未知,而邁凱倫民用車主對此將作何感想呢?
儘管作為圍場裡響噹噹的大佬級別車隊,邁凱倫同法拉利的聯手依然不切實際。一旦成真,法拉利的政治地位必然大漲。歸根結底,同本田和解依然是邁凱倫現階段最折中的做法,這同布利爾和長谷川在奧地利週五的言論不謀而合。\
原文鏈接:https://bbs.hupu.com/19684763.html
https://bbs.hupu.com/1968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