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懸吊又是非獨立式過彎不穩"????
(PS. 順道討論一下,Al兄請勿見怪,不是沖著你來的)
Altis 的「後懸吊系統」在國外規類為「半獨立式懸吊系統」。
而此一架構的懸吊系統在過彎時~~~~
比一般的「獨立懸吊系統」更能夠保持輪胎與地面的"垂直度"。
(PS. 「多連桿系統」除外)
"垂直度"越佳者,其過彎時的穩定度越高。
最近在國內的網站上~~~~
經常見到有人批評Altis使用此一「後懸吊系統」會有過彎不穩的現象......
卻不曾見到有人批評「後懸吊系統」與Altis使用相同架構方式的:
AUDI A4、VW 車系、FIAT Punto會有過彎不穩的現象......
哇勒~~~!@#$%^&**&^%$#@!~~~............真是怪哉!!
(PS. 順道討論一下,Al兄請勿見怪,不是沖著你來的)
Altis 的「後懸吊系統」在國外規類為「半獨立式懸吊系統」。
而此一架構的懸吊系統在過彎時~~~~
比一般的「獨立懸吊系統」更能夠保持輪胎與地面的"垂直度"。
(PS. 「多連桿系統」除外)
"垂直度"越佳者,其過彎時的穩定度越高。
最近在國內的網站上~~~~
經常見到有人批評Altis使用此一「後懸吊系統」會有過彎不穩的現象......
卻不曾見到有人批評「後懸吊系統」與Altis使用相同架構方式的:
AUDI A4、VW 車系、FIAT Punto會有過彎不穩的現象......
哇勒~~~!@#$%^&**&^%$#@!~~~............真是怪哉!!
小弟認為,喜歡常常追風的話,ALTIS還是能買!!因為ALTIS引擎如何?小弟不用再贅述(小弟程度不夠,也"述"不出來啦....),第2,車手陳俊杉試駕後說過,ALTIS車身剛性在同級車中算是極佳的一部車!
只是......要更多一筆預算換掉過軟的避震器........
(小弟個人意見,請多包涵.....^^")
只是......要更多一筆預算換掉過軟的避震器........
(小弟個人意見,請多包涵.....^^")
補充一點:要買車,別人的意見都是參考的,自己的想法才是真的!
Bochy 博啟 兄: 言重了!
It's okay! 事實上我常看你的發言, 從中我學到很多汽車技術; 我也很欣賞你的熱心和專業.
~~~~~~~
Altis 的「後懸吊系統」在國外規類為「半獨立式懸吊系統」。
而此一架構的懸吊系統在過彎時~~~~
比一般的「獨立懸吊系統」更能夠保持輪胎與地面的"垂直
~~~~~~
請問"半非獨"與"非獨"怎樣分別?
貨車的葉片式後懸吊是非獨立式, 也能讓輪胎保持與地面的"垂直度." 我的問題是: 這類簡單的機構無法解決一個問題: 過彎時當一個後輪壓到坑洞或小石子, 起伏跳動便傳到另一邊的輪子, 引至車身扭動, 這無論對舒適或操控皆屬不利. 獨立式(如雙A臂或多連桿)就比較不會有上述問題. 用非獨的最大好處是對車廠而言的 --- 節省成本; 當然也可解讀成:結構簡單不易損壞, 也利於保養維修.
另外:
就手上資料, 使用非獨的車廠大都有加"某些裝置"來減輕上列"缺憾" 如Nissan March的QT; VW Golf 也有類似設計; 但Altis沒有.
Toyota 從Exsior 到 Premio皆使用後獨立式吊懸, 而Altis卻用非獨式. Why?
Altis過彎不穩主要是偏軟的吊懸加上高重心(相較於同級轎車). 當Atlis在過彎時其中任一後輪壓到碎石真是相當不穩. 歐洲車的底盤扎實多了, 不太適合跟Altis比較. (Punto-GT的重心也甚高, 殺彎時真的怕怕.)
最後強調: 買車最重要是買到適合自己的車子.
It's okay! 事實上我常看你的發言, 從中我學到很多汽車技術; 我也很欣賞你的熱心和專業.
~~~~~~~
Altis 的「後懸吊系統」在國外規類為「半獨立式懸吊系統」。
而此一架構的懸吊系統在過彎時~~~~
比一般的「獨立懸吊系統」更能夠保持輪胎與地面的"垂直
~~~~~~
請問"半非獨"與"非獨"怎樣分別?
貨車的葉片式後懸吊是非獨立式, 也能讓輪胎保持與地面的"垂直度." 我的問題是: 這類簡單的機構無法解決一個問題: 過彎時當一個後輪壓到坑洞或小石子, 起伏跳動便傳到另一邊的輪子, 引至車身扭動, 這無論對舒適或操控皆屬不利. 獨立式(如雙A臂或多連桿)就比較不會有上述問題. 用非獨的最大好處是對車廠而言的 --- 節省成本; 當然也可解讀成:結構簡單不易損壞, 也利於保養維修.
另外:
就手上資料, 使用非獨的車廠大都有加"某些裝置"來減輕上列"缺憾" 如Nissan March的QT; VW Golf 也有類似設計; 但Altis沒有.
Toyota 從Exsior 到 Premio皆使用後獨立式吊懸, 而Altis卻用非獨式. Why?
Altis過彎不穩主要是偏軟的吊懸加上高重心(相較於同級轎車). 當Atlis在過彎時其中任一後輪壓到碎石真是相當不穩. 歐洲車的底盤扎實多了, 不太適合跟Altis比較. (Punto-GT的重心也甚高, 殺彎時真的怕怕.)
最後強調: 買車最重要是買到適合自己的車子.
Re:Al ~~~~
在過彎時若「非獨立懸吊系統」遇到路面的凸起or坑洞時,
確實是會使車身產生較大的晃動感,以及改變輪胎與地面之間的"垂直度"。
在經過凸起or坑洞之後便會回復了,
但若是整個彎道都有凸起or坑洞的話,那麼行駛的感覺會比「獨立懸吊系統」爛上許多。
實際上~~~~
Altis 與 Golf 此二者的「後懸吊系統」的架構是一樣的。
奇怪的是....既然一樣,為何二者的性能會相差這麼多呢?
問題就在於:「避震器」安放的位置。
Altis 安放的位置較 Golf 往前了許多,這會是個幾近無解的問題;而解決的方式只有降低車身一途了。
BUT~~~~ 較其他車種幸運的是....當 Altis 降低車身之後,不須要換用較硬的避震器&彈簧,因此不會有降低舒適性的情形。
Altis 所採用的「後懸吊系統」的架構方式,近幾年來在國外將之規類為「半獨立式懸吊系統」。
其原因在於其所採用的"H"型懸吊架構;
當輪子在一般路面(直路)上遇到凸起or坑洞時,個別具有一定幅度上下位移的自由度,因此與「獨立懸吊」的情形相同;
當位移程度超出範圍之後,則會牽動另外一邊的輪子,這就又與「非獨立懸吊」的情形相同了。
由於其特性位於"獨立"&"非獨立"之間,因此近幾年來在外國有些研究者將之規類為「半獨立懸吊系統」。
再來~~~~
一架構的懸吊系統在過彎時,由於懸吊架構不容易受到車身側傾而改變左、右二輪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輪子的"垂直度"仍然保持在90度附近,這一點與「非獨立懸吊」相同。
相較的「獨立懸吊」在過彎時~~~~
則會因為車身的側傾,使各個連桿受到車身的牽動之後,改變左、右二輪的相對位置,因此使得輪子向外側傾斜的程度較為明顯。而此一外傾的情形在「多連桿系統」(註 1)出現之後已有明顯的控制住了。
另外~~~~
其實 Altis 的重心位置並沒有比同級車高到那裡去唷!
依我所得到的資料做分析之後,發現 Altis 的重心高度與 Sentra 180、 Civic 高不超過 1.5cm。
1.5cm 的高度對於穩定度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小的。
註 1:
目前在國內對於「多連桿系統」仍有些混亂,但多傾向早期國外認定的方式:以與輪子聯結的連桿數量計算,數量須超過 4支(含)以上。
BUT~~~~ 最近幾年在國外有些人則傾向採用「機構學」的認定方式:與輪子聯結的連桿(註 2),數量超過 4支(含)以上者。
註 2:
此連桿包含在空間中看不到的"連桿"。
這樣子....連 Premio、Tierra 所採用的「梯形連桿」的「獨立懸吊」都變成「多連桿系統」了。
尤其甚者....「QT 懸吊系統」在美國NISSAN 的型錄上,就是以「多連桿懸吊」標示。
在過彎時若「非獨立懸吊系統」遇到路面的凸起or坑洞時,
確實是會使車身產生較大的晃動感,以及改變輪胎與地面之間的"垂直度"。
在經過凸起or坑洞之後便會回復了,
但若是整個彎道都有凸起or坑洞的話,那麼行駛的感覺會比「獨立懸吊系統」爛上許多。
實際上~~~~
Altis 與 Golf 此二者的「後懸吊系統」的架構是一樣的。
奇怪的是....既然一樣,為何二者的性能會相差這麼多呢?
問題就在於:「避震器」安放的位置。
Altis 安放的位置較 Golf 往前了許多,這會是個幾近無解的問題;而解決的方式只有降低車身一途了。
BUT~~~~ 較其他車種幸運的是....當 Altis 降低車身之後,不須要換用較硬的避震器&彈簧,因此不會有降低舒適性的情形。
Altis 所採用的「後懸吊系統」的架構方式,近幾年來在國外將之規類為「半獨立式懸吊系統」。
其原因在於其所採用的"H"型懸吊架構;
當輪子在一般路面(直路)上遇到凸起or坑洞時,個別具有一定幅度上下位移的自由度,因此與「獨立懸吊」的情形相同;
當位移程度超出範圍之後,則會牽動另外一邊的輪子,這就又與「非獨立懸吊」的情形相同了。
由於其特性位於"獨立"&"非獨立"之間,因此近幾年來在外國有些研究者將之規類為「半獨立懸吊系統」。
再來~~~~
一架構的懸吊系統在過彎時,由於懸吊架構不容易受到車身側傾而改變左、右二輪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輪子的"垂直度"仍然保持在90度附近,這一點與「非獨立懸吊」相同。
相較的「獨立懸吊」在過彎時~~~~
則會因為車身的側傾,使各個連桿受到車身的牽動之後,改變左、右二輪的相對位置,因此使得輪子向外側傾斜的程度較為明顯。而此一外傾的情形在「多連桿系統」(註 1)出現之後已有明顯的控制住了。
另外~~~~
其實 Altis 的重心位置並沒有比同級車高到那裡去唷!
依我所得到的資料做分析之後,發現 Altis 的重心高度與 Sentra 180、 Civic 高不超過 1.5cm。
1.5cm 的高度對於穩定度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小的。
註 1:
目前在國內對於「多連桿系統」仍有些混亂,但多傾向早期國外認定的方式:以與輪子聯結的連桿數量計算,數量須超過 4支(含)以上。
BUT~~~~ 最近幾年在國外有些人則傾向採用「機構學」的認定方式:與輪子聯結的連桿(註 2),數量超過 4支(含)以上者。
註 2:
此連桿包含在空間中看不到的"連桿"。
這樣子....連 Premio、Tierra 所採用的「梯形連桿」的「獨立懸吊」都變成「多連桿系統」了。
尤其甚者....「QT 懸吊系統」在美國NISSAN 的型錄上,就是以「多連桿懸吊」標示。
賤兔:
可以訂了,偶的corolla開了10萬公里,不管多冷的天氣,都是一次就發動了,啟動馬達真神勇阿
可以訂了,偶的corolla開了10萬公里,不管多冷的天氣,都是一次就發動了,啟動馬達真神勇阿
Toyota大概只有日製車可以買
設計較新潮(Previa)
不像Premio那麼古板
設計較新潮(Previa)
不像Premio那麼古板
讓人驚訝的TOYOA--CAMRY
周遭朋友數位購買此款名車,其號稱為TOYOA之百萬級豪華轎車,各擁有者多年來也引以為傲,沉浸於其乘坐的舒適上,但可怕的情形發生,朋友接二連三中獎¬---水箱會失水,經進原廠方知,其為引擎本體材質原因所至,需另從新值牙,開出的維修費高達5萬多元,天阿 ! 這是什麼引擎,開10年跑12萬多公里,讓朋友们各各體會到,除乘坐的舒適外更需有一棵好的引擎,真是引以為懊。
聽說INNOVA也是採用同款引擎,朋友们相互提醒,小心開車,注意溫度錶開車,並準備好 $ $ $,ㄞ ! 對TOYOA評價 ???????。
周遭朋友數位購買此款名車,其號稱為TOYOA之百萬級豪華轎車,各擁有者多年來也引以為傲,沉浸於其乘坐的舒適上,但可怕的情形發生,朋友接二連三中獎¬---水箱會失水,經進原廠方知,其為引擎本體材質原因所至,需另從新值牙,開出的維修費高達5萬多元,天阿 ! 這是什麼引擎,開10年跑12萬多公里,讓朋友们各各體會到,除乘坐的舒適外更需有一棵好的引擎,真是引以為懊。
聽說INNOVA也是採用同款引擎,朋友们相互提醒,小心開車,注意溫度錶開車,並準備好 $ $ $,ㄞ ! 對TOYOA評價 ???????。
於
2013/05/31 22:30:24
發文
回覆12年前PO的文.
真是妙呀 ~
😆
真是妙呀 ~
😆
真心希望做到互不回文.不就上個網嘛.自省中.
| |||
缺點:是性能及操控。 | |||
你確定!?台灣吽車不是日本的喔!?
這種回文還真是居心.....................😴
離退休的45個基數還剩66個月
2001年剛好是台灣轟田的轉變年度!!😌
進來看看TOYOTA的優缺點......😌真令人失望...😌
同是天涯愛車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共
37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