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沒有親眼看過 F1 比賽別難過!推薦給你不容錯過的9 部精彩「賽車電影」!

老蔡(caihairao)

2024/11/15 15:20:57

發文

#6203541 IP 103.148.*.*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F1 賽車電影:當賽車世界走進電影院

滴答、滴答…在賽車比賽中,除了完美的賽車和世界級的車手,最終只有時間才是至關重要的。為每一次訓練、每一個環節決定勝敗的只有比賽中的那只秒錶。在賽道上,F1 賽車一直代表著最迷人的一項挑戰。一條又一條的賽道,每個車隊都在拼命掌握各自的命運,爭奪世界冠軍,直到最後一個彎道前,勝負都未定。

除了比賽,賽車背後還有成堆的贊助商資金,這必然會提升「普通」汽車的銷量。不過每場比賽也是帶有人性的:車手總是有必須克服的個人挑戰。然而,沒有一種語言能像電影藝術一樣傳達賽車所激發的腎上腺素。因此,為了追溯電影與高速賽車之間的密切關聯,編輯精選以下有關 F1 賽車的最佳電影,讓你與車手們共同感受榮耀與失敗的瞬間。

#1《大獎賽》(1966)

該片由John Frankenheimer執導,由Francoise Hardy主演,是第一部關於 F1 賽車的電影: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拍攝,榮獲 3 項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最佳聲音剪輯和最佳音效)。這部電影是與當時主要的 F1 車隊合作拍攝,包括 BRM、Ferrari和McLaren(在片中扮演Yamura車隊),並邀請賽車界的傳奇人物,如Phil Hill、Graham Hill、Richie Ginther、Joakim Bonnier、Jack Brabham和Juan Manuel Fangio等人合作。

#2《飛車龍虎鬥》(1969)

這部以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英里大獎賽為主題的電影,是透過Paul Newman和Joanne Woodward這對螢幕及真實生活情侶之間的愛情故事來講述這場美國備受關注的賽事歷史。兩位主角共同面臨比賽和感情的挑戰,最終獲得勝利。

#3《極速狂飆》(1971)

熱愛賽車的演員Steve McQueen是這部傳奇電影的主角。這部電影之所以成為傳奇,是因為它是在真實的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中所拍攝,正是 1970 年在薩爾特賽道舉行的比賽。這部電影的預算極高、涉及 20 多輛賽車(其中包括一輛實際參賽的保時捷 908,車上安裝攝影機),並得到了美國知名演員的大力支持,他也是這個競賽的推動者。

#4《炮彈飛車》(1976 年)

由Chuck Bail執導的這部電影,靈感源自於街頭賽車Cannonball Baker賽事。這個故事講述了一群人決定在違反交通規則和法規的情況下,組織一場私人的賽車挑戰賽。

#5《夕陽之戀》(1977)

這部電影由Sydney Pollack執導,改編自Erich Maria的小說《Heaven Has No Favorites》,融合了賽車和愛情。由Al Pacino飾演Bobby Deerfield,一位為賽車而生的 F1 賽車冠軍。在一場大獎賽中,他的一名隊友與同事相撞喪生。由於Bobby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這起事故的過程,他去到一家瑞士診所與倖存的車手交談。在那裡,他愛上了佛羅倫薩女孩Liliana Morelli(Marthe Keller飾)。

#6《霹靂男兒》(1990)

繼Newman-Woodward之後,這又是一部由好萊塢情侶出演的賽車電影:Tom Cruise和Nicole Kidman。這兩位大明星就是在這場電影的拍攝現場墜入愛河的。本片由Tony Scott執導。

#7《生死急速》(2001)

可能有人會記得這部電影在金酸莓獎(Razzie Awards)上屢獲殊榮。但我們怎能不提Sylvester Stallone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演賽車手呢?Renny Harlin執導的這部電影探索了美國冠軍賽車的一切,甚至沒有使用過多特效。不過,Stallone根本不是車手,他在拳擊場上表現得更好。

#8《雷霆殺陣》(2003)

這部電影部分拍攝於 2002 年真實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改編自Jean和Philippe Graton的漫畫,講述了法國賽車手Michel Vaillant(Sagamore Stevenin飾)在世界各地賽道上屢屢獲勝。但我們更喜歡Diane Kruger這個角色,她是一位曾參加過利曼比賽的拉力賽車手。

#9 《汽車總動員》(2006)

怎能不提John Lasseter的這部皮克斯動畫傑作呢?在評論界和影迷們中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還製作了兩部續集《汽車總動員 2》(2011 年)和《汽車總動員 3》(2017 年)。在續集中,真正的 F1 賽車手Sebastian Vettle、Lewis Hamilton和Fernando Alonso也為故事中的同行配音。


開車也需要練身體嗎?F1賽車手的身體素質到底有多強?他的訓練菜單比你想像中更加嚴苛!

老蔡(caihairao)

2024/11/15 15:17:13

發文

#6203540 IP 103.148.*.*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F1對於賽車手的身體素質要求也相當高,因為需要在高速下行駛,
車手身體會承受非常大的G力,而這需要強悍的身體素質去抵禦,
常常一場比賽跑下來往往比做完高強度重量訓練還要疲憊,
因此即使是休賽季期間依然需要長時間維持自己的身體素質。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賽車,通過產生大量的空氣動力學下,壓力達到非常高的過彎速度,
在引擎性能限制於每分鐘最多15000轉的馬力下,比賽最高速度可以超過350公里/小時。
賽車過彎的橫向加速度超過5個標準重力(G力),因此會需要高強度的身體素質、
核心肌群來對抗可怕的離心力,同時又要兼具爆發力與肌耐力,
也要鍛鍊小肌群來增進靈活性與功能性,
這樣的體能要求跟其他種類的菁英運動員相差無幾,甚至有著更高規格的標準。

因此F1賽車手幾乎都有與頭部同樣寬的精壯頸部
在F1賽車過彎時產生的向心加速度能達到4個g(重力加速度),這是什麼意思呢?
一輛百公里加速時間4秒左右的跑車,在起步推背最猛的那一瞬間才能達到1個g左右。
在承受4個g過彎加速度時,車手身體有座椅和安全帶固定,
但頭部就只能靠頸部肌肉來支撐當F1賽車手急減速的時候加速度為負的5個g,
這相當於37.5kg的力量按向頭部,可想而知要是換成一般人後果會是什麼樣的慘劇。
而一般的F1比賽大約為50至70圈左右,
他們要不斷地加速、減速和過彎,這需要有相當程度的身體素質才能承受整場比賽。

F1賽車手也需要極度發達的手臂及手腕肌肉,在200km/h的速度下,
操作F1的方向盤需要約200N的力量,轉動方向盤仍是相當費力,
過彎時更需要強壯的手臂來把賽車維持在車手想要的行進路線上,
在長達300km左右的比賽過程中,強壯的手臂與手腕還有強大的肌耐力是車手必備的
身體素質。

全世界範圍內所有的體育項目,F1賽車對運動員心臟負荷要求是最高的。
通常人們會認為馬拉松運動對心臟要求最高,其實這是個誤區,
F1運動對車手心臟要求才是最高的。另外也需要能撐完一個半小時的專注力,
所有車手注意力要保持高度集中,因為稍不留神就會撞飛。
直線賽道上,車速會很快提速到320公里以上。遇到轉彎(比賽賽道有很多的彎道),
速度又會迅速下降到不足100公里,賽車運動因為速度快,
所以代表需要更高的專注度、瞬間的判斷力,必須具備相當高的技術。

而一場90分鐘的比賽下來,車手會脫水3.5到4kg左右,
換成一般人早已出現休克症狀,F1賽車手比賽時的耗氧量與馬拉松選手相當。

你也想擁有更好的身體素質嗎?那就快來試試看吧!
如果家裡沒有訓練器材也歡迎到“動人健身”!
我們會安排最適合您訓練的菜單,幫你一步步的完成訓練目標喔!


YAMAHA推出全新NMAX 125以及NMAX 125 Tech Max雙車型!

老蔡(caihairao)

2024/11/14 14:45:32

發文

#6203522 IP 52.22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這兩款車結合了MAX系列的DNA,將風格、性能與實用性合而為一,試圖打造出各個面向都完美的速可達。

 

從外型上來看,無疑是延續經典的MAX風格,擁有動感且運動化的線條,而在車殼底下搭載的是一具有著Blue Core技術的125c.c引擎,具備高校以及省油的特點,在搭配7.1公升的油箱之後,加滿一桶油可以跑超過三百公里。

除此之外,還配有TCS系統,讓你在濕滑的雨天也不必擔心。車主可以透過YAMAHA MyRide APP將資訊傳遞到4.2吋的全彩LCD儀表板上,還可選擇不同的主題畫面。

這兩款車也在實用性上下了不少功夫,寬敞的坐墊底下擁有非常大的置物空間以及帶著USB-C插頭的置物箱。還配有怠速熄火以及keyless免鑰匙啟動系統,燈光則是全LED設定,配有雙前遠、近光燈的設計,延續日本品牌一貫的高品質工藝。

 

Tech MAX版本的配備更加豐富,升級4.2吋的TFT儀表板,並有3.7吋的LCD顯示螢幕以及免費的Garmin導航系統、皮革坐墊以及Ceramic Grey與Dark Magma兩款專屬配色。

NMAX 125將在2025年的1月在歐洲上市,而Tech Max版本要等到2025年的5月才會上市,目前國外的價格都尚未公布。


2025年式BMW當家旗艦跑車S1000RR以及M1000RR小幅度更新!

老蔡(caihairao)

2024/11/14 14:42:54

發文

#6203521 IP 52.17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就在Toprak Razgatlıoğlu騎著M1000RR奪冠幾週之後,BMW就對S1000RR進行空力套件、電子配備的更新,甚至在M車型上提供更多動力,以確保在2025的WSBK賽季中同樣有著強悍的競爭力。

透過重新設計的鈦合金汽門、壓縮比提高到14.5:1,以及安裝新的進排氣系統等等,讓M1000RR的999c.c四缸引擎額外增加了6匹馬力,讓總馬力提升到215匹,讓它在跟Nicolo Bulega駕駛的Ducati Panigale V4R保有一定的優勢。

除了動力之外,BMW在M1000RR上也重新設計了空力套件、電控系統以及調整車體剛性,進而優化車輛的操控性。全新的車殼配備了第三代的碳纖維定風翼,在300km/h左右能夠產生30kg的下壓力,同時可以達到314km/h的最高時速,並且不管是直行或是彎道中,這對碳纖維定風翼都能夠發會作用,增加前輪的抓地力。

最後在油門上也進行調整,BMW使用全新的M短行程油門,從關閉到完全開啟的旋轉角度縮小了14度,讓你能夠更早、更快全油。


S1000RR的動力則沒有調整,同樣維持過往的207匹,不過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樣的動力就已經相當足夠。

在S1000RR的定風翼同樣進行小幅度的修改,在300km/h的時候能夠提供23.1kg的下壓力,比過往提升了6kg,並且前面新增了煞車導風管,有助於加強320mm前碟以及對四卡鉗的散熱效果。

上一代S1000RR配備了Rain、Road、Dynamic和Race四種駕駛模式,而新款的版本在Race Pro的模式之下,額外有三種模式可以選擇,這在過往作為選配給車主選,新年式的版本直接標配了。

在Pro模式中可以調整兩種油門反應、防抬頭控制以及三種不同程度的引擎煞車、五段可調的ABS,同時斜坡起步輔助系統也變成標配。


鏡頭基本知識 #5:透視

老蔡(caihairao)

2024/11/13 14:55:09

發文

#6203504 IP 52.17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透視是令近處物件顯得較大、遠處物件顯得較小的現象。這是攝影的其中一個中心概念,掌握並誇大這個技巧能令您的相片有更大衝擊力。在本文中,我們會介紹三種影響透視的元素。

影響透視的三種因素

 

取得更強透視效果的三大要素
1. 使用焦距較短的鏡頭
2. 盡可能拉近與主體的距離
3. 從較斜的角度拍攝

透視指近處物件顯得較大、遠處物件顯得較小的視覺現象。在攝影中,它會受三大因素影響,分別為:焦距、拍攝距離和拍攝角度。

1. 焦距:所用的焦距越短,透視效果越強。相反,焦距越長,透視效果越弱。

2. 與主體間的距離(拍攝距離或「對焦距離」):相機離主體越近,透視效果越強。相機離主體越遠,透視效果越弱。

3. 拍攝角度:相機與主體越平行(拍攝角度越淺),透視效果越弱。相反,如果您將相機與主體排列成較斜的角度,便會有較強的透視效果。

簡單來說,最易取得最強透視效果的方法是使用廣角鏡,盡量靠近主體,並從較斜的對角拍攝。廣角鏡獨有的透視誇大效果有助拍攝出有強烈深度感、立體感和規模感的精彩相片。此效果適合配合深焦使用。

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影響透視效果的三個因素。

焦距

下方的影像從同樣位置拍攝,但用同樣的標準變焦鏡頭以不同的焦距所拍。在較短的焦距(24毫米)下,透視效果相當明顯:影像中較靠近觀眾的元素顯得較大,較遠的則顯得較小。相反,在較長的焦距(70毫米例子)下,透視效果則沒有那麼明顯。

較短的焦距(24毫米)

EOS 5D Mark III/EF24-70mm f/2.8L II USM/焦距:24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8、1/30秒、EV+0.7)/ISO 1250/白平衡:自動

較長的焦距(70毫米)

EOS 5D Mark III/EF24-70mm f/2.8L II USM/焦距:7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8、1/80秒、EV+0.7)/ISO 3200/白平衡:自動

與主體之間的距離

下方的例子以同樣焦距(50毫米)從不同距離拍攝主體。在下方的例子中,注意建築物較接近我們的部分比例上看起來比當我從主體移開後(3米例子)較大。看看兩幅影像中廣告牌上下的線條,會發現這點很明顯。它們組成了三角形,以影像右邊緣作為底部。與線條以較漸進的角度匯聚、形成底部較窄的錐形三角的3米例子比較,2米例子中三角形的底部較闊。這顯示相機越接近主體,透視效果越強。

較近(2米)

EOS 5D Mark III/EF24-70mm f/2.8L II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5.6、1/200秒、EV+0.3)/ISO 100/白平衡:手動

較遠(3米)

EOS 5D Mark III/EF24-70mm f/2.8L II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5.6、1/200秒、EV+0.3)/ISO 100/白平衡:手動

拍攝角度

以下例子以相同焦距(50毫米)從不同角度拍攝。從對角拍攝主體(45°例子)令窗戶出現透視效果,扭曲了長方形。相反,從較平的角度(正面例子)拍攝的話,會幾乎沒有透視效果,長方形的窗戶如實以長方形呈現。

對角(45°)

EOS 5D Mark III/EF24-70mm f/2.8L II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2.8、1/320秒、EV+0.7)/ISO 100/白平衡:自動

平面(相機及影像平面對齊)

EOS 5D Mark III/EF24-70mm f/2.8L II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2.8、1/250秒、EV+0.7)/ISO 100/白平衡:自動

強調透視時要注意的重要事項

1. 構圖時要小心注意線條

EOS 6D/EF17-40mm f/4L USM/焦距:17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8、1/160秒、EV+1)/ISO 100/白平衡:日光
結合垂直及水平線條

EOS 5D Mark III/EF24-70mm f/2.8L II USM/焦距:24毫米/程式自動曝光(f/8、1/250)/ISO 100/白平衡:日光
利用引導線來創造深度

利用廣角鏡來創作運用透視的相片時,要小心注意影像中的線條。從大膽的角度拍攝,令建築物、道路、小徑、河流及其他元素中的線條顯得更接近對角,能強化透視效果。您亦可以利用它們來為影像賦予深度,或者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至特定的一點。

2. 試用不同相機位置和角度

EOS 6D/EF17-40mm f/4L USM/焦距:24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8、1/200秒、EV-0.3)/ISO 100/白平衡:日光
低位

EOS 6D/EF17-40mm f/4L USM/焦距:25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8、1/80秒)/ISO 100/白平衡:日光
高角度

從視線水平拍攝的話,不易拍攝到透視效果。您應改用低位或高角度拍攝。即使簡單地將相機輕微向上或向下傾斜,亦能帶來相當的不同。

透視效果有助您拍到這樣的相片!

 

EOS 6D/EF24-105mm f/4L IS USM/焦距:24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8、1/30秒、EV+0.3)/ISO 500/白平衡:日光
靠近主題,從低角度以廣角拍攝
這張休息室內的椅子呈現了美麗的綠色。我向它靠近並從低角度以廣角焦距拍攝。這張椅子較接近觀眾的部分顯得較大,但越深入影像越收窄。這展示了房間的深度。


知易行難三招,讓攝影技巧升級

老蔡(caihairao)

2024/11/13 14:49:21

發文

#6203503 IP 52.22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拍來拍去,就是脫不了那個框框嗎?是否在設法提升基本攝影技巧?接著介紹幾個做法,以打破舊習慣的束縛,發現新的攝影視角,逐步提升攝影水平。

知易行難三招,讓攝影技巧升級

拍來拍去,就是脫不了那個框框嗎?是否在設法提升基本攝影技巧?接著介紹幾個做法,以打破舊習慣的束縛,發現新的攝影視角,逐步提升攝影水平。(編輯:studio9)

 

這張照片從低角度拍攝,營造出神秘氛圍。拍攝時我沒用觀景器或實時景觀顯示器,藉此來訓練自己,想像拍出來的構圖等方面會如何。

衝破自設限制:因窮而變,激發創意

現今的相機功能又多又強又好用, 不但精密而且方便,能達到的效果越來越多。 當然,能更快更有效地拍出理想的照片肯定是好事。  

世事往往有兩面,方便固然方便,但人也就養成了惰性: 什麼都由相機自行設定,我們的作用就是動動手指頭而已。結果呢,拍出來的照片千篇一律。過於依賴相機的功能,本來應該蹦蹦跳的想像力也就束之高閣了。  

激發創意的其中一個辦法,是設法束縛和限制自己,擺脫束縛和限制的過程中,創意就逼出來了。於是本文提出三個挑戰,希望大家擺脫捆綁,創意重現。每個挑戰都禁止我們使用相機的一種易用功能,過關的話,就表示掌握了新的重要攝影技能。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試身手吧!

挑戰1:限制焦距

這或許是最容易的起步點,幫你練習掌握距離感。

主要用的是變焦鏡頭: 別用縮放功能

把鏡頭當作定焦鏡頭來使用。我建議你將拍攝焦距限制在 35 毫米 、 50 毫米和 70 毫米等三個全片幅等效焦距。這些是典型的廣角、標準和中等遠攝鏡頭焦距。 

如果你使用的是非全片幅 (APS-C) 相機,則可分別使用 22 毫米、 31 毫米和 44 毫米或近似的焦距來取得相似的視角。

用膠帶黏緊相機的變焦環

自己下定決心不用變焦功能雖然沒問題,但人總有向誘惑屈服的時候,所以還是把變焦環黏緊起來吧!如果真的能一整天都不除掉膠帶,那就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掌握了什麼新技巧咯。

 

上圖中,鏡頭焦距經膠帶黏緊而固定在 50 毫米位置。要小心選用黏貼的膠帶,以撕掉時殘留黏膠越少越好。我推薦使用 Permacel 膠帶,這種紙質膠帶黏得又好,殘留也少。裝飾膠帶或紙質手術傷口膠帶也很好用。

如果接上的是定焦鏡頭: 便限制自己只用遠攝鏡頭或超廣角鏡頭

街頭攝影常用的焦距就如上述,分別有 35 毫米 、 50 毫米和 70 毫米。有的攝影人也會用 24 毫米和 100 毫米焦距。然而,只要大膽一點,用焦距更長或視角更寬的鏡頭,街頭攝影可能就大有不同。

不過,首先要準備遠攝鏡頭或超廣角鏡頭。這時正好把雙變焦套件中塵封已久的遠攝變焦鏡頭拿出來曬曬實力。

限制自己只使用 200 毫米或 16 毫米焦距來攝影,雖然綁手綁腳,但這能刺激頭腦運轉,突破束縛巧妙構圖。 


點擊這裡參考不同鏡頭的不同取景技巧

挑戰2:不看觀景器或實時景觀來構圖

這能磨練對拍攝角度和視角的掌握能力。

你確實了解所用的鏡頭能拍攝多寬的場景嗎?

構圖通常會看觀景器或實時景觀顯示器,來幫助調整構圖畫面。 

但不用上面兩種功能,單憑肉眼心算,你能想像鏡頭拍攝出來的效果嗎?

對各個視角所能拍攝到的場景寬度了然於胸,目測心算的結果跟真實效果也就八九不離十,甚至只大略瞄一眼,就大概知道如何構圖了。

更容易「看到」獨特的角度

有時候,我們不會考慮某些拍攝角度,純粹只是因為這不是我們從觀景器或實時景觀顯示器慣常看到的角度。當我們限制自己不使用這些工具構圖,我們才更能發現獨特的視角。對於使用翻揭式螢幕的使用者來說,道理是要一樣的。

這種「禁用觀景器」的鍛煉,鼓勵你不斷積極嘗試新視角,而不是只靠顯示螢幕來構圖。這肯定會改變你對物像的觀感,從而影響你的拍攝構圖和取景。

 

大家一般都是以平視角度拍攝東京塔,但這張照片,我卻是從地面拍攝的。道路和其他建築也進入構圖,跟平常見到的照片不同。

我把手伸長到池塘水面,拍下這張照片。手伸得遠、角度又低,是看不到觀景器的。但這完全不是問題。

技巧:

— 焦距越長,難度就越大
先從廣角着手。先試試 35 毫米全片幅等效焦距。

— 如果相機無法聚焦,就不能按下快門。
可試用以下其中一種方法:
i) 自動對焦模式: 半按快門,讓系統自動檢測和選擇對焦點/區域;或
ii) 手動對焦。

挑戰3:不用模擬曝光/影像檢視功能來拍攝

膠卷相機時代,要等到照片沖洗之後,才能看到拍攝結果。當然,那時每拍一張相都要認真考量光照。

但隨著易用的現代數位技術的出現,例如現場重播和實時景觀/電子觀景器模擬曝光等,我們在按下快門前就不會再仔細考慮光照了。事實上,我們想當然地認為相機能找出理想的曝光。

禁止自己使用這些功能,不僅能幫你真正了解曝光,還能讓你意識到數位相機功能有多強! 

步驟1:關閉影像檢視

這項功能就在拍攝選單。

 

關閉「影像檢視」,拍照後相機便不顯示照片,除非按下「播放」按鈕。

步驟2:關閉「模擬曝光」

在拍攝選單上找尋「模擬曝光」(“Expo. simulation”),並選擇「關閉」 (“Disable”) 。對曝光設定所作的的任何更改,包括曝光補償等,都不會顯示在實時景觀和電子觀景器預覽。

 

註: 較舊的數位單反相機沒有這個功能。這種情況可能得實行步驟 3了 。

步驟3:用黑紙蓋住液晶螢幕

別說這麼做有點過火,但效果可能是最好的。因為,實時景觀預覽或影像檢視遮住的話,就完全看不到了。沒有黑紙,也可用黑色的 Permacel 膠帶代替。撕下膠帶時,得留心別把螢幕的保護膜一併撕掉噢! 

註:你想看到曝光設定。如果相機有光學觀景器或電子觀景器,那應該是沒問題的。較先進的相機也將基本拍攝資訊顯示在頂部液晶面板上。
沒辦法的話,還是老實遵守步驟 1 和步驟 2 ,嚴守限制要求。

技巧:

— 「手動」模式更輕鬆

不能當場查看照片意味著你必須依靠相機的測光器來確定正確的曝光。使用 Av 模式拍攝某些主體的話,需要慎重考慮曝光補償。所以,改用「手動」模式反倒可能更容易。

— 在「手動」模式下,使用「重點測光」 (spot metering)
我推薦這個方法,這比默認的權衡式測光適合。「重點測光」主要測度影像中心的亮度。(詳情請參閱相機基本知識 #7: 測光)

接著緊跟以下步驟,照片亮度應該不中亦不遠矣:

1. 把相機對準主要亮度標準的物體。
2. 調整光圈、快門速度和 ISO 速度,使曝光水平指示器度數接近 ±0。
3. 如有需要,便重新構圖 (記得先按下「自動曝光」 鎖定按鈕)。
4. 按下快門。

要買獨立的測光表來做測光練習也行,但花費不眥。如果只要測量環境光,可以下載特定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用手機測光。

總結

一次給自己設定三大限制或許會應付不來,所以你可能想從挑戰1開始,依次嘗試。準備好接受更大挑戰的話,可同時設定超過一種限制。

當然,本文所述的限制主要是讓攝影的朋友練習和掌握技巧,如有小成就不用過於拘泥。最要緊的,是在閒暇有餘裕時,親手試一試。慢慢探索,讓創意手到擒來。說到這裡,不如這個週休日就出手一試吧!


謝校長:單車出門好用撇步幾招

老蔡(caihairao)

2024/11/12 14:34:47

發文

#6203485 IP 104.21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長途騎乘,難免會有出一些狀況,讓KHS單車學校校長謝正寬和老國手李福祥來教你幾招!

絕招一、故障排除後的清潔

在外騎車,排除掉鏈或斷鏈狀況之後,手上勢必會沾滿了油污與泥沙,若是繼續騎車的時候,一定會弄髒手把帶、弄髒臉或衣物等,怎麼辦?排除技巧

這時候環顧一下周遭的環境,可以善用路邊的雜草,能夠讓你立刻清潔手上的髒汙。要記得搓到至葉子溼潤為止,就可以讓你手上的油垢和泥沙立刻清潔乾淨,之後再利用攜帶的水壺裡的水,稍稍沖洗即可恢復乾淨雙手,這時再也不用怕弄髒車把帶或者是臉了。

亡羊補牢

舊襪子如果不要穿了可別丟,跟工具一起塞在座墊包裡,下次遇到狀況代替裸手處理,手就不會弄髒。

 

▲排除掉鏈或斷鏈狀況之後,手上都是油汙。

 

▲善用路邊的雜草,搓到至葉子溼潤為止。

▲再用稍加沖洗即可恢復乾淨雙手。

絕招二、不只內胎刮破,連外胎也都被割了破洞,怎麼辨?

不只內胎被刮破,連外胎也被割破了洞,沒有外胎可換,怎麼辨?

排除技巧
國手李福祥,會不慌不忙地,掏出臺幣百元紙鈔,對折之後,就鋪在破洞內側,以台幣強韌的纖維,可以支撐一陣子。

C103T01 4 4

▲騎車在外,外胎破了洞怎麼辦?

C103T01 4 5

▲用強韌的百元紙鈔對折之後鋪在破洞內側,可以支撐一陣子。

絕招三、如何,立正單車?

公路車為了安全起見,幾乎都不裝腳支架,因為大隊人馬團騎時,為了空氣力學的好處接踵而騎,如果有位裝有腳支架的白目車友,也加入短兵相接閃風長龍,不小心你的前輪挿入他的後輪及腳支架之側,往往會被箝住而摔車。那麼沒有裝腳支架的公路車,在找不到可以倚靠的地方停放時,如何靠自己來立正停放好?

排除技巧

安全帽放在地面,置於單車的踏板之下,將踏板倒轉,卡在安全帽上,即可立正單車。

C103T01 4 6

▲在找不到地方可以倚靠單車時,也可以靠自己的安全帽來立正單車。

 

絕招四、如何避免箝入前車腳支架與後輪間空隙而摔車?
 

很多自行車裝有側支架以方便駐車。可是,當大家團騎時,可能會為了減少風阻,而騎成一列,但有時可能會因為靠得太近,而使得後車的前輪,就箝入前車的後輪及腳支架之間,正是摔車的危急之間,怎麽辦?

 

排除技巧

有看就有保庇,也許現在用不到,但現在看了留在腦海裡,也許下次就用得到。脫險之法就是在卡到的當下,不要緊急煞車,反而是要用力往前踏進,才不會失去平衡造成摔車。

亡羊補牢

卡入後輪與與停車支架還能脫身,但如果卡到停車支架可就真的會摔車,所以請拒絕和裝有側支架的車友輪車。

C103T01 4 8

▲如果自己的前輪,箝入前車的後輪及腳支架之間,記得要用力往前踏進,才不會失去平衡。

絕招五、騎車騎到一半竟然落鏈了,怎麼辨?

 在騎車的時候,遇上一個坑洞後,鍊條竟然跳出來,掉在大盤的內側。但這時候如果突然煞車停下來,對後行的夥伴是很危險的,這時候該怎麼做,才能排除落鏈的狀況呢?

排除技巧
這時候一點也不用擔心,變速是你最好的工具,首先輕踏,先將前變速器變到小盤後,再次變上大盤,即可以邊騎邊把鏈條掛回齒盤上,並且也不需要用到手,手也不會弄髒唷!


長途騎乘的不適與恢復

老蔡(caihairao)

2024/11/12 14:30:29

發文

#6203484 IP 104.21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長途騎乘最具經典的路線莫過於環島,以及北高、雙塔挑戰,然而在這些長時間、長距離的騎乘中,坐姿的不變、肌肉持續的發力等,到底會有哪些不適之症出現呢?那又到底該如何恢復,方能完成挑戰呢?本次邀請到彰基骨科資深主治醫師以及放勢運動工作室物理治療師,來讓各位讀者了解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不適,以及運用器材、徒手放鬆來讓肌肉達到舒緩。

常見的不適&造成的原因

面對高強度、長時間運動,對於身體的感受度一定會截然不同,也常出現各種疼痛與不適,最常見到的不外乎腰痠背痛、小腿抽筋、呼吸困難、屁股痛、乳酸堆積甚至嚴重到出現髂脛束等症狀。基於以上種種問題,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的呢?就以腰痠背痛來說,大多取決於騎乘時的姿勢不良,導致脊椎第4、5節受到壓迫,進而衍生出腰痠背痛,另外手部的長時間發力也會照成手掌發麻等症狀,至於小腿抽筋對車友來說,可是許多人都曾遇過,但抽筋的問題是在於本身的水分不足、電解質不平衡、肌肉過度緊張疲勞、環境溫度過低、血液循環不良、無適當暖身等都是會造成抽筋問題的發生。

02 结果

▲騎乘姿勢不正確,容易導致脊椎第4、5節受到壓迫,造成腰痠背痛的來源。

 

面對高強度的挑戰不論是在上坡還是下坡,最忌諱的就是沒有規律的呼吸節奏,對於呼吸時快時慢、吸大口吸小口,都是會導致呼吸困難以及增加疲勞程度,嚴重的甚至會發生胸悶胸痛、暈眩、換氣過度等症狀;許多車友們在挑戰長距離、長時間騎乘後,會發現乳酸堆積導致肌肉痠痛無法再發力,往往會有這類行出現,大多取決於平常的訓練不足、肌耐力不足等,然而許多車友常把乳酸堆積與肌肉發炎混為一談,乳酸堆積通常在1-2小時內就能藉由身體本身代謝掉,而隔天會發生肌肉痠痛,則是因為肌肉發炎,若疼痛感持續3天以上建議就醫看診,以免運動傷害落下病根。

至於嚴重的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TBFS),通常出現在於從事跑步、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居多,主要原因是長時間或高強度的騎乘與跑步,讓膝蓋在運動過程中不斷伸直、彎曲,在騎乘踩踏上總是依賴膝蓋外側發力,使擴筋膜張肌反覆摩擦股骨上踝,就容易導致ITBFS的發生。

03 结果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對於跑步、自行車愛好者來說,在從事這兩項運動時,髂脛束有過大的壓力,壓在股骨外上髁附近充滿血管及神經的組織所造成。

如何預防&改善

我們都知道在從事任何運動前「暖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許多車友往往會忽略掉這個動作,或者暖身不確實,往往連帶後續運動表現受到影響,而導致許多不適之症的出現,在這王醫師建議各位車友們,要挑戰長時間或高強度的騎乘,Fitting一定要確實,並且針對騎乘目的設定,除了能提升運動表現外,更能確保自身安全,免去許多不適症狀的發生,在長距離騎乘上,水份、電解質的補充一定要足夠,市面上擁有許多補充能量補給品可食用之外,適度停下腳步放鬆一下肌肉,也是可以避免抽筋的好方法,切勿硬著頭皮持續騎乘,以免造成運動傷害,另外在騎乘過程中,如果以是休閒方式挑戰長距離,在呼吸節奏上除了要穩定之外,最好的判斷方是在於能不能輕鬆的對話,如果在對話上有點上氣不接下氣,則建議休息緩和一下再出發。

對於長途騎乘上王醫師特別建議各位車友們,如果是以休閒方式騎乘,在座墊上可以選擇較厚的座墊,再搭配車褲的穿著,讓坐骨得以減緩壓力,如果在車架上可以選擇的話,以平把最為適當,相較於平把車,彎把公路車容易導致頸椎、脊椎過度僵硬,長時間騎乘容易出現許多不適之症,且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許多人喜歡紀錄挑戰過程,因而將小型錄影機裝置在安全帽上方,這樣更容易導致頸椎受到壓迫,因此不建議這樣做。

04 结果

▲長時間騎乘較厚的座墊能讓減少腰臀部壓力,讓坐骨得以舒緩。

至於乳酸、髂脛束等問題,則可以透過平時訓練,循序漸進增強肌耐力,讓乳酸的耐受度得到提升,或者透過補給BBCA(支鏈胺基酸)、簡單蛋白質(蛋、奶)讓肌肉快速恢復,髂脛束透過訓練則可提升股四頭肌耐力,穩定、強化肌群,以減緩ITBFS的發生,如果在騎乘過程中,膝蓋外側疼痛,則不建議繼續騎乘,待醫生檢查評估後再做下一步打算。運動後一小時內補充少量碳水化合物搭配蛋白質,或者泡冷水讓肌肉減少發炎、損傷擴大,且可以補充養分得到修復作用,也可利用滾筒、花生球讓肌筋膜得到放鬆作用。

 

▲長時間的騎乘造成手部發麻、刺痛、無力等症狀,小心罹患了滑鼠手「腕隧道症候群」。

 

▲將雙手手背相貼舉在胸前,持續30秒,如果指尖有發麻情形,就有可能罹患了「腕隧道症候群」。

長途騎乘的注意事項

想要嘗試一件壯遊、長距離挑戰,做足功課可是很重要的,除了平時的騎乘訓練之外,補給、休息、身體狀態、裝備檢查、路線規劃等等注意事項可是不能馬虎,裝備可是一大重點,除了安全帽必須配戴之外,在使用上以習慣車種為主,儘量不要使用一台全新或者借來的自行車,因為Fitting不見得設定符合自身需求,另一方面是在長距離騎乘,容易在夜晚、照明不足的路況下騎乘,建議裝置前後燈來警示用路人。

面對酷熱的夏天,防曬一定要做足,飲水的部分,不建議喝熱、冰水,應適當飲用微低溫水,可用於調節體溫,在低溫的冬天騎乘,喝溫、熱水可以祛寒活絡筋骨,至於許多人喜愛的茶類、咖啡含有利尿的咖啡因,會加速身體水分流失,應補充含有電解質的飲品以及水,方能讓騎乘更安心,追求更好的運動表現。

騎乘過程中要適當的讓肌肉得到休息,保持穩定踩踏節奏,配合呼吸心律,切勿抱持著再「ㄍ一ㄥ」一下的心態騎乘,當有著個念頭出現就表示身體再跟你反應累了,就該停下腳步休息一下,因此養成良好的騎乘習慣,才能在長距離騎乘更加輕鬆,享受到更多的騎乘樂趣。


手機拍好光影小品,從你我周遭與生活體驗開始拍起

老蔡(caihairao)

2024/11/11 14:32:51

發文

#6203468 IP 103.148.*.*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5 15:02:24

發文IP 103.148.*.*

或許我們沒有太多機會跋山涉水拍攝風景,那就不如找機會練習拍攝光影小品。

何謂小品?

小品泛指拍攝範圍較小,或比較不起眼的攝影題材;通常格局小、畫面簡單,比較難成為一般人眼中的曠世巨作,但往往有美感、有情境、有Fu,也最能療癒人心。

拍攝小品最能夠練習構圖和光線運用的能力;因為風景大多拍攝大場面,一見即知拍攝對象;拍攝人像也是目標明確;相形之下,小品必須透果敏銳的觀察力,去找出值得拍攝的畫面,再透過精巧的構圖及用光技巧,才能拍出好作品。

拍小品、輕鬆做自己

許多文青、小資女,低調的攝影達人,都偏愛拍小品,因為最能夠輕鬆優雅地享受攝影樂趣:

  1. 不必與別人爭先卡位,免得還未拍照先弄得一肚子氣。
  2. 不必爆肝熬夜、上山下海,傷身又耗時。
  3. 不必隨波逐流趕流行,可輕鬆做自己,拍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4. 最能鍛鍊構圖功力、攝影眼。
  5. 小品最有Fu,可當作生活日記

去哪裡拍攝小品?

  1. 首先,當然是優先拍自己的家裡。自家的東西最熟悉,又可自由安排場景,例如從百葉窗穿透而來的光線、小擺飾、小盆摘、書房文青感…
  2. 特色咖啡廳:許多餐廳、咖啡廳經過精心布置,光線也很能營造情境,可用人像模式拍攝淺景深光影,咖啡杯,微光小品…。
  3. 特色老街:老街有豐富的懷舊元素,文創小店,和陽光下光影斑爛的街角、牆面…。
  4. 圖書館、書店:特色圖書館、知名連鎖書店,可拍出文青感;不過要注意場地的攝影規範。
  5. 日式老建築、文創園區。
  6. 黃昏巷弄、舊社區。

小品拍攝經驗分享

  1. 下雨天、拍小品:攝影要貼近生活,才能長長久久。下雨既為生活常態,也要照常攝影。何況,壞天氣反而能拍出不同於平常的氛圍。下雨時,多留意暗色背景襯托下的雨絲、打在屋簷、水漥的雨珠,地上反光和倒影。雨後到公園找花瓣上、蜘蛛網上晶瑩剔透的水珠,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 逆光+淺景深,經常能創造出有感覺的小品。
  3. 找有光線反差的地方,而不是找陰暗場景:選擇拍攝場景,反差比亮度重要。因為明亮、陰暗的場景,都能藉曝光控制,調整照片整體亮暗;但主題與襯景要有明顯光差,才能藉著曝光控制、後製,讓照片顯現適度反差及光影變化。
  4. 補光捉影:在偏亮場景,尋找光影變化,讓畫面豐富有層次。在偏暗場景,尋找區域光,以凸顯主題簡化背景。
  5. 拍攝極簡風照片,清新又療癒:小品很多以極簡風格呈現,但是往往越簡單的作品越不好拍。背景盡量簡潔、主題要鮮明、畫面元素少,空間佔有率低、應用相近色系及適當的構圖,就能拍出極簡小品。
  6. 懷舊題材:懷舊元素是小品必拍的題材。太過新穎的景物,往往缺乏記憶的深情;而過時舊物,經常能喚起對青春過往的回憶,能夠撫慰人心。
  7. 拍攝方式多變化:曝光未必要精準,可依創作需求改變照片亮度,讓照片更吸引人。白平衡未必要準確,可套用濾鏡,刻意讓照片偏色會更有感覺。手機的3支鏡頭靈活切換,讓照片內容豐富多元。手機位置多變化,利用高角度、低角度拍出不同視野。附圖這幾張小品,是我用vivo x60Pro手機拍攝的。

或許我們沒有太多機會跋山涉水拍攝風景,那就不如找機會練習拍攝光影小品。

如果服用兩粒威而鋼副作用成倍增加 頭疼頭暈 勃起不倒 勃起超4小時是危險的。威而鋼其實是為降血壓而研製的,後來男性服用後竟然有壯陽效果。所以服用兩粒會導致血壓過低是有危險的。按照正確的服用方法一次一粒也是沒那麼可怕的。

如果像那顧客咨詢的服用一粒效果不夠怎麼辦?服用一粒效果不夠屬於嚴重陽痿 服用十幾次慢慢會改善 。沒有改善沒有房事每天服用半粒保養改善。有房事服用一粒 沒有房事服用半粒改善保養。

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威而鋼dcard心得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威而鋼dcard心得|醫師真實分享患者心得!

何謂小品?

小品泛指拍攝範圍較小,或比較不起眼的攝影題材;通常格局小、畫面簡單,比較難成為一般人眼中的曠世巨作,但往往有美感、有情境、有Fu,也最能療癒人心。

拍攝小品最能夠練習構圖和光線運用的能力;因為風景大多拍攝大場面,一見即知拍攝對象;拍攝人像也是目標明確;相形之下,小品必須透果敏銳的觀察力,去找出值得拍攝的畫面,再透過精巧的構圖及用光技巧,才能拍出好作品。

拍小品、輕鬆做自己

許多文青、小資女,低調的攝影達人,都偏愛拍小品,因為最能夠輕鬆優雅地享受攝影樂趣:

  1. 不必與別人爭先卡位,免得還未拍照先弄得一肚子氣。
  2. 不必爆肝熬夜、上山下海,傷身又耗時。
  3. 不必隨波逐流趕流行,可輕鬆做自己,拍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4. 最能鍛鍊構圖功力、攝影眼。
  5. 小品最有Fu,可當作生活日記

去哪裡拍攝小品?

  1. 首先,當然是優先拍自己的家裡。自家的東西最熟悉,又可自由安排場景,例如從百葉窗穿透而來的光線、小擺飾、小盆摘、書房文青感…
  2. 特色咖啡廳:許多餐廳、咖啡廳經過精心布置,光線也很能營造情境,可用人像模式拍攝淺景深光影,咖啡杯,微光小品…。
  3. 特色老街:老街有豐富的懷舊元素,文創小店,和陽光下光影斑爛的街角、牆面…。
  4. 圖書館、書店:特色圖書館、知名連鎖書店,可拍出文青感;不過要注意場地的攝影規範。
  5. 日式老建築、文創園區。
  6. 黃昏巷弄、舊社區。

小品拍攝經驗分享

  1. 下雨天、拍小品:攝影要貼近生活,才能長長久久。下雨既為生活常態,也要照常攝影。何況,壞天氣反而能拍出不同於平常的氛圍。下雨時,多留意暗色背景襯托下的雨絲、打在屋簷、水漥的雨珠,地上反光和倒影。雨後到公園找花瓣上、蜘蛛網上晶瑩剔透的水珠,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 逆光+淺景深,經常能創造出有感覺的小品。
  3. 找有光線反差的地方,而不是找陰暗場景:選擇拍攝場景,反差比亮度重要。因為明亮、陰暗的場景,都能藉曝光控制,調整照片整體亮暗;但主題與襯景要有明顯光差,才能藉著曝光控制、後製,讓照片顯現適度反差及光影變化。
  4. 補光捉影:在偏亮場景,尋找光影變化,讓畫面豐富有層次。在偏暗場景,尋找區域光,以凸顯主題簡化背景。
  5. 拍攝極簡風照片,清新又療癒:小品很多以極簡風格呈現,但是往往越簡單的作品越不好拍。背景盡量簡潔、主題要鮮明、畫面元素少,空間佔有率低、應用相近色系及適當的構圖,就能拍出極簡小品。
  6. 懷舊題材:懷舊元素是小品必拍的題材。太過新穎的景物,往往缺乏記憶的深情;而過時舊物,經常能喚起對青春過往的回憶,能夠撫慰人心。
  7. 拍攝方式多變化:曝光未必要精準,可依創作需求改變照片亮度,讓照片更吸引人。白平衡未必要準確,可套用濾鏡,刻意讓照片偏色會更有感覺。手機的3支鏡頭靈活切換,讓照片內容豐富多元。手機位置多變化,利用高角度、低角度拍出不同視野。附圖這幾張小品,是我用vivo x60Pro手機拍攝的。

手機攝影初學者常犯的拍照習性,你中了幾個??

老蔡(caihairao)

2024/11/11 14:31:32

發文

#6203467 IP 104.214.*.*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5 15:01:56

發文IP 103.148.*.*

現在人幾乎手機不離身,而且拍照App亦是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但你看到想拍的畫面時,是不是手機一拿起來就馬上按下快門鍵?又或者不管拍什麼題材都只會把手機拿直?關於這些問題,你是否有曾思考過呢?

在手機攝影外拍課程中,我常會仔細觀察學員們的拍照方式,發現初學者經常有以下這些拍照習性,你中了幾個??

  1. 拿起手機就拍,不會先思考照片要表現什麼主題。(照片往往沒有明確主題)
  2. 不論拍攝甚麼題材,大多用直幅拍攝。(畫面單調缺乏變化,構圖不佳)
  3. 雖然使用多鏡頭手機,但很少切換手機鏡頭焦段,大多都是直接就拍了。(未充分運用不同鏡頭,畫面缺乏變化)
  4. 拍攝時,很少去調整照片的亮度。(亮度調整不佳,或依賴後製調整亮度,容易產生雜訊)
  5. 手機大多放在胸前位置,很少舉高、壓低,改變拍攝角度。(視角單調,構圖缺乏變化)
  6. 很少以手指點螢幕、做精確對焦。(有時照片主題物會模糊)
  7. 大多以自動模式拍照,幾乎不用專業模式或手動調整。(拍攝效果缺乏變化)
  8. 拍照憑直覺,從來不考慮構圖光線。(構圖單調,照片缺乏吸引力)
  9. 拍攝各種不同題材,卻都使用相同手法拍攝。(表現方式單調缺乏變化)
  10. 懶得移動腳步,常用兩手指在螢幕合併張開,以數位變焦縮放景物。(過度依賴數位變焦,使照片畫質降低)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相同的拍照習性?以上10點,假如你被說中3項以上,表示在基本操作、構圖用光、拍攝應用技巧方面,還有進步空間。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學好手機攝影吧。

現在人幾乎手機不離身,而且拍照App亦是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但你看到想拍的畫面時,是不是手機一拿起來就馬上按下快門鍵?

吃威而剛的那天晚上,射完之後完全沒有一點變軟的徵兆!請註意,是完全沒有變軟,完全可以繼續接著做,而且沒有聖人糢式的BUFF,也沒有疼痛酸痛的感覺。

我第二次都還沒有射,砲友就滿足到不行了,也累得做不動了。當然,之後還是硬著的,直到我轉移註意力,才漸漸消解下來。對了,我好像並沒有其他不適應的反映,比如有人說的肚子不舒服之類。

以上就是我服用威而剛的過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但是效果也是因人而異的,只要買的威而剛是正品,相信效果都會很好的。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威而鋼dcard心得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威而鋼dcard心得|醫師真實分享患者心得!

又或者不管拍什麼題材都只會把手機拿直?關於這些問題,你是否有曾思考過呢?

在手機攝影外拍課程中,我常會仔細觀察學員們的拍照方式,發現初學者經常有以下這些拍照習性,你中了幾個??

  1. 拿起手機就拍,不會先思考照片要表現什麼主題。(照片往往沒有明確主題)
  2. 不論拍攝甚麼題材,大多用直幅拍攝。(畫面單調缺乏變化,構圖不佳)
  3. 雖然使用多鏡頭手機,但很少切換手機鏡頭焦段,大多都是直接就拍了。(未充分運用不同鏡頭,畫面缺乏變化)
  4. 拍攝時,很少去調整照片的亮度。(亮度調整不佳,或依賴後製調整亮度,容易產生雜訊)
  5. 手機大多放在胸前位置,很少舉高、壓低,改變拍攝角度。(視角單調,構圖缺乏變化)
  6. 很少以手指點螢幕、做精確對焦。(有時照片主題物會模糊)
  7. 大多以自動模式拍照,幾乎不用專業模式或手動調整。(拍攝效果缺乏變化)
  8. 拍照憑直覺,從來不考慮構圖光線。(構圖單調,照片缺乏吸引力)
  9. 拍攝各種不同題材,卻都使用相同手法拍攝。(表現方式單調缺乏變化)
  10. 懶得移動腳步,常用兩手指在螢幕合併張開,以數位變焦縮放景物。(過度依賴數位變焦,使照片畫質降低)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相同的拍照習性?以上10點,假如你被說中3項以上,表示在基本操作、構圖用光、拍攝應用技巧方面,還有進步空間。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學好手機攝影吧。


F1|韋少 VS 無人機!第一身鏡頭感受紅牛RB20戰車驚人速度

老蔡(caihairao)

2024/11/10 14:46:21

發文

#6203449 IP 103.148.*.*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4 14:40:21

發文IP 52.175.*.*

【體路專訊】3屆F1冠軍韋斯塔本(Max Verstappen)在2020年以1分27秒097創下英國銀石賽道F1的最快圈速,想以第一身的角度感受及直擊這種驚人的速度,荷蘭團隊「Dutch Drone Gods」為大家實現了這個夢想。

他們以最新技術創造了世上最快的 FPV 無人機,在全手動操作下,追逐着由韋斯塔本駕駛的Oracle Red Bull Racing RB20新戰車,在銀石賽道上飛馳一個圈。這是史上首次有無人機成功以如此高速和持續的時間來飛行並拍攝高清影片。

「韋少」在觀看完無人機拍攝的影片後表示:「我從來沒想過一架無人機為了拍攝可以飛得這麼快。在濕滑的賽道開車時,我不知道它一直跟著我,而且在某些地方它離我非常近。我真的很驚訝它可以如此緊貼地跟上,在彎位也能如此接近。這將會令觀賞一級方程式賽車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Dutch Drone Gods」荷蘭無人機之神團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打造出這款加速速度比 F1 賽車快兩倍的無人機,只需 4 秒即可達到 300 公里/小時,最高時速超過 350 公里/小時。團隊亦獲得Red Bull Advanced Technologies(Oracle Red Bull Racing 車隊的高性能工程部門)的協助,設計並製造了輕型空氣動力學整流罩和結構馬達安裝臂,有助於將無人機的總重量減少約 10%。

Oracle Red Bull Racing的後備車手Liam Lawson 和一級方程式名宿古達(David Coulthard)亦在這項創舉上作出貢獻,他們分別駕駛RB8 和RB19 戰車在賽道上為無人機拍攝進行測試。

古達表示:「在電視上收看賽車畫面時,遇到大而寬的遠鏡時,你很難感受賽車的車速。但當你有像這樣可以近距離追蹤拍攝的無人機時,你就會沉浸在整個體驗中。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將會成為電視拍攝的一部分。」

 

市面上一般的無人機飛行速度約為 60 公里/小時,電池續航時間約為 30 分鐘。這次「Dutch Drone Gods」研發的無人機最高時速超過 350 公里/小時,但仍要面對不少技術問題,因為要追趕 RB20 ,它便需要像 F1 賽車一樣敏捷地飛行。

這意味著它需要大幅加速和減速,這兩者都會使電池壽命顯著縮短至 3 分鐘左右。此外,無人機除了要保持靠近 RB20 的高度,同時還要跨越賽道周圍的橋樑等障礙物。所以,操控無人機的人員需要精確的手眼協調,才能拍攝到流暢的特寫鏡頭。

【體路專訊】3屆F1冠軍韋斯塔本(Max Verstappen)在2020年以1分27秒097創下英國銀石賽道F1的最快圈速,想以第一身的角度感受及直擊這種驚人的速度,荷蘭團隊「Dutch Drone Gods」為大家實現了這個夢想。建議您在服用前先了解威而鋼的服用方法,以更好地避免出現使用不當的現象。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威而鋼dcard心得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威而鋼dcard心得|醫師真實分享患者心得!

他們以最新技術創造了世上最快的 FPV 無人機,在全手動操作下,追逐着由韋斯塔本駕駛的Oracle Red Bull Racing RB20新戰車,在銀石賽道上飛馳一個圈。這是史上首次有無人機成功以如此高速和持續的時間來飛行並拍攝高清影片。

「韋少」在觀看完無人機拍攝的影片後表示:「我從來沒想過一架無人機為了拍攝可以飛得這麼快。在濕滑的賽道開車時,我不知道它一直跟著我,而且在某些地方它離我非常近。我真的很驚訝它可以如此緊貼地跟上,在彎位也能如此接近。這將會令觀賞一級方程式賽車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Dutch Drone Gods」荷蘭無人機之神團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打造出這款加速速度比 F1 賽車快兩倍的無人機,只需 4 秒即可達到 300 公里/小時,最高時速超過 350 公里/小時。團隊亦獲得Red Bull Advanced Technologies(Oracle Red Bull Racing 車隊的高性能工程部門)的協助,設計並製造了輕型空氣動力學整流罩和結構馬達安裝臂,有助於將無人機的總重量減少約 10%。

Oracle Red Bull Racing的後備車手Liam Lawson 和一級方程式名宿古達(David Coulthard)亦在這項創舉上作出貢獻,他們分別駕駛RB8 和RB19 戰車在賽道上為無人機拍攝進行測試。

古達表示:「在電視上收看賽車畫面時,遇到大而寬的遠鏡時,你很難感受賽車的車速。但當你有像這樣可以近距離追蹤拍攝的無人機時,你就會沉浸在整個體驗中。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將會成為電視拍攝的一部分。」

 

市面上一般的無人機飛行速度約為 60 公里/小時,電池續航時間約為 30 分鐘。這次「Dutch Drone Gods」研發的無人機最高時速超過 350 公里/小時,但仍要面對不少技術問題,因為要追趕 RB20 ,它便需要像 F1 賽車一樣敏捷地飛行。

這意味著它需要大幅加速和減速,這兩者都會使電池壽命顯著縮短至 3 分鐘左右。此外,無人機除了要保持靠近 RB20 的高度,同時還要跨越賽道周圍的橋樑等障礙物。所以,操控無人機的人員需要精確的手眼協調,才能拍攝到流暢的特寫鏡頭。


F1|四屆冠軍華迪爾暗示復出來季取代鹹美頓平治車席?

老蔡(caihairao)

2024/11/10 14:43:57

發文

#6203448 IP 103.148.*.*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4 14:38:52

發文IP 103.148.*.*

【體路專訊】隨著F1「七冠王」鹹美頓(劉易斯·漢密爾頓)2月宣布2025年轉投車隊,發起全身動員,來季勢必引發大執位,「黑帝」離隊後其平治四屆冠軍德國名將華迪爾(Sebastian Vettel)近日接受英國《天空體育》訪問時表示正考慮參與F1賽場,並承認與平治車隊負責人沃夫(Toto Wolff)同意,但復出與否最終決定取決於各方面條件。

現年36歲的華迪爾於2007年首次踏上F1舞台,隔年助力紅牛二隊紅牛二隊贏出義大利站,成為F1歷來最年輕分站冠軍。在2010至2013年期間連贏4屆總冠軍。更只得第13名,2021年改披阿斯頓馬丁戰衣,終極戰績依然不理想,他在2022年7月28日跨IG宣布完季後,希望在家庭投入更多時間。

今年1月31日,華迪爾突然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寫下「為下一季做好準備」(已準備好下一季),並附上兩張圖片,分別是「10」及身穿紅色Bull戰衣的全身照,未知實質用意,但已令預計他或會復出車壇再戰F1 。與平治分手,2025年加盟球隊,取代辛斯(Carlos Sainz)的車椅。

華迪爾近日再次現身接受英國《天空體育》的訪問,他被問及是否受到2025年F1席位的引誘時不諱言:「有可能,因為我沒有在駕駛,但問題是,我是否在尋找席位我認為這取決於各方面條件。 ,你永遠不知道生活會帶你去哪裡,所以也許它會帶我回到軚盤後面,也許不會。

華迪爾表示曾與平治領隊禾夫簽約,但他強調的不僅僅是平治,也一直與其他車隊負責人「保持聯繫」:「我跟禾夫交談,但與F1席位無關,我們談論了整個(F1) )情況。多的資訊,但可以肯定的是,平治席位是排名上最好的席位之一,就戰車成績而言,平治擁有出色的記錄,雖然過去幾年仍然遇到一些困難,陷入困境,但他們是F1前三的車隊。

【體路專訊】隨著F1「七冠王」鹹美頓(劉易斯·漢密爾頓)2月宣布2025年轉投車隊,發起全身動員,來季勢必引發大執位,

威而鋼是人們在性愛美中不足的時候加上一把火,不僅可以盡情享受纏綿的快感還能保證精子的質量,一舉兩得的壯陽誰不愛呢,臺灣迷藥社的正品威而鋼你不能錯過。

但患有心髒病、中風、視網膜色素變性、腎病、肝病、血液病、陰莖畸形等疾病的人,服用前一定要諮詢醫師。

另外,正在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鹽的患者和小兒也不要隨意服用威而鋼,這是服用偉哥的大忌!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威而鋼dcard心得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威而鋼dcard心得|醫師真實分享患者心得!

「黑帝」離隊後其平治四屆冠軍德國名將華迪爾(Sebastian Vettel)近日接受英國《天空體育》訪問時表示正考慮參與F1賽場,並承認與平治車隊負責人沃夫(Toto Wolff)同意,但復出與否最終決定取決於各方面條件。

現年36歲的華迪爾於2007年首次踏上F1舞台,隔年助力紅牛二隊紅牛二隊贏出義大利站,成為F1歷來最年輕分站冠軍。在2010至2013年期間連贏4屆總冠軍。更只得第13名,2021年改披阿斯頓馬丁戰衣,終極戰績依然不理想,他在2022年7月28日跨IG宣布完季後,希望在家庭投入更多時間。

今年1月31日,華迪爾突然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寫下「為下一季做好準備」(已準備好下一季),並附上兩張圖片,分別是「10」及身穿紅色Bull戰衣的全身照,未知實質用意,但已令預計他或會復出車壇再戰F1 。與平治分手,2025年加盟球隊,取代辛斯(Carlos Sainz)的車椅。

華迪爾近日再次現身接受英國《天空體育》的訪問,他被問及是否受到2025年F1席位的引誘時不諱言:「有可能,因為我沒有在駕駛,但問題是,我是否在尋找席位我認為這取決於各方面條件。 ,你永遠不知道生活會帶你去哪裡,所以也許它會帶我回到軚盤後面,也許不會。

華迪爾表示曾與平治領隊禾夫簽約,但他強調的不僅僅是平治,也一直與其他車隊負責人「保持聯繫」:「我跟禾夫交談,但與F1席位無關,我們談論了整個(F1) )情況。多的資訊,但可以肯定的是,平治席位是排名上最好的席位之一,就戰車成績而言,平治擁有出色的記錄,雖然過去幾年仍然遇到一些困難,陷入困境,但他們是F1前三的車隊。


如何避免長途騎車燒襠

老蔡(caihairao)

2024/11/09 14:12:06

發文

#6203430 IP 103.148.*.*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3 14:38:49

發文IP 52.229.*.*

騎自行車踩踏時胯下的來回摩擦,加上台灣氣候悶熱潮濕,燒襠便成為許多車友長途騎乘時的惡夢,明明體力還行但胯下卻不時傳來灼熱刺痛感,累了可以休息,但燒檔卻不是休息可以恢復!因此,了解如何預防胯下燒襠,並學會燒襠當下的緊急處理,才能好好享受騎乘單車的樂趣。

症狀及原因

騎車燒襠的位置位於大腿內側,為不斷摩擦所造成的皮膚腫痛,嚴重時會有破皮疼痛的現象。主要原因包含流汗悶熱,天氣越熱越可能造成「燒」襠;還有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大腿內側多餘脂肪越多的人,兩腿摩擦到的機率越高,體重的壓迫也會造成局部的循環不良;另外,穿著不貼身的車褲,更是讓胯下的細嫩部位持續遭受摩擦刺激的元兇。

另外女性也可能因為使用衛生護墊而造成摩擦,像是愛騎車的外景主持人Windy段慧琳,曾經在騎兩日台三線時,沒有拿掉的衛生護墊一路摩擦,造成破皮刺痛。於是她在路上只能抹上小孩用的潤膚膏應急,晚上休息擦藥,隔天狀況才得到緩解。

預防方法

1.挑選合適車褲

好的車褲是長途騎乘自行車時必要的投資,其中車褲的襯墊至關重要,騎乘時間一長,襯墊表布的細緻與否就決定了胯下兩側的嬌嫩皮膚能否完好,因此挑選時首要觸摸車褲襯墊的質感,且最好還能是抗菌材質,降低摩擦發炎與異味的機會。

可以的話最好選擇無縫線一片式褲墊的車褲,以合身為宜,車褲適當的鬆緊可以讓褲墊更貼合肌膚,減少褲墊移動的機會,其中連身式的車褲多了上半身的吊帶,褲墊的位置更能固定,減少移動磨擦的機會。

車褲的剪裁與縫合也會影響到舒適度,一些高階版本的車褲,會因應男生的生理結構而作立體裁減設計,這樣的好處是讓男生跨下有充足的空間,減少擠壓感,燒檔機會自然減少。

2.出發前抹防摩擦霜

在穿上車褲前,可使用專用的防摩擦霜,潤滑一下胯下肌膚和褲墊,能在運動中隨時保持乾爽,並有效降低衣物與肌膚摩擦傷害,部分護體膏含有蘆薈、薄荷及抗菌成份,淡淡清涼感並可避免汗後衣物細菌滋生。

而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則建議,無添加香料及防腐劑的凡士林也是一個好選擇,可選用美國進口USP等級的百分之百凡士林,可減少添加物造成的過敏風險,在出發前就先擦好,就可以安心騎車去。

3.減重及減少大腿內側多餘脂肪

兩腿因贅肉減少而結實,摩擦到的機會便減少,從此擺脫「密」大腿的困擾,同時壓迫造成循環不量的情況也會改善,許多車友減重之後都覺得屁股舒適許多。另外,隨著騎車時間增加,適當地轉換騎姿,像是站立抽車,也可以解除坐著騎車較易兩腿相互摩擦的情形。

燒襠當下的緊急處理

如果出現不適徵兆,最好是立刻停下來休息、不要勉強,邱足滿醫師表示,如果情況允許,找個地方針對疼痛處用水沖涼,降溫即有降低疼痛的效果,然後再徹底擦乾,這時可貼上人工皮來作保護,防止再摩擦患部,人工皮本身貼上後也可以降低痛感。千萬避免一直高溫潮溼的騎下去,會讓燒襠的情況更嚴重甚至造成感染。

騎自行車踩踏時胯下的來回摩擦,加上台灣氣候悶熱潮濕,燒襠便成為許多車友長途騎乘時的惡夢,明明體力還行但胯下卻不時傳來灼熱刺痛感,累了可以休息,但燒檔卻不是休息可以恢復!因此,了解如何預防胯下燒襠,並學會燒襠當下的緊急處理,才能好好享受騎乘單車的樂趣。綜合以上資訊,可以得出必利勁是治療早洩(PE)的首選藥物的結論。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必利勁dcard服用心得分享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必利勁dcard服用心得分享|早洩一年必利勁一個療程痊愈!

症狀及原因

騎車燒襠的位置位於大腿內側,為不斷摩擦所造成的皮膚腫痛,嚴重時會有破皮疼痛的現象。主要原因包含流汗悶熱,天氣越熱越可能造成「燒」襠;還有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大腿內側多餘脂肪越多的人,兩腿摩擦到的機率越高,體重的壓迫也會造成局部的循環不良;另外,穿著不貼身的車褲,更是讓胯下的細嫩部位持續遭受摩擦刺激的元兇。

另外女性也可能因為使用衛生護墊而造成摩擦,像是愛騎車的外景主持人Windy段慧琳,曾經在騎兩日台三線時,沒有拿掉的衛生護墊一路摩擦,造成破皮刺痛。於是她在路上只能抹上小孩用的潤膚膏應急,晚上休息擦藥,隔天狀況才得到緩解。

預防方法

1.挑選合適車褲

好的車褲是長途騎乘自行車時必要的投資,其中車褲的襯墊至關重要,騎乘時間一長,襯墊表布的細緻與否就決定了胯下兩側的嬌嫩皮膚能否完好,因此挑選時首要觸摸車褲襯墊的質感,且最好還能是抗菌材質,降低摩擦發炎與異味的機會。

可以的話最好選擇無縫線一片式褲墊的車褲,以合身為宜,車褲適當的鬆緊可以讓褲墊更貼合肌膚,減少褲墊移動的機會,其中連身式的車褲多了上半身的吊帶,褲墊的位置更能固定,減少移動磨擦的機會。

車褲的剪裁與縫合也會影響到舒適度,一些高階版本的車褲,會因應男生的生理結構而作立體裁減設計,這樣的好處是讓男生跨下有充足的空間,減少擠壓感,燒檔機會自然減少。

2.出發前抹防摩擦霜

在穿上車褲前,可使用專用的防摩擦霜,潤滑一下胯下肌膚和褲墊,能在運動中隨時保持乾爽,並有效降低衣物與肌膚摩擦傷害,部分護體膏含有蘆薈、薄荷及抗菌成份,淡淡清涼感並可避免汗後衣物細菌滋生。

而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則建議,無添加香料及防腐劑的凡士林也是一個好選擇,可選用美國進口USP等級的百分之百凡士林,可減少添加物造成的過敏風險,在出發前就先擦好,就可以安心騎車去。

3.減重及減少大腿內側多餘脂肪

兩腿因贅肉減少而結實,摩擦到的機會便減少,從此擺脫「密」大腿的困擾,同時壓迫造成循環不量的情況也會改善,許多車友減重之後都覺得屁股舒適許多。另外,隨著騎車時間增加,適當地轉換騎姿,像是站立抽車,也可以解除坐著騎車較易兩腿相互摩擦的情形。

燒襠當下的緊急處理

如果出現不適徵兆,最好是立刻停下來休息、不要勉強,邱足滿醫師表示,如果情況允許,找個地方針對疼痛處用水沖涼,降溫即有降低疼痛的效果,然後再徹底擦乾,這時可貼上人工皮來作保護,防止再摩擦患部,人工皮本身貼上後也可以降低痛感。千萬避免一直高溫潮溼的騎下去,會讓燒襠的情況更嚴重甚至造成感染。


談騎車與攝水

老蔡(caihairao)

2024/11/09 14:03:48

發文

#6203429 IP 104.214.*.*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3 14:38:05

發文IP 52.229.*.*

運動時,身體為散熱而冒汗,水分自然會逐漸流失,而常被忽視的是,平時坐著辦公或看電視,雖然身體不動,可是體內的水分,仍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從皮膚蒸發掉,或從小便排出,所以沒事也得要攝補水分不可。當體內的含水量失去1%,就會有口渴的感覺,那就是身體在提醒我們該喝水了!

身體脫水的症狀,雖然會有個體差異,但大致仍會有以下訊號來提醒我們:

體重減少率

體重50kg的人體重減少:

脫水症狀

1%

500g

口渴感

2%

1,000g

强烈口渴感

3%

1,500g

食欲減退、不舒服感

5%

2,500g

皮膚紅潮、睡意、無力感

6%

3,000g

頭痛、頭昏、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體温上升

7%

3,500g

精神错亂、胡言亂語、渾身乏力、痙攣

 

人體排出的水量和體重減少量大約相同,故可以用下列程式表示:

排出的水量(%)=運動前體重-運動後體重÷運動前體重×100

 

尤其在夏天裡的激烈運動,會更大量地出汗,流失水分可能會多到1至3公斤(約1至3公升左右的缺水量),這時如果再沒攝補水分的話,當人體欠缺水分3%,持續力等運動能力就衰退,以及造成不適感;當欠缺水分5至6%,會開始影響到人的精神面,造成頭痛、頭昏、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及體溫上昇;欠缺水分7%時,會產生精神錯亂、胡言亂語、渾身乏力、甚至痙攣!

 

 

▲車手在賽後受訪時仍水不離身,持續補充水分。

 

騎車時補水時機與方法

 

在騎車時,有以下安全的補水方法:

 

1.停下車來站著喝水,這是很安全的補水法,但以騎行的順暢度而言,不被一般車友所喜愛。

 

2.不停車,邊騎邊喝,才是老練車友的招式。以下為安全及相關注意事項:

 

(1)取水壺前,先行查看前方路況及後方來車狀況。

 

(2)雙眼看前方,上下腳,停止踩踏,以下腳側的手伸拿水壺,插入嘴巴的側邊,因為正面喝水會妨礙視線而釀禍。用嘴咬拉開嘴頭,用手擠壓水壺喝水。

 

(3)一部單車通常可裝有二個水壺(650cc×2),以每個小時固定喝一壺的習慣,就不會有進入脫水的窘境。

 

(4)也可以養成每15分鐘就喝兩口水(一口約50cc),每次先潤嘴唇,再分三次吞下,持續的補水才是王道。

 

(5)9至16℃的水溫,是最快速通過胃,並且最容易被大腸吸收的溫度。

 

(6)道路封閉的國際賽事,補給水往往會在「補給區」負責補給選手,車手會退到教練車旁,從駕駛座的教練的手上,右手反抓住水壺,約2秒互相確認後,教練才放手。整個過程,車手只盯住前方不眨眼。獲得補給任務的選手,至少會帶走6支水壺及能量包,去支援另外三位的本命選手。

 

除了水分也要補充電解質

 

如果喝了水後,嘴巴仍感覺有些欠東西的感覺時,那肯定需再補充電解質,即能溶解於水中導電的化合物:鈉、鎂、鈣、鉀、磷等,這些礦物質主要是協助神經的運作,並維持體液的平衡,以及調控肌肉運動的電解質。當大量流失去電解質與水分時,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輕度症狀為口乾舌燥,持續惡化則會導致肌肉抽搐、胃痙攣等症狀,故需要同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食用塩錠補充鈉,吃香蕉補充鉀,還有運動飲料,都是很方便的手段,請先比較內含的成份,再決定採購,而且平日就需使用以習慣之。校長騎車後休息時,常喝咖啡或啤酒酒,並在上頭撒上鹽巴,可以立即改善口感、補充身體所需。

運動時,身體為散熱而冒汗,水分自然會逐漸流失,而常被忽視的是,平時坐著辦公或看電視,雖然身體不動,可是體內的水分,仍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從皮膚蒸發掉,或從小便排出,所以沒事也得要攝補水分不可。當體內的含水量失去1%,就會有口渴的感覺,那就是身體在提醒我們該喝水了!因此,我們應該保持激素分泌的平衡,避免激素過度分泌對健康造成危害。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必利勁dcard服用心得分享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必利勁dcard服用心得分享|早洩一年必利勁一個療程痊愈!

身體脫水的症狀,雖然會有個體差異,但大致仍會有以下訊號來提醒我們:

體重減少率

體重50kg的人體重減少:

脫水症狀

1%

500g

口渴感

2%

1,000g

强烈口渴感

3%

1,500g

食欲減退、不舒服感

5%

2,500g

皮膚紅潮、睡意、無力感

6%

3,000g

頭痛、頭昏、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體温上升

7%

3,500g

精神错亂、胡言亂語、渾身乏力、痙攣

 

人體排出的水量和體重減少量大約相同,故可以用下列程式表示:

排出的水量(%)=運動前體重-運動後體重÷運動前體重×100

 

尤其在夏天裡的激烈運動,會更大量地出汗,流失水分可能會多到1至3公斤(約1至3公升左右的缺水量),這時如果再沒攝補水分的話,當人體欠缺水分3%,持續力等運動能力就衰退,以及造成不適感;當欠缺水分5至6%,會開始影響到人的精神面,造成頭痛、頭昏、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及體溫上昇;欠缺水分7%時,會產生精神錯亂、胡言亂語、渾身乏力、甚至痙攣!

 

 

▲車手在賽後受訪時仍水不離身,持續補充水分。

 

騎車時補水時機與方法

 

在騎車時,有以下安全的補水方法:

 

1.停下車來站著喝水,這是很安全的補水法,但以騎行的順暢度而言,不被一般車友所喜愛。

 

2.不停車,邊騎邊喝,才是老練車友的招式。以下為安全及相關注意事項:

 

(1)取水壺前,先行查看前方路況及後方來車狀況。

 

(2)雙眼看前方,上下腳,停止踩踏,以下腳側的手伸拿水壺,插入嘴巴的側邊,因為正面喝水會妨礙視線而釀禍。用嘴咬拉開嘴頭,用手擠壓水壺喝水。

 

(3)一部單車通常可裝有二個水壺(650cc×2),以每個小時固定喝一壺的習慣,就不會有進入脫水的窘境。

 

(4)也可以養成每15分鐘就喝兩口水(一口約50cc),每次先潤嘴唇,再分三次吞下,持續的補水才是王道。

 

(5)9至16℃的水溫,是最快速通過胃,並且最容易被大腸吸收的溫度。

 

(6)道路封閉的國際賽事,補給水往往會在「補給區」負責補給選手,車手會退到教練車旁,從駕駛座的教練的手上,右手反抓住水壺,約2秒互相確認後,教練才放手。整個過程,車手只盯住前方不眨眼。獲得補給任務的選手,至少會帶走6支水壺及能量包,去支援另外三位的本命選手。

 

除了水分也要補充電解質

 

如果喝了水後,嘴巴仍感覺有些欠東西的感覺時,那肯定需再補充電解質,即能溶解於水中導電的化合物:鈉、鎂、鈣、鉀、磷等,這些礦物質主要是協助神經的運作,並維持體液的平衡,以及調控肌肉運動的電解質。當大量流失去電解質與水分時,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輕度症狀為口乾舌燥,持續惡化則會導致肌肉抽搐、胃痙攣等症狀,故需要同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食用塩錠補充鈉,吃香蕉補充鉀,還有運動飲料,都是很方便的手段,請先比較內含的成份,再決定採購,而且平日就需使用以習慣之。校長騎車後休息時,常喝咖啡或啤酒酒,並在上頭撒上鹽巴,可以立即改善口感、補充身體所需。


相機常見問題解答 #18:如何利用高速連拍巧妙凝住瞬間

老蔡(caihairao)

2024/11/08 19:28:43

發文

#6203418 IP 103.148.*.*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2 14:27:35

發文IP 103.148.*.*

對於拍攝如快速運動中得分的一刻或當飛機降落的時候等決定性的瞬間,連拍是必要的攝影技巧。讓我們透過例子發掘一些秘訣吧。

 

情景一:會出現快速爆發的體育運動

在劍擊中,動作十分快速,令凝住瞬間甚具挑戰性。單靠使用高速的快門速度並不足夠!這張相片於Yuki Ota在亞運會外圍賽在對手身上取得一分時所拍。拍攝他們的回合時,我們使用了高速連拍來捕捉兩位劍手刺向對方的瞬間。

 

拍攝相片

我們把正在追蹤的劍手擺放於畫面右方,並以人工伺服自動對焦鎖定焦點。我們將注意力集中於劍手肩膊,當我們認為他準備出擊時便按下快門按鈕。這時候的秘訣是在我們認為他準備移動時觸發快門連續釋放,而非等待看到他移動。這樣做會有更大機會捕捉到決定性的瞬間。以下是我們拍到的相片,當中以第二張為最佳。

 

1.

 

2.最佳相片

 

3.

EOS-1D X/EF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x/焦距:200毫米/手動曝光(f/4、1/800秒)/ISO 6400/白平衡:自動自動

 

秘訣: 以在第二幀或之後拍到最佳相片為目標

使用連拍模式來拍攝快速體育運動時,在注意到要拍攝的瞬間時才按下快門按鈕便會太遲。因此,您可以把第一幀相片視為要刪除的一幀,拍攝時期望第二幀或之後的相片會是最佳相片。

第一幀

對體育攝影感興趣嗎? 以下是一些Howie Choo給新晉體育攝影師的秘訣(英文版)。 

 

情景二:即將降落的飛機

EOS 7D Mark II/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焦距:400距離(640毫米等效)/手動曝光(f/8、1/1250秒)/ISO 200/白平衡:自動

這艘客機降落於跑道時,我在輪胎開始冒煙的一刻從大阪國際機場附近的著名拍攝位置千里川拍照。以上便是所有連拍相片中最佳的一幀,似乎能夠傳遞輪胎發出的尖銳聲音和反向推力引起的振動。

拍攝相片

拍攝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煙霧時,輪胎的位置會因飛機型號而不同,降落的時機亦會取決於風向,因此最好在飛機離地只餘數吋時按下快門按鈕,開始進行連拍。在這幅精選照片中,前輪還未與跑道接觸。擾流器從飛機機翼展開的一刻亦被我們捕獲。

此外,為了加強輪胎煙霧的效果,不妨為飛機拍攝特寫。跑道與拍攝位置之間通常有些距離,因此您需要一支約600毫米的遠攝鏡頭。

對於拍攝如快速運動中得分的一刻或當飛機降落的時候等決定性的瞬間,連拍是必要的攝影技巧。讓我們透過例子發掘一些秘訣吧。關於美國黑金一些成分功效,都分享跟各位男性了,要有這方面的購買需要,可以在正規的官網上購買,不僅保質保量,而且還承諾假一賠十。今天藥師就分享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美國黑金哪裡買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美國黑金哪裡買?醫師分享三大購買聚道!

 

情景一:會出現快速爆發的體育運動

在劍擊中,動作十分快速,令凝住瞬間甚具挑戰性。單靠使用高速的快門速度並不足夠!這張相片於Yuki Ota在亞運會外圍賽在對手身上取得一分時所拍。拍攝他們的回合時,我們使用了高速連拍來捕捉兩位劍手刺向對方的瞬間。

 

拍攝相片

我們把正在追蹤的劍手擺放於畫面右方,並以人工伺服自動對焦鎖定焦點。我們將注意力集中於劍手肩膊,當我們認為他準備出擊時便按下快門按鈕。這時候的秘訣是在我們認為他準備移動時觸發快門連續釋放,而非等待看到他移動。這樣做會有更大機會捕捉到決定性的瞬間。以下是我們拍到的相片,當中以第二張為最佳。

 

1.

 

2.最佳相片

 

3.

EOS-1D X/EF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x/焦距:200毫米/手動曝光(f/4、1/800秒)/ISO 6400/白平衡:自動自動

 

秘訣: 以在第二幀或之後拍到最佳相片為目標

使用連拍模式來拍攝快速體育運動時,在注意到要拍攝的瞬間時才按下快門按鈕便會太遲。因此,您可以把第一幀相片視為要刪除的一幀,拍攝時期望第二幀或之後的相片會是最佳相片。

第一幀

對體育攝影感興趣嗎? 以下是一些Howie Choo給新晉體育攝影師的秘訣(英文版)。 

 

情景二:即將降落的飛機

EOS 7D Mark II/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焦距:400距離(640毫米等效)/手動曝光(f/8、1/1250秒)/ISO 200/白平衡:自動

這艘客機降落於跑道時,我在輪胎開始冒煙的一刻從大阪國際機場附近的著名拍攝位置千里川拍照。以上便是所有連拍相片中最佳的一幀,似乎能夠傳遞輪胎發出的尖銳聲音和反向推力引起的振動。

拍攝相片

拍攝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煙霧時,輪胎的位置會因飛機型號而不同,降落的時機亦會取決於風向,因此最好在飛機離地只餘數吋時按下快門按鈕,開始進行連拍。在這幅精選照片中,前輪還未與跑道接觸。擾流器從飛機機翼展開的一刻亦被我們捕獲。

此外,為了加強輪胎煙霧的效果,不妨為飛機拍攝特寫。跑道與拍攝位置之間通常有些距離,因此您需要一支約600毫米的遠攝鏡頭。


飛鳥好好拍:相機設定好,成功機會大

老蔡(caihairao)

2024/11/08 15:27:45

發文

#6203414 IP 103.148.*.*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2 14:27:15

發文IP 104.214.*.*

  1. 拍攝鳥類要把焦點對準鳥兒並不容易。EOS R5 和 EOS R6 配置的新系統 EOS iTR AF X 輕易就能偵測出鳥類的身體、頭部甚至是眼睛。不過,有的場景還是不容易處理,因此從選單上做一些更改,可能可以改進拍攝效果。專業攝影師 Neo Ng 熱愛拍攝動態照片,他在拍攝體育運動主題之外,閒暇時常到處跑,尋找鳥兒飛撲狩獵的英姿。這裡他就給大家提供自己的一點心得。(撰文:Neo Ng)

     

    攝影前準備:效果最好的基本設定

    攝影領域不同,理想的設定也就不同。EOS R5 和 EOS R6 等高階相機強就強在這裡:很多時候都能針對不一樣的場景和偏好來客制化設定。

    拍攝振翅高飛或俯衝猛撲的鳥類還有其他動作迅速又無法預料的主體時,每個剎那都是那麼重要。EOS R5、EOS R6 和 EOS-1D X Mark III 等型號速度已經很快,自動對焦實力也很出色。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能做幾個調整,減少相機延緩的可能哦!這裡就是幾個例子:

    - 使用手動或快門先決自動曝光(Tv模式)拍攝,並固定 ISO 感光度

    使用自動曝光模式時,相機就需要不斷計算最好的曝光程度。相機的反應儘管就慢那麼不到一秒,但大家都知道,拍攝時的瞬間是多麼珍貴。如果是無反光鏡相機,這也會導致電子觀景器在更新實時顯像時反應遲緩。要減少所佔據的處理速度,最好還是用上全手動模式。

    當然,有的場景,比如鳥兒從亮處飛到暗處時,自動曝光模式還是很有用的。這樣的話,就使用 Tv 模式來保持快速快門,不過可以人手設定 ISO 感光度,而不用自動 ISO 設定。相機雖然還是需要更新電子觀景器的顯像,不過至少它就不用不斷重新計算最好的 ISO 感光度了。 


    - 關閉高 ISO 感光度消除雜訊功能

    拍攝時需要非常快的快門,所以最好能先設定 高 ISO 感光度。不過,不關閉高 ISO 感光度消除雜訊功能也就意味著相機需要減少雜訊,因此而減慢連拍速度,而致錯失某些鏡頭。綜上所述,相機高超的 ISO 感光度實力可是非常得力的助手哦!


    - 關閉連續自動對焦功能

    連續自動對焦功能(不同於伺服自動對焦模式),相機在拍攝者按下按鈕開始自動對焦前,就已經開始偵測焦點。到相機的自動對焦選單裡把這項功能關閉,就能減少耗電。


    - 無反光鏡相機:關閉「影像檢視」,電子觀景器顯示表現設為「順滑」

    這一來,在電子觀景器看到的顯像就更能緊跟實際發生的動態了。

    也別忘了以下各點!

    以下說的都是鳥類和野生動物拍攝的基本設定,但經常都會忘掉:


    - 要偵測的主體:動物

    拍攝貓狗鳥類時,記得要轉到「動物」,才更能認出主體。


    - 眼睛偵測:啟用

    這個功能一般預設為關閉,所以要看看它啟用了沒!


    - 自動對焦:伺服自動對焦

    啟用這一模式後,只要半按快門或是按下 AF ON(自動對焦啟用)按鈕,相機就會把焦點一直對準移動的主體,這時對焦點是藍色而非綠色。


    - 鏡頭影像穩定 – 關閉(接上三腳架時能拍出更清晰的效果)。

    設定好上面的各項以後,其他方面的設定就得看實際面對的場景了。接下來,我會給三種鳥類飛行場景推薦設定方法。

     

    場景 1 :水禽振翅飛離水面

     

    EOS R5 + EF600mm f/4L III USM @ f/4、1/4000 秒、 ISO 1000
    小鸊鷉

    如果大家才剛開始拍攝飛行的鳥類,那或許可以先從游禽先著手,這會比較容易。遊禽很容易看到,而且游動方向也能預測,對焦自然也比較容易。不過,遊禽倏地加速、從水上起飛時就是另一回事了。


    主要的自動對焦設定 :

    - 自動對焦方法:臉部偵測 + 主體追蹤優先
    - 伺服自動對焦功能:“Accel./Decel. Tracking” 「加速/減速追蹤」設為 +1 或 +2


    技巧:

    使用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在鳥兒游泳時鎖定牠,然後一直追蹤直到鳥兒起飛。


    好用設定1: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

    相機的預設設定(「自動」)會在整片自動對焦區域找尋最好的自動對焦點。設定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則會讓相機「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尋找,這就加快了過程。


    步驟 1 :在自動對焦選單裡尋找這一項:


    步驟 2 :選擇選單的第二項。

    這個選項能保持同一個自動對焦點,即使從臉部偵測 + 主體追蹤優先模式轉到另一個自動對焦模式也是如此。


    步驟 3 :把自動對焦點放到主體上。

    中間的小框就是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把小框放到鳥兒之上,半按快門或是按下 AF ON(自動對焦啟用)按鈕。然後,相機就可以輕易找到主體,焦點一對準,小框就變成藍色。視乎主體的大小,小框的尺寸也可能有變。接下來,只要讓鳥兒處於框裡就行了。

     

    小秘訣:把自動對焦點重新設定,放到中心位置

    有時因為之前所拍的照片影響,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在拍攝開始時可能不會處在中心位置。EOS R5 和 EOS R6 則預設成,按一下多功能控制器就能把自動對焦點重設到中心。我們也可以選定其他按鈕作為快捷鍵。


    好用設定2:伺服自動對焦功能 - “Accel./Decel. Tracking” 「加速/減速追蹤」設為 +1 或 +2

    因為主體起飛、速度陡然加快,就需要加速追蹤。我用的是伺服自動對焦 Case 3,如果附近有別的物體可能分散注意力,最好還是減低預設的追蹤靈敏度。此外,也可以選用 Case 4。

    EOS R5 + EF600mm f/4L IS III USM @ f/4、1/1000 秒、ISO 1000

     

    2.  嬌小伶俐、飛行超快的鳥兒在著陸的一剎那

    EOS R5 + EF600mm f/4L IS III USM @ f/4、1/3200 秒、ISO 1600, EV -1
    普通翠鳥 

    翠鳥之類的鳥兒體型嬌小、飛得又快,要預知牠們在哪兒停下確實很難。不過觀察久了,就能更有把握預知牠們會停在什麼地方。鳥兒停下之前的姿態,如果能拍下的話,也是很特別的!


    主要的自動對焦設定 :

    - 自動對焦方法:臉部偵測 + 主體追蹤優先或區域自動對焦
    - 伺服自動對焦功能:Case 3


    技巧:

    使用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來預先對焦於我們認為鳥兒會停下的區域。


    好用設定1:自動對焦 Case 3

    如果在伺服自動對焦 Case 3 中使用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來預先對焦,則這項設定能很好地搭配。只要鳥兒進入自動對焦點,自動對焦會更輕易找出和加以鎖定。


    好用設定2:區域自動對焦/大區域自動對焦

    如果背景有雜物,想要減少焦點一直移動的情形,那就可以轉到區域自動對焦,就能限制自動對焦的區域。不過,這個模式就沒有動物眼睛偵測功能了。

    區域自動對焦模式中,相機只會在白色框內偵測自動對焦點。活躍的自動對焦點會顯現為藍色框。大區域自動對焦模式,顧名思義,自動對焦框就更大了。


    EOS R5 + EF600mm f/4L IS III USM @ f/4、1/3200 秒、ISO 1600、EV -1

    不如試用上面的設定,動手給這張佳作拍一張自家加強版?

     

    場景 3 :中間隔著另一隻鳥兒

    EOS R5 + EF300mm f/2.8L IS II USM @ f/3.5、1/5000 秒、ISO 400
    黑枕燕鷗 

    燕鷗多半成群捕魚,捕獵時的飛行軌跡變幻不定,因此即使鎖定其中一隻燕鷗,拍攝當中也可能會有其他鳥兒穿插其間,影響效果。

  1. 拍攝鳥類要把焦點對準鳥兒並不容易。EOS R5 和 EOS R6 配置的新系統 EOS iTR AF X 輕易就能偵測出鳥類的身體、頭部甚至是眼睛。

    患者在服用奇力片一段時間後,每次在進行性行為都感覺如同十八歲,陰莖會自然勃起,之前三分鐘,現在每次都能堅持半個小時,而且服用之後任何的副作用,相信在進過我長期的保養下不用依靠奇力片也能堅持30分鐘,徹底治療好性疾病。

    總之不管你信譽不信這都是事實,韓國奇力片確實有這樣的作用,好的產品並不是說的天花亂墜,而是靠經驗得出結論。今天藥師就分享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奇力片真假辨識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奇力片真假辨識?辨別|奇力片官網教你四個方法辨別真偽奇力片!

    不過,有的場景還是不容易處理,因此從選單上做一些更改,可能可以改進拍攝效果。專業攝影師 Neo Ng 熱愛拍攝動態照片,他在拍攝體育運動主題之外,閒暇時常到處跑,尋找鳥兒飛撲狩獵的英姿。這裡他就給大家提供自己的一點心得。(撰文:Neo Ng)

     

    攝影前準備:效果最好的基本設定

    攝影領域不同,理想的設定也就不同。EOS R5 和 EOS R6 等高階相機強就強在這裡:很多時候都能針對不一樣的場景和偏好來客制化設定。

    拍攝振翅高飛或俯衝猛撲的鳥類還有其他動作迅速又無法預料的主體時,每個剎那都是那麼重要。EOS R5、EOS R6 和 EOS-1D X Mark III 等型號速度已經很快,自動對焦實力也很出色。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能做幾個調整,減少相機延緩的可能哦!這裡就是幾個例子:

    - 使用手動或快門先決自動曝光(Tv模式)拍攝,並固定 ISO 感光度

    使用自動曝光模式時,相機就需要不斷計算最好的曝光程度。相機的反應儘管就慢那麼不到一秒,但大家都知道,拍攝時的瞬間是多麼珍貴。如果是無反光鏡相機,這也會導致電子觀景器在更新實時顯像時反應遲緩。要減少所佔據的處理速度,最好還是用上全手動模式。

    當然,有的場景,比如鳥兒從亮處飛到暗處時,自動曝光模式還是很有用的。這樣的話,就使用 Tv 模式來保持快速快門,不過可以人手設定 ISO 感光度,而不用自動 ISO 設定。相機雖然還是需要更新電子觀景器的顯像,不過至少它就不用不斷重新計算最好的 ISO 感光度了。 


    - 關閉高 ISO 感光度消除雜訊功能

    拍攝時需要非常快的快門,所以最好能先設定 高 ISO 感光度。不過,不關閉高 ISO 感光度消除雜訊功能也就意味著相機需要減少雜訊,因此而減慢連拍速度,而致錯失某些鏡頭。綜上所述,相機高超的 ISO 感光度實力可是非常得力的助手哦!


    - 關閉連續自動對焦功能

    連續自動對焦功能(不同於伺服自動對焦模式),相機在拍攝者按下按鈕開始自動對焦前,就已經開始偵測焦點。到相機的自動對焦選單裡把這項功能關閉,就能減少耗電。


    - 無反光鏡相機:關閉「影像檢視」,電子觀景器顯示表現設為「順滑」

    這一來,在電子觀景器看到的顯像就更能緊跟實際發生的動態了。

    也別忘了以下各點!

    以下說的都是鳥類和野生動物拍攝的基本設定,但經常都會忘掉:


    - 要偵測的主體:動物

    拍攝貓狗鳥類時,記得要轉到「動物」,才更能認出主體。


    - 眼睛偵測:啟用

    這個功能一般預設為關閉,所以要看看它啟用了沒!


    - 自動對焦:伺服自動對焦

    啟用這一模式後,只要半按快門或是按下 AF ON(自動對焦啟用)按鈕,相機就會把焦點一直對準移動的主體,這時對焦點是藍色而非綠色。


    - 鏡頭影像穩定 – 關閉(接上三腳架時能拍出更清晰的效果)。

    設定好上面的各項以後,其他方面的設定就得看實際面對的場景了。接下來,我會給三種鳥類飛行場景推薦設定方法。

     

    場景 1 :水禽振翅飛離水面

     

    EOS R5 + EF600mm f/4L III USM @ f/4、1/4000 秒、 ISO 1000
    小鸊鷉

    如果大家才剛開始拍攝飛行的鳥類,那或許可以先從游禽先著手,這會比較容易。遊禽很容易看到,而且游動方向也能預測,對焦自然也比較容易。不過,遊禽倏地加速、從水上起飛時就是另一回事了。


    主要的自動對焦設定 :

    - 自動對焦方法:臉部偵測 + 主體追蹤優先
    - 伺服自動對焦功能:“Accel./Decel. Tracking” 「加速/減速追蹤」設為 +1 或 +2


    技巧:

    使用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在鳥兒游泳時鎖定牠,然後一直追蹤直到鳥兒起飛。


    好用設定1: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

    相機的預設設定(「自動」)會在整片自動對焦區域找尋最好的自動對焦點。設定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則會讓相機「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尋找,這就加快了過程。


    步驟 1 :在自動對焦選單裡尋找這一項:


    步驟 2 :選擇選單的第二項。

    這個選項能保持同一個自動對焦點,即使從臉部偵測 + 主體追蹤優先模式轉到另一個自動對焦模式也是如此。


    步驟 3 :把自動對焦點放到主體上。

    中間的小框就是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把小框放到鳥兒之上,半按快門或是按下 AF ON(自動對焦啟用)按鈕。然後,相機就可以輕易找到主體,焦點一對準,小框就變成藍色。視乎主體的大小,小框的尺寸也可能有變。接下來,只要讓鳥兒處於框裡就行了。

     

    小秘訣:把自動對焦點重新設定,放到中心位置

    有時因為之前所拍的照片影響,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在拍攝開始時可能不會處在中心位置。EOS R5 和 EOS R6 則預設成,按一下多功能控制器就能把自動對焦點重設到中心。我們也可以選定其他按鈕作為快捷鍵。


    好用設定2:伺服自動對焦功能 - “Accel./Decel. Tracking” 「加速/減速追蹤」設為 +1 或 +2

    因為主體起飛、速度陡然加快,就需要加速追蹤。我用的是伺服自動對焦 Case 3,如果附近有別的物體可能分散注意力,最好還是減低預設的追蹤靈敏度。此外,也可以選用 Case 4。

    EOS R5 + EF600mm f/4L IS III USM @ f/4、1/1000 秒、ISO 1000

     

    2.  嬌小伶俐、飛行超快的鳥兒在著陸的一剎那

    EOS R5 + EF600mm f/4L IS III USM @ f/4、1/3200 秒、ISO 1600, EV -1
    普通翠鳥 

    翠鳥之類的鳥兒體型嬌小、飛得又快,要預知牠們在哪兒停下確實很難。不過觀察久了,就能更有把握預知牠們會停在什麼地方。鳥兒停下之前的姿態,如果能拍下的話,也是很特別的!


    主要的自動對焦設定 :

    - 自動對焦方法:臉部偵測 + 主體追蹤優先或區域自動對焦
    - 伺服自動對焦功能:Case 3


    技巧:

    使用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來預先對焦於我們認為鳥兒會停下的區域。


    好用設定1:自動對焦 Case 3

    如果在伺服自動對焦 Case 3 中使用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來預先對焦,則這項設定能很好地搭配。只要鳥兒進入自動對焦點,自動對焦會更輕易找出和加以鎖定。


    好用設定2:區域自動對焦/大區域自動對焦

    如果背景有雜物,想要減少焦點一直移動的情形,那就可以轉到區域自動對焦,就能限制自動對焦的區域。不過,這個模式就沒有動物眼睛偵測功能了。

    區域自動對焦模式中,相機只會在白色框內偵測自動對焦點。活躍的自動對焦點會顯現為藍色框。大區域自動對焦模式,顧名思義,自動對焦框就更大了。


    EOS R5 + EF600mm f/4L IS III USM @ f/4、1/3200 秒、ISO 1600、EV -1

    不如試用上面的設定,動手給這張佳作拍一張自家加強版?

     

    場景 3 :中間隔著另一隻鳥兒

    EOS R5 + EF300mm f/2.8L IS II USM @ f/3.5、1/5000 秒、ISO 400
    黑枕燕鷗 

    燕鷗多半成群捕魚,捕獵時的飛行軌跡變幻不定,因此即使鎖定其中一隻燕鷗,拍攝當中也可能會有其他鳥兒穿插其間,影響效果。


靈活把玩光線,是手機攝影最富樂趣的拍攝手法之一!

老蔡(caihairao)

2024/11/07 15:07:25

發文

#6203396 IP 104.214.*.*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1 14:28:55

發文IP 103.148.*.*

不久以前陸劇繁花熱播,引起大家的廣泛討論;劇中許多場景的構圖、光線用光技巧精湛,非常值得攝影新手觀摩學習。

說到攝影的光線運用,在古典繪畫領域有許多大師的觀念,直接間接地影響了現代攝影人;例如達文西、卡拉瓦喬、維梅爾、林布蘭特。

卡拉瓦喬是17世紀的義大利畫家,他的一生波濤迭起爭議不斷。他提出了「明暗對照法」,把大量暗影帶進畫中,藉著高度的明暗反差,提高了畫面的張力,帶來戲劇性的視覺效果。這種光線運用方式,影響了不少現代攝影人,在很多人像、街拍作品中,都可看到這種理念的呈現;相信大家也在繁花劇中,看到許多類似的畫面。

維梅爾是17世紀荷蘭畫家,他的代表作就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在維美爾的畫中,經常可看到他用斜側方的窗光,細膩的描寫物體表面的質地、層次感,讓整個畫面顯得既真實又美麗,例如「倒牛奶的女僕」。

而他那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無論是少女的眼珠、嘴唇、臉頰,或者耳際的珍珠,都可看到很細緻的光線流淌痕跡,呈現出極致的美。在我的人像課程中,就常以這幅畫為範例,說明如何讓人物呈現立體、顯瘦的效果。

林布蘭特也是17世紀荷蘭畫家,他的代表作是「夜巡」、「解剖課」以及一些人物肖像。在他的畫中,有很多從高角度斜側方射入的光線,讓人物五官突出,畫面變得很有立體感,呈現出很特殊的氛圍。即便到了現代時尚人像攝影,也有很多人模仿他的用光技巧,在人物臉部的陰暗側打出倒三角形的亮塊,稱這種採光方式為「林布蘭特光」。

攝影的確是光線的遊戲,靈活把玩光線,讓攝影有無限可能。有一位攝影朋友說:「攝影不能僅止於「看到甚麼,就拍甚麼」;而是要「想到甚麼,就拍甚麼」;前者只是紀錄,後者才是創作。

關於這點,我們一起努力吧。

不久以前陸劇繁花熱播,引起大家的廣泛討論;劇中許多場景的構圖、光線用光技巧精湛,非常值得攝影新手觀摩學習。

最後醫師還提醒大家,在服用威而鋼類藥物時,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或者副作用比較明顯嚴重,需要到醫院及時就診接受及時的治療,威而鋼是藥物,每個人體質都不同難免有過激反應的誕生,我們既要重視每一次性生活的質量,更要重視我們的身體健康。

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威而鋼dcard心得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威而鋼dcard心得|醫師真實分享患者心得!

說到攝影的光線運用,在古典繪畫領域有許多大師的觀念,直接間接地影響了現代攝影人;例如達文西、卡拉瓦喬、維梅爾、林布蘭特。

卡拉瓦喬是17世紀的義大利畫家,他的一生波濤迭起爭議不斷。他提出了「明暗對照法」,把大量暗影帶進畫中,藉著高度的明暗反差,提高了畫面的張力,帶來戲劇性的視覺效果。這種光線運用方式,影響了不少現代攝影人,在很多人像、街拍作品中,都可看到這種理念的呈現;相信大家也在繁花劇中,看到許多類似的畫面。

維梅爾是17世紀荷蘭畫家,他的代表作就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在維美爾的畫中,經常可看到他用斜側方的窗光,細膩的描寫物體表面的質地、層次感,讓整個畫面顯得既真實又美麗,例如「倒牛奶的女僕」。

而他那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無論是少女的眼珠、嘴唇、臉頰,或者耳際的珍珠,都可看到很細緻的光線流淌痕跡,呈現出極致的美。在我的人像課程中,就常以這幅畫為範例,說明如何讓人物呈現立體、顯瘦的效果。

林布蘭特也是17世紀荷蘭畫家,他的代表作是「夜巡」、「解剖課」以及一些人物肖像。在他的畫中,有很多從高角度斜側方射入的光線,讓人物五官突出,畫面變得很有立體感,呈現出很特殊的氛圍。即便到了現代時尚人像攝影,也有很多人模仿他的用光技巧,在人物臉部的陰暗側打出倒三角形的亮塊,稱這種採光方式為「林布蘭特光」。

攝影的確是光線的遊戲,靈活把玩光線,讓攝影有無限可能。有一位攝影朋友說:「攝影不能僅止於「看到甚麼,就拍甚麼」;而是要「想到甚麼,就拍甚麼」;前者只是紀錄,後者才是創作。

關於這點,我們一起努力吧。


【手機攝影教室】別急著收起手機,陰天也是另一種影像創作的最佳時機

老蔡(caihairao)

2024/11/07 15:03:10

發文

#6203395 IP 103.148.*.*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1 14:28:10

發文IP 103.148.*.*

相信許多人只要出門看到陽光被雲層遮擋,拍照的動力頓時就少了一半。的確,陰天拍照會限制了拍攝的題材和表現技巧;但也不是都不能拍照;若能稍微用點心思,陰天還是可以拍出好照片。

台灣近期屬於梅雨季節,天氣陰霾,既潮濕又悶熱,很難拍出好照片。以最近一週的台北來說,即使不下雨,太陽也是被厚厚的雲層遮蔽;拍出的照片顯得晦暗沉悶,由於缺乏適當的對比,很難呈現鮮明亮麗的色調和色彩。

的確,陰天拍照會限制了拍攝的題材和表現技巧;但也不是都不能拍照;若能稍微用點心思,陰天還是可以拍出好照片。而關於陰天拍照,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選擇適合陰天的題材

例如陰天拍攝溪流瀑布,因為光線柔和,亮部水花比較不會過曝,減光問題也變得容易。而陰天拍攝人像,適度選擇光位,可輕易拍出對比柔和、皮膚白皙的照片。建議大家,陰天盡量多拍小格局的場景,相對而言,比較不受天候影響。

二、關閉手機HDR功能

手機的HDR會降低對比,比較不適合陰天使用,建議暫時關閉。

三、可用人工打光

拍攝小區域、近距離場景時,可用人工光源補光(手電筒、LED補光燈),打出適當的對比。

四、後製時適度調高對比

後製提高對比,或調低暗部,可以呈現適當反差,讓照片變得更立體。

相信許多人只要出門看到陽光被雲層遮擋,拍照的動力頓時就少了一半。的確,陰天拍照會限制了拍攝的題材和表現技巧;切記,使用說明說上寫了,威而鋼的安全服藥劑量,一天不能超過兩次,一次不建議超過100mg。小心還沒預防高山病,就因為吃了太多威而鋼而猝死了。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威而鋼dcard心得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威而鋼dcard心得|醫師真實分享患者心得!)但也不是都不能拍照;若能稍微用點心思,陰天還是可以拍出好照片。

台灣近期屬於梅雨季節,天氣陰霾,既潮濕又悶熱,很難拍出好照片。以最近一週的台北來說,即使不下雨,太陽也是被厚厚的雲層遮蔽;拍出的照片顯得晦暗沉悶,由於缺乏適當的對比,很難呈現鮮明亮麗的色調和色彩。

的確,陰天拍照會限制了拍攝的題材和表現技巧;但也不是都不能拍照;若能稍微用點心思,陰天還是可以拍出好照片。而關於陰天拍照,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選擇適合陰天的題材

例如陰天拍攝溪流瀑布,因為光線柔和,亮部水花比較不會過曝,減光問題也變得容易。而陰天拍攝人像,適度選擇光位,可輕易拍出對比柔和、皮膚白皙的照片。建議大家,陰天盡量多拍小格局的場景,相對而言,比較不受天候影響。

二、關閉手機HDR功能

手機的HDR會降低對比,比較不適合陰天使用,建議暫時關閉。

三、可用人工打光

拍攝小區域、近距離場景時,可用人工光源補光(手電筒、LED補光燈),打出適當的對比。

四、後製時適度調高對比

後製提高對比,或調低暗部,可以呈現適當反差,讓照片變得更立體。


山路下坡這樣騎!

老蔡(caihairao)

2024/11/06 21:18:18

發文

#6203383 IP 103.148.*.*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0 14:28:27

發文IP 103.148.*.*

台灣車友熱衷於前往征服那一座座高山,然而比起上山時的熱血爬坡,其實更需要技術、更容易發生意外或受傷的,是在下山時的下坡路段,必須擁有正確的技巧和觀念,保護自己也保障他人的安全,讓整個山路騎乘的環境及風氣都跟著提昇。本期《單車誌》邀請申騰美利達車隊車手黃亭茵及劉恩杰,帶領傳授讀者下坡的要領及必備的知識,讓大家安全駕馭下坡路。

 

下坡意外的原因

 

不論是誰或多或少都有下坡摔車的經驗,而下坡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原因,黃亭茵有粉紅小鋼炮之稱的國手指出,最常見的原因多是速度太快,對自己太有信心,無法順利過彎,或是在大集團下坡時跟得太近,煞車不及追撞前方!另外一種狀況就是路況不佳,遇到坑洞或障礙彈起未救回,車子重心偏離就會摔車,像是台灣很常見的水溝蓋以及分向線上面的鴕鳥蛋(道路反光標記),或是路邊的小碎石也有可能割到輪胎導致破胎的情形,這些突發狀況都有可能導致摔車。國手劉恩杰則提到,台灣的山路在下雨的時候地上會濕滑長青苔,輪胎與地面的摩擦係數降低容易導致打滑,這時如果又加上緊張,把煞車直接按死,摔車就在所難免。

 

正確使用煞車

 

前面提到把煞車按死是危險的作法,究竟要怎麼使用煞車才能安全順利下坡呢?劉恩杰分享自己的方式,針對長距離下坡,會在看到轉彎時用點煞去做過彎,煞車降速的同時也是為了增加反應時間。黃亭茵則提醒,要盡量避免緊急的死煞,瞬間降速降太多會有翻車的情況,後輪會往上跳起造成意外,點煞的功用是讓下坡速度維持,順順的降到可以過彎的速度,煞車輕輕的點即可。另外要格外注意的是,下坡煞車主要是靠後輪煞車,前煞頂多是含著,雖然前煞制動力大於後煞,但後輪煞死撇輪的狀況,還是比前輪煞死造成的前翻,要容易救回,後煞是較安全的選擇。

 

 

▲輕輕的點煞來漸進的降低車速。

 

騎乘姿勢要領

 

針對下坡時的騎乘姿勢,黃亭茵解釋,首先是身體的重心,平路時重心在前面,衝刺重心會更往前,而下坡時速度很快,重心要放在後面,穩住車身重心,簡單的說就是屁股坐後面一點。再來是腳與踏板的位置,在連續過彎時,踏板盡量保持水平而不是垂直的狀態,才不會踏板卡到地板導致意外發生,或是在右彎時抬右腳、左彎抬左腳,一樣避免卡到地板,另一隻腳伸直則可以更容易抓穩重心。

 

 

▲重心放在後面來穩住車身。

 

 

▲踏板保持水平可以避免過彎時卡到路面。

 

手部抓握的部分,手指分別扣在把手及煞變把上,黃亭茵說明,速度比較慢一點的下坡多半是握上面握把比較多,身體比較高,相對在看前方的視線會比較遠,在下坡彎道時可以比較好做準備,速度也不會這麼快,新手建議優先選擇握上把。而如果追求速度更快,像是自行車賽事中的選手都會握下把,可以壓低身體降低風阻,速度會非常快,而且重心比較好移動,龍頭轉動時較順暢。

 

下坡遇障礙

 

下坡遇到障礙物或非平坦路面時,黃亭茵說,千萬不要緊急煞車,不要用力的按死,手可以慢慢的出力去煞,讓速度慢慢的減低下來,同時謹記重心在後、手把抓穩、肩膀放輕鬆、雙腳踏板踩到平行處,直接壓過障礙,除非障礙物真的非常巨大,否則不必刻意去閃躲,震動過了就過了。而在遇到鴕鳥蛋時,則可以用前輪去閃開,後輪壓過去沒關係,更高階的選手是用前輪往上抬,用跳的方式過去,而這些判斷都需要經驗,需要多加練習並保持冷靜。

 

 

▲手把抓穩、肩膀放鬆,順順的壓過障礙。

 

下坡過彎解析

 

劉恩杰建議,大原則就是由外切內,且初學者能慢就慢,同時不要超過分向線,要注意對象的來車,不要賭命騎到對向道,才能有安全保障,黃亭茵補充說明,首先要看路況,去看路面的大小是寬或窄,同時速度一定要在能掌控的範圍內,針對路線選擇,唯一最不能做的是由內切外,離心力會讓身體往外掃出去,那就一定是摔車了。另外是手把永遠要抓穩,而且不要抓得太緊,在可以控制龍頭的狀況下握穩。

 

 

▲過彎的大原則是外切內並提早準備。

 

下坡過彎真的要很注意,因為就連專家高手也都可能狀況連連,劉恩杰分享一次比賽經驗,在過一個90度的彎時,在沒有減速的情況下,剛好行經白線上面的積水,整個人就往外滑出去,對此黃亭茵說道,她在發現是90度的轉彎時,會提早切到很外面,來做外切內,如果還走在中間或是內側,離心力就會大到讓車無法控制,而且90度的彎沒有緩衝空間,彎的過去就會過去,彎不過去就是犁田。

 

控制速度、保持冷靜,不要按死握死,同時確認前後方的車輛和對向來車等路況,並且多加練習讓一切判斷變成一種本能,才是變成下坡達人的不二法門,下坡這件事掌握的好,下坡才能有安全又爽快的享受,就讓我們賣力登山,平安下山,做個山路好車手。

台灣車友熱衷於前往征服那一座座高山,然而比起上山時的熱血爬坡,其實更需要技術、更容易發生意外或受傷的,是在下山時的下坡路段,必須擁有正確的技巧和觀念,保護自己也保障他人的安全,讓整個山路騎乘的環境及風氣都跟著提昇。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款有效且安全的保健品,不妨考慮一下英國威馬增強丸。祝大家身體健康!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英國威馬怎麼吃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英國威馬怎麼吃?小心壯陽產品吃的不對讓身體產生不良反應!)本期《單車誌》邀請申騰美利達車隊車手黃亭茵及劉恩杰,帶領傳授讀者下坡的要領及必備的知識,讓大家安全駕馭下坡路。

 

下坡意外的原因

 

不論是誰或多或少都有下坡摔車的經驗,而下坡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原因,黃亭茵有粉紅小鋼炮之稱的國手指出,最常見的原因多是速度太快,對自己太有信心,無法順利過彎,或是在大集團下坡時跟得太近,煞車不及追撞前方!另外一種狀況就是路況不佳,遇到坑洞或障礙彈起未救回,車子重心偏離就會摔車,像是台灣很常見的水溝蓋以及分向線上面的鴕鳥蛋(道路反光標記),或是路邊的小碎石也有可能割到輪胎導致破胎的情形,這些突發狀況都有可能導致摔車。國手劉恩杰則提到,台灣的山路在下雨的時候地上會濕滑長青苔,輪胎與地面的摩擦係數降低容易導致打滑,這時如果又加上緊張,把煞車直接按死,摔車就在所難免。

 

正確使用煞車

 

前面提到把煞車按死是危險的作法,究竟要怎麼使用煞車才能安全順利下坡呢?劉恩杰分享自己的方式,針對長距離下坡,會在看到轉彎時用點煞去做過彎,煞車降速的同時也是為了增加反應時間。黃亭茵則提醒,要盡量避免緊急的死煞,瞬間降速降太多會有翻車的情況,後輪會往上跳起造成意外,點煞的功用是讓下坡速度維持,順順的降到可以過彎的速度,煞車輕輕的點即可。另外要格外注意的是,下坡煞車主要是靠後輪煞車,前煞頂多是含著,雖然前煞制動力大於後煞,但後輪煞死撇輪的狀況,還是比前輪煞死造成的前翻,要容易救回,後煞是較安全的選擇。

 

 

▲輕輕的點煞來漸進的降低車速。

 

騎乘姿勢要領

 

針對下坡時的騎乘姿勢,黃亭茵解釋,首先是身體的重心,平路時重心在前面,衝刺重心會更往前,而下坡時速度很快,重心要放在後面,穩住車身重心,簡單的說就是屁股坐後面一點。再來是腳與踏板的位置,在連續過彎時,踏板盡量保持水平而不是垂直的狀態,才不會踏板卡到地板導致意外發生,或是在右彎時抬右腳、左彎抬左腳,一樣避免卡到地板,另一隻腳伸直則可以更容易抓穩重心。

 

 

▲重心放在後面來穩住車身。

 

 

▲踏板保持水平可以避免過彎時卡到路面。

 

手部抓握的部分,手指分別扣在把手及煞變把上,黃亭茵說明,速度比較慢一點的下坡多半是握上面握把比較多,身體比較高,相對在看前方的視線會比較遠,在下坡彎道時可以比較好做準備,速度也不會這麼快,新手建議優先選擇握上把。而如果追求速度更快,像是自行車賽事中的選手都會握下把,可以壓低身體降低風阻,速度會非常快,而且重心比較好移動,龍頭轉動時較順暢。

 

下坡遇障礙

 

下坡遇到障礙物或非平坦路面時,黃亭茵說,千萬不要緊急煞車,不要用力的按死,手可以慢慢的出力去煞,讓速度慢慢的減低下來,同時謹記重心在後、手把抓穩、肩膀放輕鬆、雙腳踏板踩到平行處,直接壓過障礙,除非障礙物真的非常巨大,否則不必刻意去閃躲,震動過了就過了。而在遇到鴕鳥蛋時,則可以用前輪去閃開,後輪壓過去沒關係,更高階的選手是用前輪往上抬,用跳的方式過去,而這些判斷都需要經驗,需要多加練習並保持冷靜。

 

 

▲手把抓穩、肩膀放鬆,順順的壓過障礙。

 

下坡過彎解析

 

劉恩杰建議,大原則就是由外切內,且初學者能慢就慢,同時不要超過分向線,要注意對象的來車,不要賭命騎到對向道,才能有安全保障,黃亭茵補充說明,首先要看路況,去看路面的大小是寬或窄,同時速度一定要在能掌控的範圍內,針對路線選擇,唯一最不能做的是由內切外,離心力會讓身體往外掃出去,那就一定是摔車了。另外是手把永遠要抓穩,而且不要抓得太緊,在可以控制龍頭的狀況下握穩。

 

 

▲過彎的大原則是外切內並提早準備。

 

下坡過彎真的要很注意,因為就連專家高手也都可能狀況連連,劉恩杰分享一次比賽經驗,在過一個90度的彎時,在沒有減速的情況下,剛好行經白線上面的積水,整個人就往外滑出去,對此黃亭茵說道,她在發現是90度的轉彎時,會提早切到很外面,來做外切內,如果還走在中間或是內側,離心力就會大到讓車無法控制,而且90度的彎沒有緩衝空間,彎的過去就會過去,彎不過去就是犁田。

 

控制速度、保持冷靜,不要按死握死,同時確認前後方的車輛和對向來車等路況,並且多加練習讓一切判斷變成一種本能,才是變成下坡達人的不二法門,下坡這件事掌握的好,下坡才能有安全又爽快的享受,就讓我們賣力登山,平安下山,做個山路好車手。


功率訓練對高山騎乘的幫助

老蔡(caihairao)

2024/11/06 21:15:29

發文

#6203382 IP 104.214.*.*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11/10 14:28:59

發文IP 103.148.*.*

身為2024年KOM台灣登山王,常常有人問范永奕「怎樣爬坡才不會累」?他總笑說「爬坡哪有不累的」!即使是他,爬坡也一樣辛苦,尤其是像武嶺這樣的高山,騎車不可能不辛苦,但可以更有效率,尤其是非競賽的車友,如果能用更適合自己的節奏來騎車,也就是要掌握自己的功率,爬坡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簡單來說,騎車就跟跑步很像,如果跑步忽快忽慢,變成間歇跑就會很累;而騎車因為有風阻、坡度的外在因素,所以不可能保持速度的一致,而是要維持出力的一致,也就是踩踏的功率。如果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出力,那麼就會變成間歇,騎起來就會累。

 

 

▲范永奕

 

穩定輸出是重點

 

爬一座40分鐘的山,多數人就是用盡全力騎上去,但這樣一定是最快的嗎?范永奕說,曾經有一位車友在聽完他的分享後,改以控制輸出的方式,穩定地照自己的FTP(臨界功率)去騎,不躁進、不放鬆,居然就破了個人PB(個人最佳成績)。

 

也就是說,如果在一段固定距離的騎乘中 一開始就出太多力,雖然剛開始會覺得比較快,但也會使體力消耗太快,接著速度和輸出功率就會大幅下陂,體力來不及回補,就會變得更慢!所以像計時、三鐵的比賽,強調要維持最大而穩定的功率輸出,選手必須緊盯功率計,讓自己的體力不會用太多、不會太少,準確去掌握,在一場比賽中,剛剛好地把力氣用盡,以得到整體最好的成績。

 

 

▲用更適合自己的節奏來騎車,爬坡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此說來,像是「抽車」這樣的動作,在爬陡坡時站起來踩,雖然那一下子會覺得出力提升了,但其實隨後的速度會掉得更快!如果是在競賽中可能會因為戰術而需要,但若是一般車友以個人最佳成績為目標的話,站起來抽車可能並沒有效率。

 

但隨著路況的轉變,要讓自己維持一定的功率輸出,就必須靠變速系統來調配,所以適合的變速齒比是必需的,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小的超壓縮齒盤,和越來越大的飛輪,就是為了讓使用者在面對陡坡時,能夠不要重踩,用較輕的齒比達到同樣的功率輸出。除了器材上的協助之外,尤其在上上下下的路段騎車時,卻要維持同樣的功率輸出,讓自己騎得更輕鬆,就需要長時間的功率練習。

 

爬坡時要踩高迴轉?

 

又有一派說法,爬坡時要踩高迴轉,像是100轉以上,范永奕曾經聽過也這樣騎過,但事實上就連他也無法踩到100轉來騎上坡,以如此高迴轉速、輕踩來騎車,雖然也可以達到一樣的瓦數,但對於心肺的負擔太大,反而效率會差。此外,范永奕認為,動作速度與準確性是相關聯的,當動作速度快,準確性就差,所以效率也會變差。

 

所以高迴準不等於有效率,車友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迴轉速,但一般人幾乎都以80-90的迴轉速最適合。當然也有車友會問:「為什麼選手的迴轉騎那麼快?」對此范永奕笑說:「因為他是選手啊,層級本來就是不一樣,他所做的訓練,讓他能夠負擔到那樣的迴轉。」而一般人則只要找到自己的「迴轉閾值」,簡單說是就「最適迴轉」即可。

 

控制速度才有最快速度

 

「控制自己的速度,才能有最快的速度。」范永奕說,即使是像他這樣有經驗的車手,如果不去監測、控制自己的功率,同樣會出現功率踩得太高而爆掉,而一旦爆掉之後,就算再把踩踏度降下來,心率也降不下來,出現即使重新讓功率穩定輸出 但心率仍持續上升的狀況。就像多數人在騎車爬坡時,沒有穩定輸出,一剛開始都會急著加速,常會踩太多,於是過一段時間放掉又變太少,接著又加上去…就會造成自己的踩踏強度上上下下,越來越不穩定。

 

這也是功率的重點,就在於對自己的了解,范永奕記得,在某一年的武嶺盃,他才騎到霧社前,就被領先集團超前2分多鐘,他也慌了手腳,擔心會不會追不到?他看了自己功率輸出的狀況,一切符合預期,大約維持在自己100%的ftp輸出,也就是說,他不能硬追上去否則可能爆掉;他心想,如果真的追不上就是自己技不如人了。還好,他保持著最佳狀態,果真一個個追回前面的車手,最後以第二名進入終點。

 

用功率計幫助你完騎武嶺

 

總結來說,當車友更了解自己的功率,可以控制穩定輸出,挑戰高山成功的機率就會更高。所以一般車友若是要以騎完武嶺為目標的話,他只要抓準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功率強度來騎,把自己的輸出控制好,其實幫助就很大了。

 

范永奕認為,因為沒有經過訓練或是沒有使用功率計的人在騎車,往往都是這樣的,看到陡坡會過度出力,像是武嶺中間雖然是一直在爬,但其實還是很多上上下下,如果到霧社前第一個陡坡,就把自己的力氣用光,後面就會沒有力氣了。相反的,控制自己的出力、穩定一點,從進霧社的爬坡,到霧社的平路,都應該維持固定的輸出,減少自己的消耗。

 

當然這都是平時要練習,不是今天裝了功率計,明天到武嶺去騎就行,平時不管在訓練台上,或是家附近的山路都好,透過幾週的反覆騎乘,抓到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功率輸出,再維持這個功率來騎武嶺,就會更容易完成,得到更好的成績。

身為2024年KOM台灣登山王,常常有人問范永奕「怎樣爬坡才不會累」?他總笑說「爬坡哪有不累的」!

男人的陰莖是自尊的象徵,但現代社會中許多男性面臨性功能問題。英國威馬保健壯陽藥品是一款經過臨床試驗且受到百萬人檢測的天然產品,具有改善性功能障礙、增強勃起硬度和持久力的效果。

使用英國威馬能夠重拾男性的自信和魅力,同時對身體健康也有保健作用。根據小編和其他男性朋友的實際使用經驗,英國威馬保健壯陽的效果顯著且可信賴。如果你渴望追求性福和身體健康,英國威馬保健壯陽絕對是你值得考慮的選擇!

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英國威馬怎麼吃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英國威馬怎麼吃?小心壯陽產品吃的不對讓身體產生不良反應!

即使是他,爬坡也一樣辛苦,尤其是像武嶺這樣的高山,騎車不可能不辛苦,但可以更有效率,尤其是非競賽的車友,如果能用更適合自己的節奏來騎車,也就是要掌握自己的功率,爬坡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簡單來說,騎車就跟跑步很像,如果跑步忽快忽慢,變成間歇跑就會很累;而騎車因為有風阻、坡度的外在因素,所以不可能保持速度的一致,而是要維持出力的一致,也就是踩踏的功率。如果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出力,那麼就會變成間歇,騎起來就會累。

 

 

▲范永奕

 

穩定輸出是重點

 

爬一座40分鐘的山,多數人就是用盡全力騎上去,但這樣一定是最快的嗎?范永奕說,曾經有一位車友在聽完他的分享後,改以控制輸出的方式,穩定地照自己的FTP(臨界功率)去騎,不躁進、不放鬆,居然就破了個人PB(個人最佳成績)。

 

也就是說,如果在一段固定距離的騎乘中 一開始就出太多力,雖然剛開始會覺得比較快,但也會使體力消耗太快,接著速度和輸出功率就會大幅下陂,體力來不及回補,就會變得更慢!所以像計時、三鐵的比賽,強調要維持最大而穩定的功率輸出,選手必須緊盯功率計,讓自己的體力不會用太多、不會太少,準確去掌握,在一場比賽中,剛剛好地把力氣用盡,以得到整體最好的成績。

 

 

▲用更適合自己的節奏來騎車,爬坡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此說來,像是「抽車」這樣的動作,在爬陡坡時站起來踩,雖然那一下子會覺得出力提升了,但其實隨後的速度會掉得更快!如果是在競賽中可能會因為戰術而需要,但若是一般車友以個人最佳成績為目標的話,站起來抽車可能並沒有效率。

 

但隨著路況的轉變,要讓自己維持一定的功率輸出,就必須靠變速系統來調配,所以適合的變速齒比是必需的,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小的超壓縮齒盤,和越來越大的飛輪,就是為了讓使用者在面對陡坡時,能夠不要重踩,用較輕的齒比達到同樣的功率輸出。除了器材上的協助之外,尤其在上上下下的路段騎車時,卻要維持同樣的功率輸出,讓自己騎得更輕鬆,就需要長時間的功率練習。

 

爬坡時要踩高迴轉?

 

又有一派說法,爬坡時要踩高迴轉,像是100轉以上,范永奕曾經聽過也這樣騎過,但事實上就連他也無法踩到100轉來騎上坡,以如此高迴轉速、輕踩來騎車,雖然也可以達到一樣的瓦數,但對於心肺的負擔太大,反而效率會差。此外,范永奕認為,動作速度與準確性是相關聯的,當動作速度快,準確性就差,所以效率也會變差。

 

所以高迴準不等於有效率,車友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迴轉速,但一般人幾乎都以80-90的迴轉速最適合。當然也有車友會問:「為什麼選手的迴轉騎那麼快?」對此范永奕笑說:「因為他是選手啊,層級本來就是不一樣,他所做的訓練,讓他能夠負擔到那樣的迴轉。」而一般人則只要找到自己的「迴轉閾值」,簡單說是就「最適迴轉」即可。

 

控制速度才有最快速度

 

「控制自己的速度,才能有最快的速度。」范永奕說,即使是像他這樣有經驗的車手,如果不去監測、控制自己的功率,同樣會出現功率踩得太高而爆掉,而一旦爆掉之後,就算再把踩踏度降下來,心率也降不下來,出現即使重新讓功率穩定輸出 但心率仍持續上升的狀況。就像多數人在騎車爬坡時,沒有穩定輸出,一剛開始都會急著加速,常會踩太多,於是過一段時間放掉又變太少,接著又加上去…就會造成自己的踩踏強度上上下下,越來越不穩定。

 

這也是功率的重點,就在於對自己的了解,范永奕記得,在某一年的武嶺盃,他才騎到霧社前,就被領先集團超前2分多鐘,他也慌了手腳,擔心會不會追不到?他看了自己功率輸出的狀況,一切符合預期,大約維持在自己100%的ftp輸出,也就是說,他不能硬追上去否則可能爆掉;他心想,如果真的追不上就是自己技不如人了。還好,他保持著最佳狀態,果真一個個追回前面的車手,最後以第二名進入終點。

 

用功率計幫助你完騎武嶺

 

總結來說,當車友更了解自己的功率,可以控制穩定輸出,挑戰高山成功的機率就會更高。所以一般車友若是要以騎完武嶺為目標的話,他只要抓準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功率強度來騎,把自己的輸出控制好,其實幫助就很大了。

 

范永奕認為,因為沒有經過訓練或是沒有使用功率計的人在騎車,往往都是這樣的,看到陡坡會過度出力,像是武嶺中間雖然是一直在爬,但其實還是很多上上下下,如果到霧社前第一個陡坡,就把自己的力氣用光,後面就會沒有力氣了。相反的,控制自己的出力、穩定一點,從進霧社的爬坡,到霧社的平路,都應該維持固定的輸出,減少自己的消耗。

 

當然這都是平時要練習,不是今天裝了功率計,明天到武嶺去騎就行,平時不管在訓練台上,或是家附近的山路都好,透過幾週的反覆騎乘,抓到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功率輸出,再維持這個功率來騎武嶺,就會更容易完成,得到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