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in 米其林 2017 年最重要的夏季超高性能胎款 Pilot Sport 4 S,已於 5 月正式在臺灣上市,而先前 Michelin 曾邀請 U-CAR 前往阿布達比體驗其性能表現,不過當時的 Michelin Passion Days 活動中,Pilot Sport 4 S 並不是體驗的主角;如今隨著產品正式上市,Michelin 再度邀請 U-CAR 前往上海國際賽車場,以一整天時間、4 大測試項目的完整規模,讓媒體能充分瞭解 Pilot Sport 4 S 的魅力所在。

Pilot Sport 4 S 技術說明

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的市場定位,相信讀者都已經瞭解,是接續 Pilot Super Sport 產品線、屬於街道與賽道兩用的夏季超高性能胎款,在 Michelin 市售胎款中,介於半熱熔的 Pilot Sport Cup 2,以及全街道使用的 Pilot Sport 4 之間。

Pilot Sport 4 S 的核心技術共有 3 項,分別是晴雨雙配方、動態回應科技、優化花紋設計。

Michelin 邀請 U-CAR 前往上海國際賽車場,以一整天時間、4 大測試項目的完整規模,讓媒體能充分瞭解 Pilot Sport 4 S 的魅力所在。

晴雨雙配方

首先,在晴雨雙配方部分,Michelin 於前一代的 Pilot Super Sport 便有採用,而最新的 Pilot Sport 4 S 則是進一步改良配方內容,以及「晴」「雨」的面積比例。

我們知道車輛在過彎時會受到慣性力(離心力)的影響,這股力量傳遞至輪胎就轉化成胎面所受的應力,而輪胎要克服這股應力、讓車輛能夠順利過彎,靠的就是胎塊的抓地力與支撐性,這股力量會集中在輪胎的外側,因此在中階或高階的輪胎上,不對稱花紋以及外側大胎塊的特徵就成為常見的設計。

車輛在過彎時會受到慣性力(離心力)的影響,這股力量會集中在輪胎的外側,因此在中階或高階的輪胎上,不對稱花紋以及外側大胎塊的特徵就成為常見的設計。

當外側胎塊愈大,過彎時能提供的抓地力也就愈強,操駕也較不易產生胎塊變形的問題,以最極端的 F1 賽車輪胎為例子,你可以把整條輪胎視為單一胎塊,所獲得的過彎抓地性能也就最強。不過 Pilot Sport 4 S 同時也是設計給街道使用,因此必須有排水性能,而胎面的內側就負責排水功能,所以你可以看到在 Pilot Sport 4 S 靠近內側的胎面設計了 3 道直排水溝槽、靠近外側則是 0.5 道排水溝槽的設計,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確保外側能擁有大面積、連續的胎塊結構,能擁有最大抓地性能,而內側排水槽可收大量排水、抗水漂之功效。

Pilot Sport 4 S 靠近內側的胎面設計了 3 道直排水溝槽、靠近外側則是 0.5 道排水溝槽的設計,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確保外側能擁有大面積、連續的胎塊結構,能擁有最大抓地性能,而內側排水槽可收大量排水、抗水漂之功效。

而影響抓地力表現的因素除了胎塊,還有胎面橡膠的配方。據 Michelin 的說法,Pilot Sport 4 S 的胎面外側採用了專為乾地操控所設計的「複合彈性體」配方,而負責排水的胎面內側則導入「多功能彈性體」以及「疏水性二氧化矽」。

在 U-CAR 的詢問下,Michelin 沒有進一步透露「複合彈性體」與「多功能彈性體」的橡膠配方為何,畢竟輪胎的配方與製程是輪胎廠最關鍵的核心命脈;而「疏水性二氧化矽」其實在輪胎產業中已被應用一段時間,主要是在改良胎面在濕滑情況的抓地力與操控性能,但其中的調配比例、硫化製程的技術與時間差異,所打造出來的輪胎性能也會大相逕庭,這也是每個輪胎品牌的商業機密。

Pilot Sport 4 S 所採用的胎面雙配方技術,在之前的 Pilot Super Sport 便已導入,而 Pilot Sport 4 S 則是進一步改良其配方內容,以及「晴」「雨」的面積比例。

Pilot Super Sport 4 S 的晴雨配方比例,大約是晴 1/5、雨 4/5。

在前一代的 Pilot Super Sport 上,晴雨雙配方的面積比例,大約是晴 1/5、雨 4/5;到了最新的 Pilot Sport 4 S 則是晴 1/3、雨 2/3。調整之後的優點是可提升乾地操控的表現,不過也意味著濕滑路面的操控有可能會下滑,當然濕地性能可以透過新世代橡膠配方與花紋設計來彌補,這部分 U-CAR 會在稍後的測試中體驗。

Pilot Sport 4 S 的晴雨配方比例,大約是晴 1/3、雨 2/3。

動態回應科技與優化的花紋設計

所謂的動態回應科技,指的是胎體覆蓋層是以「聚酰胺纖維與特殊尼龍混紡」所組成,此項技術在先前 Pilot Sport 4 上就有出現,官方說法為兩款產品的結構均採相同技術。不過 U-CAR 發現 Pilot Sport 4 S 與 Pilot Sport 4 的在胎壁標示的帶束層結構略有差異,經 U-CAR 詢問 Michelin 後,確認 Pilot Sport 4 S 為了擁有更佳的操控表現,因此胎體結構上經過減重工程調整,但強度仍維持不變,可提供高性能車輛裝配時有更傑出的操控表現。

Pilot Sport 4 S 為了擁有更佳的操控表現,因此胎體結構上經過減重工程調整,但強度仍維持不變;另外胎面上的花紋,均設計有導角,同時有些花紋會隨著磨耗增加、加大接地面積,能確保性能不會隨著磨耗增加後而大幅衰退。

至於優化的花紋設計,Pilot Sport 4 S 一樣是源自於 Formula E 專用的 Pilot Sport EV 賽車胎而來,該花紋特色是能夠兼顧磨耗里程與高操控性能的表現,原因在於 Michelin 對於輪胎與地面接觸時的壓力分佈控管更為平均,可減少偏磨耗情況發生。

Pilot Sport 4 S 是源自於 Formula E 專用的 Pilot Sport EV 賽車胎而來,該花紋特色是能夠兼顧磨耗里程與高操控性能的表現。

其次,Pilot Sport 4 S 的胎塊與溝槽比例(俗稱海陸比),從 Pilot Super Sport 的 74.6%提升至 Pilot Sport 4 S 的 76.1%,意思是在同樣規格的前提下,Pilot Sport 4 S 的胎塊面積比 Pilot Super Sport 更大。在輪胎產業中,理論上海陸比愈大、愈有助於分散胎面壓力、磨耗里程也就愈長、乾地操控性能愈好,但其所帶來可能的負面效果,就是濕地操控與煞車可能會較弱;以筆者的推想,Pilot Sport 4 S 為了要提升乾地性能以及磨耗里程,所以在胎塊設計上進行調整。不過一條輪胎的最終表現,還是以實際測試為主,因此 U-CAR 來到上海國際賽車場,來實際體驗 Pilot Sport 4 S。

廣  告

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對決 Continental SportContact 6

Michelin 將本次的試胎活動分有 4 大項目,分別是賽道圈數體驗、動態操控(繞錐)、高速過彎、乾濕地制動,其中動態操控與乾濕地制動 2 個項目,原廠提供 Pilot Sport 4 S 與 SportContact 6 的對照測試,筆者就先說明這 2 個項目的體驗內容與心得。

在阿布達比時,Michelin 安排了 235/35ZR19 的 Pirelli P Zero(PZ4) 花紋為對照組,這款花紋是 2016 年 Pirelli 發表的新產品,不過這代的 P Zero 分有 3 個級距,作為對照組的 PZ4 是入門級距的產品,也就是 P Zero Sedan;而這次在上海國際賽車場,則是改由 Continental SportContact 6 作為對照組,在意義上,不僅較符合臺灣售後輪胎市場的生態(馬牌市占大於倍耐力),同時 SportContact 6 的性能級距也較 P Zero Sedan 高一級,讓對決的精采度更為增加。

本次的活動中,競品胎選用的是 Continental SportContact 6。

溼地動態操控(繞錐):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更加俐落

試胎當天,上海國際賽車場下起大雨,因此原本的動態操控就變成了濕地動態操控,在開始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測試的條件與狀況。

  1. 時間:2017 年 6 月 10 日上午 10 點 40 分
  2. 天候:大雨
  3. 氣溫:攝氏 23 度
  4. 測試車型:Mercedes-Benz CLA 45 AMG
  5. 驅動方式:4 輪驅動
  6. 引擎:2.0 升 4 汽缸渦輪增壓引擎,馬力 375 匹
  7. 測試輪胎: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與 Continental SportContact 6
  8. 輪胎規格:前後 235/35 R19
  9. 輪胎胎壓:2.9Bar
  10. 測試方式:2 次繞椎測試,椎筒擺放的間距各有不同

測試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以同樣的場地、車輛、測試人員,分別開著搭載 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與 Continental SportContact 6 的 CLA 45 AMG,在不失控、最佳繞錐路線上,進行主觀體驗。而本次 Michelin 也安排了具有影像紀錄功能的 V-Box 儀器,錄下測試時的影像、速度、G 值等資訊,提供客觀數據的參考價值。

濕地繞錐測試的車輛為 Mercedes-Benz CLA 45 AMG,白車是搭配 Pilot Sport 4 S,紅車使用 Continental SportContact 6。

分別體驗完兩個花紋後,我認為 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的轉向精確度、循跡性、支撐性都比 SportContact 6 來得更好一些,說得更直白一點,Pilot Sport 4 S 在轉彎的時候更為俐落,幾乎方向盤一切,就能立即反應在輪胎動態上,也因此讓人更放心加油門、又能維持在最佳繞錐路線上。

主觀感受上,Pilot Sport 4 S 比 SportContact 6 略勝一籌,那麼客觀數據呢? 根據 V-Box 的影像與數據,Pilot Sport 4 S 與 SportContact 6 在長間距椎筒的測試,以及短間距椎筒的測試中,進入繞椎狀態後,Pilot Sport 4 S 的車速會快一點,但差別不至於太大,差距大概 3-5 公里,而因為 Pilot Sport 4 S 的循跡性較佳,所以我敢用比較快的車速切進第一個椎筒,SportContact 6 的速度如果再加快一點,就會出些很些微的滑動感,是兩者的最大差別。

Pilot Sport 4 S 濕地繞錐影片

SportContact 6 濕地繞錐影片

乾濕地制動測試: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勝出

  1. 時間:2017 年 6 月 10 日下午 3 點 30 分
  2. 天候:陰有雨
  3. 氣溫:攝氏 28 度
  4. 測試車型:BMW 328i
  5.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6. 引擎:2.0 升 4 汽缸渦輪增壓引擎,馬力 248 匹
  7. 測試輪胎: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與 Continental SportContact 6
  8. 輪胎規格:前後 235/35 R19
  9. 輪胎胎壓:2.4Bar
  10. 測試方式:分別在乾地與溼地狀態下測試 2 次 80km/hr - 0km/hr 煞停距離
乾濕地制動測試項目,使用車型為 BMW 328i,分別搭配 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與 Continental SportContact 6 進行比較。

U-CAR 一直以來都有針對部分的輪胎花紋進行煞停測試,而這次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輪到筆者組別時,正好下起雨來,因此原先的乾/濕地煞車測試,只能進行單濕地測試。在測試的過程中,Pilot Sport 4 S 與 SportContact 6 的表現都相當出色,無論是踹下煞車踏板後的穩定性、快速的煞車反應,沒有多餘的滑動與抖動感,令人印象深刻。

兩次濕地煞停距離測試結果,Pilot Sport 4 S 與 SportContact 6 互有領先,差距在 0.3 – 0.5 公尺之間,Pilot Sport 4 S 煞停時 V-Box 偵測到的最大 G 值為 1.39,SportContact 6 則是 1.15,在制動性能方面,兩者的差距在伯仲之間。為了讓讀者有更佳的參考價值,筆者取用了排在我這組之前、還沒下雨時候的測試組別,所進行的乾/濕地煞停測試的數據,共有 9 個測試人員的數據,讓大家可以更清楚兩者的差別。

在 9 人共 36 車次的數據中,Michelin 與 Continental 也是呈現互有領先的局面,如果從個人成績來看,差距最大的有到 2 公尺,也有差距為 0 公尺的結果出現;為了更客觀,我們將 Pilot Sport 4 S 與 SportContact 6 的數據加總平均,得到 Pilot Sport 4 S 在乾地煞停的數據為 22.01 公尺、濕地煞停為 23.05 公尺,而 SportContact 6 的乾地成績為 22.61 公尺、濕地為 23.73 公尺。以平均成績來看,Pilot Sport 4 S 擁有更短的煞停距離。

測試員 Michelin Pilot Sport 4S Continental SportContact 6 個人乾地平均制動距離差別(單位:公尺) 個人濕地平均制動距離差別
(單位:公尺)
個人乾濕地平均制動距離差別(單位:公尺)
乾地制動距離 1
(單位:公尺)
濕地制動距離 2
(單位:公尺)
乾地制動距離 1
(單位:公尺)
濕地制動距離 2
(單位:公尺)
A 21.1 23.2 22.8 23.5 1.7 0.3 1.0
B 24.6 23.8 22.8 24.3 -1.8 0.5 -0.7
C 22.8 24.4 22.5 24.5 -0.3 0.1 -0.1
D 22.0 22.7 21.0 23.4 -1.0 0.7 -0.2
E 21.3 22.2 23.3 23.6 2.0 1.4 1.7
F 21.1 22.4 22.4 22.8 1.3 0.4 0.9
G 20.9 22.5 21.8 22.5 0.9 0.0 0.5
H 21.0 23.1 23.0 24.5 2.0 1.4 1.7
I 23.3 23.2 23.9 24.5 0.6 1.3 0.9

賽道圈數、高速過彎體驗

接下來的賽道圈數與高速過彎體驗,則是屬於主觀評測項目,同時也只使用 Pilot Sport 4 S 單一花紋,並無競品比較。

  1. 賽道圈數測試
  2. 天候:陰有雨
  3. 測試車型:Mercedes-AMG GT S
  4.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5. 引擎:4.0 升 V8 汽缸雙渦輪增壓引擎,馬力 510 匹
  6. 測試輪胎: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7. 輪胎規格:前輪 265/35 R19,後輪 285/30 R20
  8. 測試方式:上海國際賽車場 T1 至 T9 彎
賽道圈數體驗,在上海國際賽車場 T1 至 T9 彎,使用車型為 510 匹後輪驅動的 Mercedes-AMG GT S。

由於下雨的關係,賽道路面濕滑、加上測試車輛為 510 匹後輪驅動的 AMG GT S,體驗之前原廠教練便一再下達操駕保守的指令,同時每輛車上都會有配置一名教練,適時「提醒」媒體不要過於熱血操駕,這也是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

出發前確認一下胎況,基本上這次的體驗中,所有輪胎狀況都滿平均,沒有出現胎塊剝落等現象,可以確保我們能體驗到完整的 Pilot Sport 4 S 性能。

而這次測試的上海國際賽車場 T1 至 T9 彎路線,正好是我去年參加 Pirelli P Zero 試胎的賽道體驗段,當時測試的車款有 Porsche 911 Carrera S 與 Mercedes-Benz AMG GT S,搭配的輪胎則是 Pirelli P Zero GT,雖然測試的時間不同,不過剛好都遇到下雨, 筆者試著以主觀的感受來體驗 Pilot Sport 4 S 的表現。

直線加速性方面,Pilot Sport 4 S 展現了穩定的特質,而入彎前只要速度不要超過極限或失誤,基本上 Pilot Sport 4 S 都能以優越的循跡性與抓地力,將車輛確實的減速

首先在濕地的直線加速性,Pilot Sport 4 S 展現了穩定的特質,而入彎前只要速度不要超過極限或失誤,基本上 Pilot Sport 4 S 都能以優越的循跡性與抓地力,將車輛確實的減速;而由於路面濕滑,因此筆者以保守的彎道操駕方式、加上一旁教練的「提醒」,彎道上的測試速度並沒有很快,Pilot Sport 4 S 十分稱職的發揮其操控性能,在彎道上的表現相當線性,除了在後段幾個彎角油門踩的深一點而稍稍出現的後軸浮動現象,基本上 Pilot Sport 4 S 都能夠給人足夠的操控信心。

Pilot Sport 4 S 在彎道上的表現相當線性,除了在後段幾個彎角油門踩的深一點而稍稍出現的後軸浮動現象,基本上 Pilot Sport 4 S 都能夠給人足夠的操控信心。

相較於筆者於 2016 年 4 月,在同樣的上海國際賽車場 T1 至 T9 彎雨天濕地、以 Pirelli P Zero GT 的試胎體驗,雖然測試的時間與車輛狀態沒有完全相同,不過我還是提出幾點感受上的差異。就主觀感受上,Pilot Sport 4 S 出彎再加速的過程中,穩定性與循跡性「似乎」稍微弱了些,雖然 P Zero GT 與 Pilot Sport 4 S 都有發生些許的溼地滑動現象,不過 P Zero GT 的極限應該稍稍高了些,但兩款輪胎的表現都在平均水準之上,以上僅為筆者個人主觀的感受差異,提供讀者參考。

Pilot Sport 4 S 賽道圈數體驗影片

高速過彎體驗

  1. 高速過彎體驗
  2. 天候:陰偶有雨
  3. 測試車型:Mercedes-AMG C63
  4.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5. 引擎:4.0 升 V8 汽缸雙渦輪增壓引擎,馬力 476 匹
  6. 測試輪胎:Michelin Pilot Sport 4 S
  7. 輪胎規格:前輪 235/35 R19,後輪 255/35 R19
  8. 測試方式:上海國際賽車場 T11 至 T13 彎,原廠建議出彎速度為 150 公里至 160 公里間
高速過彎體驗項目,使用車型 Mercedes-AMG C63。

Michelin 原廠所規劃的高速過彎體驗,是讓試車媒體於上海國際賽車場的 T11 彎道前,從靜止狀態出發,教練不會提示過彎路線,藉此讓媒體能盡情體驗 Pilot Sport 4 S 的高速過彎性能,原廠並於出彎點放置椎筒、設置儀器記錄下車輛出彎的速度,Michelin 建議出彎速度為 150 公里至 160 公里間。

輪到我這組測試時,天候已經轉為陰偶有雨,路面呈現半濕半乾的狀態,雖然如此,駕駛著 476 匹馬力、後輪驅動的 Mercedes-AMG C63,還是不免小心翼翼,盡量以保守的駕馭方式進行測試。

在 Mercedes-AMG C63 的 66.3 公斤米扭力輸出下,Pilot Sport 4 S 胎壁的支撐性依然能給予我足夠的信心保持在彎中的速度、並且加速度出彎。

從起跑點出發後,首先感受到的是 Pilot Sport 4 S 穩定的循跡性與抓地力,可能因為路面更乾燥了些,高速過彎時沒有一絲的躁動感,即使在 Mercedes-AMG C63 的 66.3 公斤米扭力輸出下,Pilot Sport 4 S 胎壁的支撐性依然能給予我足夠的信心保持在彎中的速度、並且加速度出彎。

Pilot Sport 4 S 高速過彎體驗影片

感想:輪胎設計上的性能拉鋸與妥協

就技術資料來看,Pilot Sport 4 S 在胎塊比的提升、以及晴雨雙配方中的晴天比例增加,都能讓 Pilot Sport 4 S 在乾地上的操控性能更傑出;而透過在上海國際賽車場中的部分乾地測試段,的確能感受到 Pilot Sport 4 S 所帶來的性能升級成果。

而雖然無法測試到 Michelin 對於 Pilot Sport 4 S 訴求的磨耗里程提升,但其實從海陸比增加,與原廠送測的結果來看,Pilot Sport 4 S 在磨耗里程控管上的進步應該是沒有疑問的。不過,在理論與實務上,這兩項性能的進步會影響到輪胎的濕地操控表現;而最終在上海國際賽車場的測試,Pilot Sport 4 S 在濕地時速約莫 60 到 40 公里的繞錐項目中,表現相當出色,至於在濕地的賽道圈數測試中,我個人「主觀」上的感受是與 Pirelli P Zero GT 在伯仲之間。

事後回想,其實不難理解 Pilot Sport 4 S 如此設定的邏輯,畢竟在賽道上,如果遇到大雨時,多半會使用專用的雨胎,而在一般街道上,雨天時也很少會有接近極限、全力操駕的情況;如果可以在依然相當優異的濕地性能前提下,用些許的濕地性能、換取更多的磨耗里程壽命與乾地性能,對車主、地球環境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